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解决后囊膜破裂时缝袢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复杂性,自行设计实施改良睫状沟固定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12点和(或)1点处虹膜根部各做一放射状小裂隙。经过小裂隙,用连接聚丙烯缝线的显微缝针,通过上袢下从睫状沟进针,巩膜突出针,将上袢固定在睫状沟。结果用该方法对后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5例5眼及其它类型的白内障患者5例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mo,术眼矫正视力在0.5~1.2之间。结论本法具有简便、可靠等优点;后囊膜破裂直径在3.0~5.2mm者,采用本法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确定巩膜表面对应于睫状沟的位置以及确定进针方向,以保证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的效果.方法利用21只尸眼观察角膜缘与睫状沟的对应关系;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后睫状沟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角膜缘与睫状沟的对应关系睫状沟在水平经线位于角膜缘后(0.47±0.12)mm,垂直经线位于角膜缘后(0 85±0.13)mm.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后,虹膜多与残存的后囊周边粘连,将睫状沟包裹.结论准确地掌握睫状沟定位和进针方向,同时分离后粘连的虹膜,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方可保证人工晶状体两个袢,良好地固定于睫状沟内.  相似文献   

3.
后囊膜破裂大多与眼外伤晶状体损伤、自内障术中后囊膜损伤有关,可发生后囊缺陷。大的后囊膜破裂如剩余后囊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可行睫状沟植人,后囊破口大,不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襻,在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需行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我院进行了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晶状体完全脱位及玻璃体切除术中切除晶状体而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12例(12眼)。通过3.2mm的角膜切口,将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3个月检查,平均新增散光为(0.50±0.25)D,人工晶状体无倾斜或偏位,术中术后没有出现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眼的屈光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此类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修正可以借鉴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08/2010-12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并Ⅰ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25例25眼,根据眼轴长度(A-Scanlength,AL)分为<22mm,22~25mm和>25mm三组,分别比较术后3mo的实际屈光值与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度数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mo视力平均0.49±0.21,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值分别为-0.43±0.34D(AL<22mm),-0.36±0.22D(AL:22~25mm)和-1.16±0.80D(AL>25mm);术后3mo三组患者眼实际屈光度数分别为-1.25±0.98D(AL<22mm),-1.22±0.82D(AL:22~25mm)和-2.4±1.39D(AL>25mm),各组间预测与实际屈光值比较,AL=22~25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实际屈光值较预测偏近视0.8D,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1)。结论:为纠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近视漂移,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根据AL做相应的调整。建议AL=22~25mm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比预测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度数减0.8D。  相似文献   

6.
改良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改良手术方法。方法 术中使用人工晶状体穿线器对36例(36眼)无后囊支撑病例行改良手术,一期手术27例,二期手术9例。结果 术后视力均明显改善,其中≥0.5者30例(83.33%)。术中眼内出血及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是主要并发症,术后随访6-24月,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改良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后房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33例35眼,其中眼外伤25例25眼。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3例15眼,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20例20眼,对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合并症等进行了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Ⅰ期术后视力提高达80%,Ⅱ期达55%,术后6例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其中2例手术矫正。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眼提供了一个安全可的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8.
何涛  杨秀梅  梁晓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46-2148
目的:探讨2.4mm小切口改良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的的疗效。

方法:选择由外伤、先天、手术等原因造成晶状体后囊破损或悬韧带离断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37例37眼,制作角膜缘垂直的“钱包样”板层巩膜瓣,采用博士伦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利用瑞士产VE2200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经过透明角膜缘内2.4mm小切口,由双针各带有环形10/0的聚丙烯缝线将人工晶状体固定于睫状沟,埋藏式结扎缝线于板层巩膜瓣内。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居中,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mo视力≥0.8者3眼(8%); >0.4~≤0.6者18眼(49%); ≤0.4者16眼(43%)。术前、术后3mo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73±1.22、1.62±1.3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除1例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角膜水肿外,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固定线结暴露。

