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老年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防治的若干问题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350001)陈大良福州市第二医院外科郑良影响胃癌手术预后的因素颇多,其中手术并发症常是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高龄患者居多,约占1/2~2/...  相似文献   

2.
胃癌仍然是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外科治疗依旧是胃癌治疗的前提及基石,随着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胃癌靶点的发掘及免疫治疗的开展、人工智能辅助以及组学探索等方面取得突破,胃癌治疗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23年国际胃癌大会(IGCC 2023)于2023年6月14~17日在日本横滨市召开,作为疫情以来全世界胃癌诊治及研究领域学者线下相聚的盛会,IGCC 2023带来了丰富的学术内容。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340余名胃癌领域著名专家和近1300余名医生及科研工作者。议题涵盖胃癌流行病学、预防、筛查诊断、胃癌微创外科治疗、进展期及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围手术期管理、基础与转化研究等方向,以及对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诊治策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话题展开探讨。在可预见的未来,胃癌外科将更为精准化、智能化、微创化,同时免疫及靶向等辅助治疗疗效的提升将使病人进一步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四川地区胃癌早期检测和筛查策略研究项目”(Sichuan Gastric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Research Program,SIGES)中关于胃癌防控的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方法 SIGES研究组在过去10年针对我国胃癌防控的现状与策略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探索和优化提高胃癌防控成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路径。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SIGES较为体系性地、针对性地研究了胃癌相关病原微生物、危险因素、筛查策略以及三级预防技术要点和体系建设。主要研究结果支持幽门螺旋杆菌与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高度关联;致癌病毒如Epstein-Barr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John Cunningham病毒与胃癌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是胃癌预防与筛查策略中应进一步关注的病原微生物;民族、居住地、胃癌家族史也与胃癌和胃癌相关因素存在相关性,建议纳入胃癌高危人群个体化判定标准体系中。结论 目前我国胃癌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实质性成果,但我国的胃癌疾病负担依然沉重...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18~19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学术会议在成都成功召开。胃癌在我国西部地区高发而且总体病死率高于东部地区,因此,自2011年3月在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Western China Gastric Cancer Collaboration,WCGCC)在重庆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医疗决策者及临床实践者有效控制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并做综述。结果 肺部感染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对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报道存在差异。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导致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术前实验室指标、术前合并症、术前营养状态、术前虚弱、麻醉、肿瘤位置、手术方式、手术时长、输血、留置胃肠减压管、伤口疼痛等是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结论 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低。基于对相关因素的认知,提出有必要开发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识别高危患者。此外,除常规性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的干预策略外,以发病机制为切入点,寻找导致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是降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手术是胃癌获得根治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因其微创、放大视野及精细操作等优势而得到快速推广,在胃癌手术中占比逐步提高。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存在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特点。国内不同地区及医师间的技术差距也是腹腔镜胃癌手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由于腹腔镜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需要统一的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监督及规范。腹腔镜胃癌手术质量控制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的质量控制,涉及术前分期、风险及适应证评估,术中高质量、同质化手术操作,术后标本处理、并发症登记及随访等各个环节。统一规范的手术质量控制不仅是决定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相关临床研究结论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同时能助力教学培训工作、安全度过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7.
药膳是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目前福建地区药膳发展比较滞后,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人群对药膳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需求。本研究从药膳文化宣传、发展专业医疗机构的药膳服务、推广大众化社区家庭保健药膳、药膳多样化、行业化及药膳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探讨福建地区的药膳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1]。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2005年以后,胃癌一直是我国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首位的癌症[2]。胃癌一直由于复发转移导致难以根治,肿瘤准确切除及转移淋巴结清扫可以使复发转移率大大降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广泛开展[3~5],但无法对肿瘤范围  相似文献   

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100万,中国、日本和韩国是高发地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外科手术目前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不甚理想,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徘徊在30%左右。病期是影响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四位,每年新发病例近百万人;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超过七十万人[1]。而我国又是一个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地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81年Billoth实施第一例胃癌手术以来,外科手术一直是胃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历经百年,胃癌手术的切除范围从小到大,再缩小,再扩大,逐渐走向合理。在胃癌高发的亚洲地区,日本的胃癌研究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开展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2.
