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采用Perclose ProGlideTM系统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3-7月,12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实施主动脉腔内治疗,包括溃疡及腹主动脉瘤患者的151处股动脉穿刺部位接受这种技术处理,术前根据心脏血管造影(CTA)检查及临床观察证实股动脉及髂动脉入路解剖适合此种术式.将120例患者分为穿刺组32例(42处股动脉),手术对照组88例(109处股动脉),麻醉、造影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同侧下肢血运及30d后复查股动脉的CTA影像.结果 穿刺组32例患者中器械外径有16F20例、18F 14例、20F 6例、22F 10例、24F 8例;手术对照组88例患者,器械外径有16F 18例、18F 19例、20F35例、22F 26例、24F 18例.穿刺组42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血管缝合器,1处股动脉缝合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6% (41/42),手术对照组的109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2% (107/109),穿刺组下肢制动时间为(6.2±1.0)h,手术对照组下肢制动时间为(6.1±1.1)h;穿刺组手术时间为(1.7士0.9)h,手术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1.1)h,2组间技术成功率、下肢制动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经皮穿刺、Perclose ProGlideTM系统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缝合穿刺口的技术,是替代传统股动脉横切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27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推出“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之即,我国知名血管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郭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主动脉腔内技术”发展进程强调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无论从循证医学上还是从技术革新上均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汤柳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31-1732
近1年来,在导管室参加了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效果满意,现将术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8例病人,男15例,女3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胸背部剧烈疼痛、高血压以及多脏器缺血症状,均经MRI、CT、DSA检查明确诊断,证实为DebakeyⅢ型的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手术方法:18例病人在全麻和控制性降压下完成经股动脉支架植入术。先经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升主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并测量相关参数,决定支架的类型、规格。切开股动脉,送入带膜内支架到达病变部位并释放,再次行升主动脉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患者行血管腔内隔绝术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测量方法.方法 对29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以适当体位进行DSA造影检查,运用改良的DSA的测量技术对造影显示的夹层动脉瘤进行测量.以此测量结果作为选择覆膜支架的依据.结果 29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27例破口完全隔绝.2例内漏明显减少.结论 改良DSA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选择适宜口径和长度的覆膜支架行植入治疗,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日前,解放军301医院率先开展大动脉疾病的腔内临床治疗、研究和教学工作,建立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动脉疾病临床治疗中心及国内首间"术中杂交手术室",并成为国际著名血管介入大会的国内唯一演示单位。  相似文献   

7.
李杰  马朝霞  韩立红 《中国医药》2013,8(7):1025-1026
目的 总结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高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术中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共有35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在我科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分析总结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处置的护理经验.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1例患者股动脉切开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给予1mg阿托品后血压维持稳定.2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心理应激,不能配合进一步检查治疗,通过亲身示范后成功配合.5例患者覆膜支架释放后出现少量内漏,球囊扩张后消失.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脊髓缺血剧烈背痛,给予吗啡镇痛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术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严密、认真的护理态度及熟练的操作对确保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60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后并发症Ⅰ型内漏8例。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不容忽视。术后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待随访。  相似文献   

9.
姚倚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88-1889
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且死亡率极高,大部分伤者在送达医院前已死亡,假性动脉瘤形成者才有抢救成功的机会。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但因假性动脉瘤多在纵膈内形成血肿,瘤体周围粘连严重,手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血管移植物(ENDURANT及EXCLUDER)腔内修复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疗效,探讨早中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2010年以来收治的4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ENDURANT及EXCLUDER行腔内修复治疗、跟踪随访,观察其早、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内漏、移植物反应、脑梗、移植物感染等;中期随访见瘤体最大直径较术前缩小(P〈0.05),瘤颈长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明显减少术后内漏及移植物移位等相关并发症。内漏仍是腔内修复术后主要并发症,可通过球囊扩张或附加覆膜支架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破裂是极其凶险的疾病,病死率极高[1-3],病因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外伤等。腹主动脉破裂因有后腹膜局限,为患者争取一定的抢救时间,而胸主动脉破裂,因胸腔负压作用,即刻发生失血性休克、大量血性胸水、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极短时间内即发生死亡,临床中收治此类患者较少,未经治疗短期内死亡几乎达100%。这类患者往往来不及转上级医疗单位就治。近期,我科收治3例降主动脉破裂合并大量血性胸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影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腹主动脉瘤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大血管病变.尤其对于高龄、高风险的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增大的瘤体成为一枚定时“炸弹”,破裂的风险大,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通过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可降低瘤体破裂风险,以其微创、安全、有效,逐步成为部分外科手术患者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夹层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21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近、远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4例少量内漏者给予置入一段短移植物后,内漏情况消失;住院30 d内因主动脉夹层逆行撕裂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17例出院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亡与夹层相关。脑梗死1例,夹层逆行撕裂2例,新发夹层2例,旁路吻合口瘘/假性动脉瘤1例,入路侧下肢缺血1例。结论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近期效果较好;中远期易发生夹层破裂而导致死亡,应密切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处理。  相似文献   

16.
袁正强  李芝峰  李杰  徐敏  聂鹏  刘丹  张文辉 《贵州医药》2008,32(11):990-99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循环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内并分离其中层所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是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据文献报道,AD年发病率为5-10/100万,男性易患,如不及时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每小时1%。随着内科治疗的进步,外科治疗材料和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花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34-235
通过对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减轻了患者焦虑,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总结腔内修复术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去分支血管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术(EVR)对弓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去分支血管技术。手术时需要正中切开胸骨,但无须体外循环辅助,采用“部分阻断”技术,将分叉型人工血管近端吻合于无夹层主动脉侧壁,再将远端分叉分别与头臂干动脉(INA)和左颈总动脉(LCCA)吻合,左锁骨下动脉(LSA)根据术前评估情况重建或者不重建。EVR按常规方法进行。术后全部病例均经CT血管造影(CTA)随访,并监测支架覆盖段及支架远端主动脉段的假腔变化。结果 所有支架释放到预定位置;术后肾衰竭死亡4例,脑功能障碍昏迷死亡3例,死亡率17.9%。术后1个月支架覆盖段假腔血栓率100%,主动脉重塑。结论 弓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去分支血管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效果肯定,临床可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5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进行腔内修复治疗前再血管化2例,其中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转流1例,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与升主动脉建立旁路1例,19例腔内隔绝直接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患者使用"烟囱"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支架。结果:75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I型内漏在近端添加cuff后纠正,有2例II型内漏。69例随访,随访1~35个月,平均(24.3±10.7)个月。1例II型内漏3个月后消失。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大多数降主动脉病变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8-02~2020-02于我院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且术中未发生即刻内漏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无内漏组,将同期于我院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且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内漏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导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影响因素。结果:内漏组术中支架覆膜受损占比与无内漏组占比相比更高,主动脉弓曲率半径、近端锚定区长度较无内漏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支架覆膜受损、主动脉弓曲率半径与近端锚定区长度过短均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术中支架覆膜受损、主动脉弓曲率半径与近端锚定区长度过短均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生即刻内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