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项目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的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标本的轻度溶血对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干扰,但在严重溶血状态下 TT 明显延长。标本的采血量过少,则 PT、APTT、TT 都明显延长,FIB 水平也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对PT、APTT、TT 结果虽无明显影响,但 FIB 水平则会增高。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2、4 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室温放置6 h 以后 PT 明显缩短,APTT 明显延长,对 TT、FIB 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凝血试验中由于血样的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标本不合格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凝血项目检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凝血标本不同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的精密度.对40名患者的新鲜抗凝血分离血浆即刻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4,6,8 h重复测定,并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将30名患者凝血标本用相同的离心力分别离心5 min和10 min进行四项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均≤4.0%.标本在常温下放置2 h,PT,APTT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PT缩短(P<0.05),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 h,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延长(P<0.01),放置8 h,PT延长(P<0.01),APTT明显延长(P<0.001).FIB,TT于2,4,6,8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力和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室温下不宜超过2 h,当标本量大时,还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抽取血液标本量的多少、标本的存放时间及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正常且无出血性疾病的标本120例人为因素对血液标本的量、存放时间、溶血与否进行检测。结果当血液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或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则均明显缩短;当标本放置时间为2 h之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当标本放置大于4 h以上时,TT和APTT的指标水平以及6 h以后PT的指标水平均有明显差异;标本出现溶血时PT、Fib明显降低(P0.05),TT、APTT显著降低(P0.01)。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探讨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检验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血凝仪及试剂、操作人员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标本放置时间(1、2、4 h)、离心时间(5、10、15 min)及是否溶血(溶血和未溶血)随机抽取各100份抗凝血分别就标本存放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以使凝血酶时间(TT)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标本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明显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有统计学差异;溶血标本PT、APTT结果缩短,TT延长.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试验时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样本4℃冰箱放置不同时间,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差异,以确定最佳检测完毕时间。方法采集住院患者29例标本,1h内分离血浆,室温即刻及随后加盖直接于4℃冰箱分别放置2、4、6h后测定PT、APTT、TT、Fib。与即刻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4℃冰箱放置2、4、6h与即刻测定PT、APTT、TT、Fib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可将在室温下2h内检测不完的样本离心后加盖直接放入4℃冰箱中,于7.5h内检测完毕,可减少分装样本带来的误差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静脉滴注三种抗生素对四项凝血试验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滴注三种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在不同剂量下对四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Start4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三种抗生素血浆和临床使用青霉素钠、磷霉素钠、头孢唑啉钠后各2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mg/ml时PT、APTT、TT、FIB出现变化(P<0.01)。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12.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mg/ml时PT、APTT、FIB、TT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这三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PT、APTT、TT值延长和FIB含量减少,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钠次之,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滴注三种抗生素(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在不同剂量下对四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Start4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三种抗生素血浆和临床使用青霉素钠、磷霉素钠、头孢唑啉钠后各2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mg/ml时PT、APTT、TT、FIB出现变化(P<0.01).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12.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mg/ml时PT、APTT、FIB、TT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这三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PT、APTT、TT值延长和FIB含量减少,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钠次之,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凝血功能检测影响的因素。方法运用TS4000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检测各组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对于正确采集抗凝比例为1∶9的全血凝血功能采血管来说,比例高或低的检测结果4项指标均明显增加。血液离体后,放置4h,PT测得值将明显缩短[(8.31±1.89)s];放置4、24h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43.84±5.03)、(70.35±8.66)s]。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结论由于采集量、存储时间等原因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 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 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和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 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仅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 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2);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集量和存放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人员65例,分别采集2.0、1.8、1.6mL,立即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将检测后的1.8mL样本继续存放于室温(22~28℃),4℃、-20℃,于24h后再次上机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随着采血量的下降,PT、APTT、FIB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和4℃存放24h后PT、APTT、FIB检测结果出现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存放24h后PT、APTT结果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检测结果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护理人员在采集凝血标本时要严格控制采血量(1.8mL±10%),同时凝血标本如不能立即检测,建议将样本离心后存放-4℃,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样本,更要避免反复冻融。  相似文献   

14.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诊断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疗效评估和手术前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在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全过程中,实验结果受到受血者状态,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与处理、抗凝剂与试剂、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本文就标本采集量、标本有凝块、溶血、放置时间、离心时间长短等  相似文献   

15.
姚家勇  刘培明 《临床医学》2003,23(12):59-60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 14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 ,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 ,分别于 4h、6h、8h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标本放置 4h ,PT缩短 ( P <0 0 0 1) ,APTT无差异 ( 0 10 >P >0 0 5 ) ;放置 6h ,PT无差异 ( 0 2 0 >P >0 10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 ;放置 8h ,PT延长 ( 0 0 0 5 >P >0 0 0 2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4h ,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产科待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凝固、光散射等方法对148例待产孕妇和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IB以及TT。结果 148例待产孕妇的PT为(9.59±1.32)s、APTT为(26.18±5.56)s、FIB为(5.40±0.83)g/L、TT为(11.92±2.83)s;健康对照组PT为(12.91±1.43)s、APTT为(33.40±3.87)s、FIB为(2.75±0.98)g/L、TT为(13.52±2.87)s,孕妇组的PT、APTT、T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和健康对照组的凝血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时监测待产孕妇的PT、APTT、TT、FIB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产妇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Sysmex CA7000血凝仪试剂仓开封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凝固法采集21例患者凝血标本,使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及放置一定时间的试剂和新鲜试剂测定每1例标本的PT、APTT、TT及Fib。各试剂放置时间分别为Thromborel S(TS):12、24、36、48、60、72 h;Dade Actin(DA):24、48、72、96、120 h;Test Thrombin(TT):2、4、6、8、10、12 h;Thrombin Reagent(TR):4、8、12、16、20、24 h;Owren's Veronal Buffer(OVB):1、2、3、4、5、6 h。以试剂仓放置一定时间为各试验组,以其新鲜试剂(0 h,即时配置)为对照组,计算各试验组PT、APTT、TT及Fib检测值与其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分析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DA、TT、TR及OVB在试剂仓分别放置≥48、96、10、16、4 h时,其PT、APTT、TT及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放置时间分别达到48-72、96-120、10-12、16-24及4-6 h时,其检测结果与0h间差异百分比分别在-2.6%-10.8%、-3.44%-4.8%、-3.9%-5.52%、-10.8%-3.3%及-17.2%-0.5%之内,其中TS对PT及OVB对Fib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PT、APTT、TT均呈现延长趋势,而Fib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常规检测血凝四项时,需及时更换试剂仓试剂,以保证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凝血仪和血常规检测仪检测患者的PT、APTT、TT、FIB和PLT,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患者的PT、APTT、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在乳腺癌组、肺癌组、结直肠癌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组有增高的趋势,肝癌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TT时间显著延长,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经常的凝血功能检测及适当抗凝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且在乳腺癌组、肺癌组、结直肠癌组FIB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住院患者160例不合格血液检查标本的原因,将其分为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组、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组、有凝块标本和重抽血无凝块标本组、及时测定与放置不同时间标本组.结果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检验结果、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检验结果,K、NA、CL、ALT、AST、CK、CK-MB、LDH、PT、APTT、TT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FIB项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凝块标本与重抽血无凝块标本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放置2h标本与放置4h标本分别与及时检测标本比较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这些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4 826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对其中56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4h后再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826例标本中有279例有误差,误差率为5.8%,其中采血比例不当占95.7%,标本与抗凝剂酶混匀不匀12例,占4.3%,标本放置2、4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