结论:2.4mm微创小切口行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手术切口小、晶状体悬吊稳固、居中性好、视力恢复满意、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小。固定线结扎方法具有线结埋藏无暴露并同时关闭巩膜瓣切口的特点,操作步骤简捷、手术并发症少、实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陈彬  韩宇 《临床眼科杂志》2007,15(4):332-334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超过2个象限或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90°、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外伤致晶状体全脱位或伴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的患者43例(43只眼),采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2,视力在0.5以上者22只眼(占51.1%)。36只眼术后无并发症。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状体囊膜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大范围断裂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15眼),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6眼,0.2 ~0.4者8眼,0.1者1眼.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特殊情况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睫状环前端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无后囊膜支撑的对眼内组织损伤较小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自行设计经睫状环前端穿透巩膜缝线固定植入无足够晶状体后囊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预期28例(28眼)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0.5—2a,视力恢复>0.5者18例(64%)。结论经睫状环前端巩膜缝线固定无后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方法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2/2005对246例(25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246例(256眼)患者均达到了脱盲的目的,脱盲率达100%,脱残率达93.8%.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好、安全、经济,适宜于暂无超乳设备的医院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术后颞侧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观察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颞侧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33例 36眼 ,术后密切观察眼压和视力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 1周平均眼压 (1 5 82±5 4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 (1 7 55± 4 2 0 )mmH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t=1 .30 5 ,P >0 0 5) ;术后 1周视力≥ 0 5者 2 1眼 (64 7% )。结论 该手术方法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复明术中l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手术的技巧,并发症和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36例37眼l期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手术方法,并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予以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3~24lo,最佳矫正视力≥0.8者4眼(11%),0.4~0.8者19眼(51%),0.1~0.3者14眼(38%)。主要并发症为角膜轻水肿内皮混浊10眼(27%),玻璃体出血3眼(8%),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l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白内障常规手术方法的补充,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经超微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通过1.75mm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随机分为2组,Ⅰ组47例(47眼),通过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激光乳化与白星技术),植入仅需1.75mm长切口的德国Acri.Tec公司生产的Acri.Lyc疏水性的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Ⅱ组51例(51眼),行常规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3.2mm切口)联合植入AcrySof SA60AT人工晶状体(美国Alcon公司生产)。结果Ⅰ组术后第1d与第1周的裸眼视力均明显优于Ⅱ组(P〈0.05),而在术后1个月2组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早期视力好的原因为术后散光小与角膜清晰度好。结论超微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恢复更快。安全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过去3a内我们所做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结果。方法 所有研究施行IOL植入术儿童的年龄为2~14a。随访6~30mo,平均12mo。分析术后视力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77%为外伤性白内障,23%为先天性白内障。结果 77%为外伤性白内障,23%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0.3或0.3以上者在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分别为62.85%和15.38%,差异有显著性(P〈0.01)。9眼(1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各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对无晶状体60眼根据不同眼前段情况采用前房型、后房型及三线悬吊式3种术式。结果前房组矫正视力≥0.5者,术前占82.8%,术后占69%,另两组手术前后水平一致。主要并发症:前房组为角膜失代偿1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晶状体上移位3例,囊样黄斑水肿1例。另两组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后房型最安全,三线悬吊式可作为既无后囊支撑、又无虹膜支撑时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通过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6~12个月的29例(29眼)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人工晶状体襻固定于睫状沟中.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16眼,0.3~0.5者12眼,0.2~0.3者1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校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为眼内出血(1眼)、人工晶状体倾斜(2眼).结论 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睫状沟缝合固定襻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症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王诚忠 《眼科研究》2000,18(2):174-176
目的 提高对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笥眼内炎症反应的认识。方法 对35例术后眼内炎症病人进行门诊随访检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并跟踪随访3月~1年。结果 在手术后6个月内发病27只眼,6个月后发病8只眼。药占随访病人的1.8%。轻得视力下降,重者出现眼球萎缩。结论 迟发性眼内炎症反应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后期的并发症,应及时治疗,减少-因此病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mm的巩膜隧道切口,撕囊或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d视力:3眼<0.05,66眼≥t0.05~<0.3,21眼视力≥0.3;术后1mo复查时视力2眼<0.05,32眼≥0.05~<0.3,56眼≥0.3.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失败.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效果满意,适宜于开展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