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该文探讨干预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对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平行对照法,将30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150例:常规治疗+依那普利叶酸(10mg/d∶0.8mg/d),每日1次;B组150例:常规治疗(不含B族维生素)。随访2年观察联合干预高血压和Hhcy对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影响。结果:在半年,1和2年随访期间,A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2组间血压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5.15%;B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42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和B组5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分别于入院时、入院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73±5.6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66±3.82)μmol/L(P0.05)。入院时A、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脑梗死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COPD分为COPD组45例和非COPD组55例,另选取同期5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COPD组和非COP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COP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COPD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7,(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8例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2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组)、30例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C组)以及19例生存期3个月患者(D组)、3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E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与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患者;4种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血浆Hcy、CRP水平显著低于B、C、D组(P0.05);A、B、C三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cy、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面积大、意识障碍深的患者血浆Hcy及CRP水平较高,Hcy及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A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脑梗死B组(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组患者颅内血管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脑梗死A组、脑梗死B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脑梗死A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管狭窄率为7.69%,脑梗死B组血管狭窄率为24.61%,脑梗死A组血管狭窄率为40.25%,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类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明显,对脑梗死高危人群及脑梗死患者应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早期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人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2010年—2014年老年病科住院的单纯脑梗死病人32例及血管性痴呆病人38例。选同期体检中心休检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分析其在3组中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对血管性痴呆组给予维生素B_(12)干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呈负相关(r~1=-0.24,P0.05;r~2=-0.45,P0.01);血管性痴呆组维生素B12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t=2.32,P0.05),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t=4.12,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叶酸尤其是维生素B12的缺乏与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有关;补充维生素B12可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收治的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40名正常同龄对照组及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对照组和非痴呆脑梗死组;M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和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VD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对照组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维生素B12及叶酸的相关性,阐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其中汉族150例,维族130例;收集正常对照组265例,其中汉族142例,维族123例。这两组人群均完成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测定。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汉族脑梗死组,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组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低于汉族脑梗死组,故对有高危因素的维吾尔族患者需积极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从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对9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B组为治疗组,口服不同剂量的叶酸、B族维生素;C组为对照组,不服用上述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结果A组、B组干预治疗4周后血浆Hcy明显下降,与C组比较P<0.001,A组、B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01,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用叶酸、B族维生素干预治疗后,血浆Hcy明显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药物剂量无明显关系,小剂量应用可达防治目的,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确诊为脑梗死的中青年患者100例为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100例为脑缺血组,分别检查2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青年脑梗死组和脑缺血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及对照组50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组TT基因型(36.8%比16.0%)及T等位基因频率(59.6%比3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677TT纯合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T型和CC型者(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H型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作为A组[3级高血压组(n=10)、2级高血压组(n=30)、1级高血压组(n=12)],另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52例作为B组。检测并分析A、B两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所占的百分比。结果 A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的,A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占比(88.4%)明显高于B组的(7.7%),差异显著(P0.05);血压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也越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H型高血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的为患者诊疗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分期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为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30例为脑梗死后遗症组,共10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均与病例组相匹配。根据颈部动脉彩超结果又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有斑块组、颈动脉狭窄组三个组。采用病例组-对照组对比研究法,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后遗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无斑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有斑块组、颈动脉狭窄组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是促进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不同分期脑梗死中无明显差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随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脑梗死的中青年患者100例,短暂性脑缺血组10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组中青年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90.00%)和短暂性脑缺血组(84.00%)中青年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青年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94.57%)明显高于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同型半胱氨酸值可能可以成为一个预测缺血性脑血管发生及预后的指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甲钴胺治疗对老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随访期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以发病3天内入院的老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每日给予叶酸0.4mg和甲钴胺0.5mg,口服48周。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此后连续4周、12周、24周、36周、48周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并观察1年内脑卒中复发及急性脑供血不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第3周、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脑卒中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脑供血不足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叶酸、甲钴胺治疗对老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能有效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干预治疗可能对1年脑卒中复发无影响,但可能减少急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3~12月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5例,A组给予叶酸5 mg,1次/d;B组给予叶酸10 mg,1次/d;C组未给予叶酸治疗;3组患者同时接受缺血性卒中常规治疗。检测入院后、治疗8周后Hcy水平,同时记录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A组与B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明显低于C组治疗后同期水平(P<0.05),A组与B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治疗8周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A组与B组治疗后MMSE评分优于C组(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叶酸能够明显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叶酸剂量>5 mg/d后,增加剂量对于降低Hcy、提高MMSE评分与5 mg/d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发病危险性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200例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和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等指标,并与10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8.54±6.28μmol/L比10.35±3.64μmol/L,P<0.001);脑梗死组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62±2.48μg/L、246.4±86.2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36±1.58μg/L、348.3±58.4ng/L,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为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84,P<0.001),即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脑梗死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448,P<0.001;r=-0.264,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并可加重其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8例为脑梗死组,老年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血肌酐、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质量等各指标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硬化情况及与HCY的关系。根据发作情况将脑梗死组分成初发组(32例)和复发组(36例),分别与对照组的HCY水平比较。同时,对脑梗死组患者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进行干预,比较前后HCY水平。结果 (1)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6.521,P0.05)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脑梗死复发组和初发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复发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初发组(P0.05),但2组间颈动脉IM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高HCY患者药物干预3~4周后血HCY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老年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复发性脑梗死可能有关;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加重期(AECOPD)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1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正常Hcy组(NHcy,Hcy15μmol/L)7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Hcy15μmol/L)59例,比较两组病人吸烟、体重指数、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衰竭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HHcy组病人吸烟指数高于NHcy组(P0.05),两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病人D-二聚体、CRP明显高于NHcy组(P0.05);HHcy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NHcy组(P0.05)。HHcy组呼吸衰竭发生率与NHc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9,P0.05),但HHcy组二氧化碳潴留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NHcy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AECOPD病人二氧化碳潴留更严重,故病情较正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AECOPD病人更为严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判断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蛋白酶原(PG)、叶酸及维生素B12在老年萎缩性胃炎中表达的特点。方法选择117例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幽门螺杆菌检测阴、阳性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阳性)和B组(阴性),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共52例作为C组。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叶酸、维生素B12、胃蛋白酶原、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与胃蛋白酶原II(PGII)的比值(PGR)(PGI/PGII)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PGI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B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C组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叶酸水平和维生素B12的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C组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胃蛋白酶原水平较低,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较低,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