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碘酮作用机制的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光明  崔炜 《临床荟萃》2004,19(9):529-531
对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近10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CAST(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和SWORD(口服d-索他洛尔生存试验)等大规模临床试验提示,以抑制Na^ 通道为主的药物和单纯K^ 通道抑制药物可使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恶化,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近年来对胺碘酮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能。胺碘酮的早期(20  相似文献   

2.
何叶  曾定元  李晶晶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64-4165
目的:探讨环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RVVC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环吡酮胺软膏阴道给药,5 g/d,连用7d;对照组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200 mg/d,连用7d.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用药24h内症状缓解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27%(26/37)和44.12%(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停药后1周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在停药后的1、3、6个月有显著降低复发率,分别为0%、0%、5.71%,而对照组停药后的1、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7.85%、25.00%、4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P< 0.01).结论: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RVVC的疗效明显,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优于传统治疗药物硝酸咪康唑栓.  相似文献   

3.
4.
5.
陈亚萍 《临床医学》1997,17(3):29-31
胺碘酮(Amiodarone)在国外于1961年合成,1967年开始用于治疗心绞痛,1970年开始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过去认为该药疗效高,尤其对顽固性和危及生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谱广,毒性小、安全度大,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随着近年来的广泛使用,关于该药的毒副反  相似文献   

6.
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对于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的选择,疗效观察以有预后均有很大意义。近年来,有关真菌药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肉汤常量稀释试验已被NC-CLS作为真约敏的推荐方法,遗憾的是至今仍未成长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药物 ,临床应用已久 ,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了不少与治疗无关的副作用 ,并不乏致人死亡的报道。因此 ,加强对胺碘酮毒副作用的认识 ,不但能更全面的了解此药 ,也能使医生在使用中避免不必要的后果发生。本文复习了此前关于胺碘酮副作用的一些报道 ,现综述如下。1 肺毒性 (APT) [1 ]APT是 1980年 Rothmensch首次提出 ,以后不断有许多类似的报道。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 ,Olson[2 ]等报告肺毒性的发生率高达 18% ,Wilson[3 ] 报道发病率为 5 %~ 10 % ,死亡率为5 %~ 10 % ,Darmanata等认为比较少 ,在 6 %左右 …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疗效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郭青  张海霞 《临床荟萃》2001,16(21):985-985
心房纤颤 ( AF,下称房颤 )是心房不规则快速的颤动。据统计 ,60岁以上普通人群中其发生率为 1.8%~ 2 % [1 ] 。奎尼丁、普罗帕酮、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等为临床常用药。胺碘酮 1961年问世 ,系抗心绞痛和二线抗心律失常药。 1985年美国 FDA批准本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应用 [2 ] 。最近的研究发现 ,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组的猝死率降低 ,该药兼有 Willioms分类法中的 4种作用 ,所以在经选择的适应证内 ,确有许多优点支持将胺碘酮作为一线药物。现将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2月 ,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 3 6例的转归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转复新发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检索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相关资料,拟就胺碘酮转复新发心房颤动疗效(用药后1~2、3~5、6~8和24小时转复率),与安慰剂和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机选用胺碘酮或安慰剂的595例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转复成功率:用药后1~2小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用药后6~8小时和24小时,前者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后者(相对危险度1.23,P=0.022和相对危险度1.44,P<0.001);随机选用胺碘酮或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的579例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转复成功率:用药后1~8小时,胺碘酮组略低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组(相对危险度0.67,P<0.001),用药后24小…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林菁  孙照霞  包成梅 《新医学》2002,33(6):366-367
1引言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早已公认。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相继被报道,本文围绕胺碘酮这些不良反应加以综述。2心脏毒性2.1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脏毒性发生率约为0.6%~30.0%。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心脏各部位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低血压,各种心律失常等犤1犦。虽然胺碘酮可引起QT间期延长,但由于胺碘酮可使心肌复极过程均匀一致,所以,此种QT间期延长大大减少了致尖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机会。郭新雯等犤2犦对124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继…  相似文献   

11.
孙璐  张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9):1778-1779
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感光性皮炎 男,34岁.因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片0.2g口服,3次/d,服用1周后,患者身体裸露部位的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瘙痒,局部出现小水泡,境界清晰,有烧灼感,左上肢没有水泡部分显深褐色,诊为日光性皮炎.停药后经抗过敏治疗,3d后皮肤水泡消失,1周后皮肤色泽恢复正常.作者强调,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应尽量避免光照,对光过敏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本品[1].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 (乙胺碘呋酮 ,amiodarone)是目前较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越来越多的毒副作用被发现 ,其中主要有心脏毒性、肺毒性、甲状腺毒性及肝功能异常 ,近年来又发现其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有报道发生率可达 2 0 %~ 40 % [1 ] ,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胺碘酮的神经系统副作用综述如下。1 周围神经病变胺碘酮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病 ,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及麻木等症状 ,临床常与药物的剂量及持续的时间有关 ,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神经轴突变性 ,从而产生不可逆性周围神经损害。Besser等 [1 ]报道 3例服用胺碘酮后出…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武 《华西医学》2001,16(2):242-242
患者 ,女性 ,60岁 ,因反复心悸、胸闷、胸痛 8年 ,加重伴双下肢水肿 1周入院。X线检查左心房明显增大 ,ECG示ST段明显压低 ,UCG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衰Ⅱ度。入院后 2 2天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 (PVC) ,呈二、三联律。经改善冠脉循环血供 ,纠正心衰及利多卡因、慢心律等治疗后心衰改善 ,但PVC仍频繁。入院后 42天改用丙吡胺 ,每次 1 0 0mg ,每日 3次。次日PVC明显减少 ,但于用药第 4日夜 9时至次日晨 1时的 4个小时内连续发生 9次心脏骤停 (CA)。ECG示阵发…  相似文献   

16.
长期口服胺碘酮致肺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例]男,49岁。因频发多源性心律失常5年,干咳、乏力、呼吸困难1年,加重半年就诊。患者5年前因心悸、胸闷在我院行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予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治疗效果不佳,改用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心律失常得到较好控制,1周后逐渐减量,半个月后减至0.2g每日1次维持。  相似文献   

17.
重新评价胺磺酮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贵雨  屈金刚 《临床荟萃》2000,15(9):407-408
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对比分析胺碘酮与其他种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差异 ,寻找上述新观点的临床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 ,我们共收治 2 40例快速性异位心律失常患者 (期前收缩、室上速、房颤、室速 )。随机分为治疗组 (胺碘酮组 )和对照组 (心律平或异搏停或慢心律组 ) ,具体资料 (见表 1)。其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原因不明。各种疾病在两组的分配具有可比性。表 1 一般资料组 别 例数性 别男女平均年龄(岁 )心律失常类型 (例 )期前收缩室上速房颤合并 SSS(例 )…  相似文献   

18.
环吡酮胺是九十年代深受国际上推崇的一种新型广谱抗真菌药。与咪唑类(克霉唑、酮康唑、益康唑等)相比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并且对皮肤组织无刺激,高效,安全,是美国21版药典唯一收载的抗真菌药。目前国内已有河南许昌制药厂独家生产的环吡酮胺软膏上市。1.药理作用:国外研究证明,环吡酮胺对皮肤真菌、二形真菌(Dimorphic fungi)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疗效显著。它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和其它物质漏出,从而发挥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5%。心房颤动可使中风发生率较窦律时增高5~7倍。恢复并维持窦律是房颤治疗的目的。因此,阵发性房颤目前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除紧急情况下需电复律外,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为首选。本试验是随机对照静脉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是一种苯比呋喃类的衍生物,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原治心绞痛,近年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