<正>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每年死亡病例超过70万例~([1])。东亚为胃癌的高发地区,我国胃癌病例数占全世界的40%以上~([2])。据统计,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肺癌,2011年我国新发胃癌42万余例,胃癌死亡病例近30万例,给我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3])。在本世纪初,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确立了胃癌D2手术作为标准胃癌根治术,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胃癌下调基因组,发现新的胃癌下调基因。方法 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5例胃癌与相对应正常胃粘膜间mRNA表达差异基因,筛选胃癌下调基因组。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建立5人份正常胃粘膜mRNA抑制消减杂交胃癌mRNA的差异表达文库,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差异表达克隆菌转膜反向杂交判定其消减效率。随机挑选阳性克隆测序,寻找胃癌下调新基因,并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结果 筛选到60个胃癌下调基因,其中包括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DNA复制、转录、翻译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等。克隆到两个胃癌下调的新基因片段。结论 得到60个胃癌下调基因,它们共同作用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成功建立了用于筛选胃癌下调新基因的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发现了两个新的胃癌下调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东亚地区更是高发地区。然而,近20年来.病人术后的生存率仍无大的改善。迄今为止,手术切除癌灶仍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当今肿瘤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解释胃癌的恶性行为及判断其预后.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为此,我们对近年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50例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及其意义,高分化的和组织学分级I级胃癌微血管计数明显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胃癌和组织学分级Ⅱ和Ⅲ级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胃癌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未转移或远外器官未转移胃癌,提示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其组织学特征和转移有极密切关系,微血管数高的胃癌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研究统计,其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4位[1],而在癌症死亡原因中高居第2位[2]。由于饮食结构方面的原因,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0万,是国内各类癌症死亡原因之首,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3]。自1881年Billroth成功完成第1例胃癌手术以来,手术治疗始终是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17.
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中,胃癌位列第2位。亚洲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地区更高[1]。胃癌预后一般较差,5年生存率仅40%左右[2]。尽管只有9%的胃癌患者发生肝转移,但由于多种不可治疗因素同时存在,肝切除术适应证有限,手术指征也较难把握,更重要的是,肝切除术对胃癌肝转移患者是否有益也存在较多争议。因此,要提高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就必须明确其转移机制,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阻断、控制和治疗胃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8.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测定65例胃癌标本中ER、CEA含量,其中36例标本行DNA图像分析测定,并对影响胃癌预后的27种因子进行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胃癌ER、CEA阳性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分化程度负相关,ER、CEA阴性胃癌预后较好,ER阳性胃癌对化疗较敏感。二倍体胃癌预后优于异倍体胃癌,晚期、分化差胃癌细胞核DNA含量高。影响胃癌预后的六种因子依次为,病理类型、病程、DNA含量、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恶性肿瘤中最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病率有地理上差异。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在高危地区肠型胃癌常见且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而弥散型胃癌遗传种族因素更为重要。世界其它地方及中国某些地区幽门螺旋菌极为流行,胃癌亦常见。本研究目的旨在确定胃癌病人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存在,研究两型胃腺癌与幽门螺旋菌的关系。病人和方法:1986~1991年间土耳其安卡拉肿瘤医院连续对56例因胃癌施行胃切除病例进行了研究,计男性3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岁(31 ~80),40例非胃癌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岁(27~75)。胃癌组胃切除标本经嗜伊红染色涂片,对照组内窥镜活检组织进行重复评估。肿瘤按Lauren分类法分为肠型和弥散型,从每例病人肿瘤周围未侵犯组织中准备两个涂片,经嗜伊红染色后在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方法 确定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与病理参数32项,选择施行手术的1062例胃癌病例,逐项登记、汇总、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通过对1062例胃癌手术病例的32项临床及病理参数分析得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是:(1)胃癌的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34例黏膜内癌,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浸及邻近脏器(如肝、脾、胰等)75例,全部出现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在胃壁浸润趋深,淋巴结转移机率越高;(2)胃癌体积也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浸润胃壁相同层次的胃癌,体积趋大转移率越高。结论 胃癌的浸润深度与胃癌体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