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是在外科腹部术后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临床上肠梗阻分为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但在外科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以机械性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临床上有腹痛与反复呕吐、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或胃内容物,术后患者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有时可见肠型,患者腹部有压痛,甚至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体征,腹部叩诊鼓音,听诊可听到高调亢进肠鸣音;X线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气液平面。西医治疗肠梗阻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方法有胃肠减压、灌肠、肠外营养支持等。肠梗阻在中医中属于"肠结"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在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的同时,加以中药攻下通里,针灸活血行气,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减少二次手术形成再次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马祥荣 《新中医》2003,35(8):64-65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多继发于腹部手术或腹腔感染。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攻下化瘀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外科众多急腹症中,肠梗阻是十分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粘连型肠梗阻又是肠梗阻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在中医学上,肠梗阻属"肠结""关格"等范畴,突出临床症状是反复呕吐、阵发性腹绞痛、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物常呈现为黄绿色液体状态甚至是粪汁样,以及伴有反跳痛、压痛及肌紧张等体征,腹部X线平片呈现出肠袢气液平面。肠梗阻的西医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而对肠梗阻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将西医营养支持、纠正内环境紊乱等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在实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的同时,辅以针灸行气活血、中药通里攻下,促使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得到更加满意的疗效,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具有异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肿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既可以通过内服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近年来有关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开展较多。资料显示外治法方剂多以大黄、芒硝、牵牛子等泻下药,黄柏等清热药和冰片等开窍药组合为主。研究表明外治药物成分不经过门、肝系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迅速通过毛孔、皮肤吸收,加强消除水肿的作用,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简便价廉。今后的临床科研中可以多发挥中药外治法对水肿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证,常由于腹腔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引起.临床上常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多见,特别是在基层、农村发病率较高.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综合疗法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禁食、有效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等,试验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辅以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外敷、电针双侧足三里、中药灌肠。观察2组腹痛、压痛缓解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时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腹痛缓解时间、压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6.15%,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主要形成原因是手术粘连所致,其次为炎症性粘连以及少见的先天性粘连。现代医学详细阐述了粘连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在治疗上应用西药恢复肠动力的作用远不如中药安全和持久。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旨在行气导滞、调畅气机,促进炎症水肿的消散,促进粘连松解,从而恢复胃肠道功能。现将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在中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发病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对中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本文对近10年来中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介绍,包括中药、推拿、针刺、中医外科等。由此促进中医,特别是针灸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临床和研究证明,复方大承气汤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显著的疗效。主要是因为复方大承气汤具有行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癣,通里攻下的作用。而粘连性肠梗阻是西医手术后腹膜和腹腔渗出液凝固成纤维素性的粘连物,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肠梗阻。临床证明,应用复方大承气汤,能行气导滞、调畅气机,促进炎症水肿的消散,促进粘连松解,从而恢复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0.
蔡燕治 《中国针灸》1995,15(5):12-12
针灸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5例蔡燕治指导张振辉(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62000;福建省泉州市人民医院)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若能针灸治疗,必要时辅以中药,则可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收治的85例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5例中,男47...  相似文献   

11.
疮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疮疡源远流长,尤其外治法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药外治疮疡在临床上剂型丰富,疗效满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1] 。而目前一些防治方法效果均不理想。笔者从 1997年开始 ,用国产透明质酸钠 (SHA)配合通腑合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7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中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者 17岁 ,最大者 71岁 ;病程 4~ 11年。均为腹腔手术后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其中有 3例为 2次以上手术者。病人均经多次中药通里攻下、胃肠减压、禁食等非手术治疗后缓解 ,因再次复发并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而手术治疗。2 治疗方法常规右侧经腹直探查切口进腹 ,彻底松解肠管之间及肠管腹膜、系…  相似文献   

13.
江文清 《新中医》1989,21(3):41-42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以腹胀、腹痛、呕吐、大便不通为主要表现,是较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农村医疗设备差,常因碍于使用攻下法治疗本病,往往延误了治疗机会,甚至导致再手术。若能抓住时机,合理运用攻下法,可以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治愈率,既能减轻再手术痛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笔者临床所见,本病以实证偏热居多,选用寒下治疗每获良效。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很早就有中药外治法治疗疾病的记载,如《礼记》中说“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头和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沐浴即外治法来治疗,外治法和内治法治疗机制是一致的,只不过给药途径不同,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在所发现的92枚武威汉代医简中,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很多医生根据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原理,以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小儿支气管炎的中医外治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敷脐对腹部手术肠蠕动恢复及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敷脐对腹部手术肠蠕动恢复及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荣显会*艾素玲*主题词腹部手术,肠蠕动恢复,肠梗阻,粘连性/外治法,敷脐法/疗效观察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的早期恢复对预防腹胀、肠麻痹、严重粘连、梗阻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师学习之时曾得一敷脐治疗小儿疳积的方子,...  相似文献   

17.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粘连性肠梗阻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组予以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中药灌肠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自1999年10月至2008年10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4例,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一般措施、腹腔灌注预防的作用机制、改进手术方式 ,以及外治与理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概况。参考文献 32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近年来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相关文献报道,对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熨烫、中药透皮、中药封包、中药蜡疗和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和特点进行探讨。目前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探讨尚存在较多问题,但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易于患者接受,尤其是中药外治联合中药内服和中药外治联合西药等综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