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明  张华茹  唐建荣 《陕西中医》2008,29(12):1572-1573
目的:观察益气利水类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参麦注射液(人参、麦冬)配合西药治疗本病61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平均动脉压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氧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利水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缺氧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孙惠敏 《陕西中医》2012,33(4):394-395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化痰止咳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固本养脏汤(黄芪、西洋参、白术、胡桃肉、栝楼、葶苈子、麻黄、桑白皮、半夏、紫苑、紫河车、丹参、川芎、柴胡、香附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升高FVC、FEV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固本,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类中药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参麦注射液(红参、麦冬)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及证候疗效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氧分压(PaO2)于治疗后24h、治疗后7d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于治疗后24h、治疗后7d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滋阴,回阳救逆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并能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平  许光兰 《陕西中医》2009,30(8):945-947
目的:观察益气补肺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益气补肺膏(黄芪、桔梗、桂枝、白芥子、五味子、延胡索、细辛等)穴位敷贴治疗本病6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预计值%、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温阳,补虚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补肺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肺纳肾类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肺汤(黄芪、党参、白术、防风、蛤蚧等)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优于对照组74.28%(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FVC%、FEV1、FEV1%)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健脾,补肺纳肾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洪爱  贾海荣 《陕西中医》2009,30(8):999-1000
目的:观察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血流变学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活血化瘀方(五味子、枸杞子、桃仁、玄参、丹参、水蛭、三七粉)配合西药治疗治疗糖尿病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61.6%(P<.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补阴,活血化瘀的功能,可降糖,改善血流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永琦  淡增刚 《陕西中医》2011,32(6):679-681
目的:探讨益气豁痰化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低分子右旋糖酐、脑复康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豁痰化瘀法(黄芪、天麻、当归、石菖蒲、天竺黄、鲜竹沥、胆南星、川芎等)及相应方药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善血脂指标(TC、TG、LDL-c)方面,组内治疗前后对比明显(P<0.01),组间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豁痰化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益气化瘀胶囊配常规西药治疗心绞痛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加益气化瘀胶囊(黄芪、太子参、川芎、赤芍、地龙、鸡血藤)治疗。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8.3%(P<0.05);心电图疗效分别为76.7%和58.3%(P<0.05);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本组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益气化瘀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补肺益气、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华盖散与桃红四物汤加减(丹参、炙桑皮、牛蒡子、葶苈子、赤芍、桃仁、川芎、胆星、炙麻黄等)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咳嗽、咯痰、喘息、罗音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对咳嗽、咯痰、喘息及胃纳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肺益气,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补肺片治疗肺气虚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开珍  冼寒梅  王朝晖 《陕西中医》2007,28(12):1592-1593
目的:观察益气补肺类中药治疗肺气虚远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肺片(黄芪、党参、蛤蚧、绞股蓝等)治疗肺气虚患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D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IgA,IgG,IgM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症状,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军 《陕西中医》2011,32(8):960-96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降糖降浊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甘草等)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空腹FBG、餐后2hFBG、血液流变学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显著控制空腹FBG、餐后2hFBG及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同时改善血流变及血脂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中益气,健脾化浊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血糖血脂及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解毒化瘀汤(西洋参、黄芪、青风藤、忍冬藤、虎杖、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土茯苓、丹参、地龙、穿山龙等)与消癌平配合(甲氨喋呤、尼美舒利)治疗本病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解毒祛瘀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纤汤治疗肺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  米烈汉 《陕西中医》2009,30(4):387-389
目的:观察益肺通络、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抗纤汤(红参、苏子、沙参、丹参、黄芪、鸡血藤、当归、川芎、百合、冬虫夏草)配合泼尼松治疗本病19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肺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可改善肺纤维化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益肾化瘀泻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佳佳  高磊平 《陕西中医》2010,31(12):1585-1587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泻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肾化瘀泻浊汤(土茯苓、生黄芪、六月雪、车前子、生党参、制黄精、益母草、丹参、川芎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改善肾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化瘀,补肾泻浊的功效,可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益气化瘀通络方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彩勤  刘玉文 《陕西中医》2009,30(4):425-42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络止痛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化瘀通络方(黄芪、茯苓、葛根、桃仁、红花、石菖蒲、丹参、栝楼、决明子、山萸肉等)配合针刺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症状积分、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冲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心衰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显著(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药物配合益气化瘀冲剂治疗慢性心衰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补肾通淋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伟 《陕西中医》2008,29(4):416-417
目的:观察补肾通淋、清热利湿类中药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肾通淋方(黄芪、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淋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具有补肾通淋,清热利湿的功效,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补肺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止咳平喘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肺片(党参、胶股蓝、蛤蚧、桔梗、五味子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MMEF、PaO2、SaO2、和PaCO2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滋阴,止咳平喘的功效,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C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参麦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肺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立华  金天杰 《陕西中医》2007,28(8):938-940
目的:观察补气通气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参麦注射液(红参、麦冬)配合西药(对症)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血氧饱和度、神志、呼吸、心率、呼吸困难等变化。结果: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动脉血气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通气,改善呼吸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皱肺平喘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肾双虚证5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痰止咳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肺肾双虚证的疗效。方法:采用皱肺平喘胶囊(熟地、黄芪、款冬花、五味子、旋覆花、冬虫夏草、水蛭)治疗本病5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8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活血祛痰的功效,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