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1970年—1997年诊治涎腺及肿块434例,按病理诊断对肿块的性质、患者性别、部位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现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多形性腺癌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疾病之一,本组资料为有完整记录和组织学确诊40例,其中部分有细胞学诊断误诊的教训。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多形性腺癌,全部有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2种诊断。年龄18岁~45岁,女性18例,男性22例。腮腺区20例,颌下腺区10例,上鄂处5例,舌下腺区4例,颧弓处1例。无疼感。发生于硬颚肿块多不活动,韧感特别明显.多数栗子或 相似文献
4.
5.
小儿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病,自1991年~1999年治疗小儿气管异物32例,对于临床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儿,男24例,女8例,3岁以下27例,平均2.3岁。病史:3日内就诊21例,3天~7天内就诊5例,7日以上者2例,有典型异物史19例,表现为吃东西时突然呛咳,气憋,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异物种类有花生米17例,瓜子9例,蚕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以期获得更好的诊疗模式.方法 对19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17;平均年龄52.8岁.部位:腮腺15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下颌下腺3例;腭1例.15例行B超检查,主要表现为包膜光滑完整的低回声、均匀的实质性团块,边界清楚,10例病变周围可见血流信号.5例行CT检查,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与肌肉组织相近,局部有囊性变;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囊性变部分不强化.病理学检查:实体型9例,梁状型5例,管状型4例,膜性型1例.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0.5~3.0年,复发1例,为膜性型,未恶变.结论 基底细胞腺瘤为涎腺肿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是其确诊的主要依据,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P63基因是P53同族基因,主要表达于上皮组织的基底层和基底细胞中,是外胚层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63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种类繁多并且生物学作用复杂。大量研究表明P63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涎腺造影术时受检者非检部位屏蔽防护实验研究戴素华,翁志根,江擎旗,吴财发(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顾云峰,孙大熙,林国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涎腺造影术检查是口腔疾病诊断的必备手段,使患者接触射线机会增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害。日本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小儿呼吸道异物诊疗水平。方法对1984~2004年32例小儿呼吸道异物的误诊误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诊误治的病种有: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喉及气管肿瘤等。结论体征不典型,询问病史不仔细及有些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是小儿呼吸道异物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细针吸取涎腺肿块细胞学图片的形态学分析,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涎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涎腺肿块疾病患者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用显微镜对涂片进行形态学分析,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学诊断作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细胞学诊断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为92.2%,特异性为93.3%;良性病变准确率为93.8%,特异性为94.4%;恶性肿瘤准确率为77.8%,特异性为82.4%。结论细针吸细胞学对涎腺肿块具有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涎腺肿块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涎腺肿物的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能量多普勒(CDE)对涎腺肿块的应用价值,笔者对48例涎腺肿块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和β-连环蛋白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程度。方法:收集20例原发于涎腺腺癌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分析E-钙粘蛋白及β-连环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E-钙粘蛋白与β-连环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中有正常表达,而在涎腺腺癌中则是弱表达,甚至不表达,高分化腺癌组与中、低分化腺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钙粘蛋白与β-连环蛋白在涎腺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与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复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总结儿童鼻腔异物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儿童鼻腔异物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效果.结果 本组107例患儿中有106例顺利取出,有1例患儿在转我院前曾在乡镇卫生院治疗,不慎将异物推入鼻腔后段,至我院时,患儿已极为不合作,试取几次均不成功,后转上级医院全麻下取出.结论 对于儿童鼻腔异物应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处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支气管异物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的支气管异物78例。结果 支气管异物右侧多见,以植物性异物多见,纤维支气管镜钳取支气管异物成功率达92.3%。结论 异物吸入史不明确的支气管异物容易误漏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治支气管异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取食管异物2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 1989~ 2 0 0 0年应用olmpus系列胃镜对食管异物 2 9例进行了诊治 ,均顺利取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病人其中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5岁 ;异物滞留时间最短者 2h ,最长者 186h ;异物停留食管第一狭窄距门齿 18~ 2 0cm处 14例 ,第二狭窄距门齿 2 3~ 2 5cm处 9例 ,第三狭窄距门齿 33~ 38cm处 6例。 2 7例病人均有明确的异物吞咽梗阻 ,胸骨后疼痛病史 ,另 2例因进食进水呕吐而来院就诊 ,经仔细询问病史 ,忆起进食肉类食物时未咀嚼勿囵吞入所致。1·2 诊治方法 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5,(6):32-34
目的探讨中老年气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及经可弯曲支气管镜诊治体会,提高中老年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中老年气道异物患者的临床特征、镜下特征和经支气管镜取出方法。结果中老年气道异物没有明确误吸史者占88.9%(24/27),多数患者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咳嗽咯痰为该病最主要症状,占88.9%(24/27),症状与基础疾病相似,影像学检查发现率不高、误诊漏诊率达81.5%(22/27)。异物以食物源性为主、动物骨多见,镜下异物部位以右侧尤其右中间支气管为多见。经可弯曲支气管镜取出率100%。结论中老年气道异物易误诊漏诊,经可弯曲支气管镜诊治是一项安全可靠、创伤小的首选方法。成功的治疗依赖于医生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手段、护士娴熟默契的配合、选取合适的取异物工具以及患者的充分配合。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104例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治经验,旨在探讨内窥镜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3年收治的支气管异物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内窥镜检查发现异物位于右侧各级支气管者为70例次、位于左侧支气管者为41例次,右侧明显多于左侧。102例患者异物经内窥镜钳出,用内窥镜治疗治愈率达98%。钳出的异物多种多样,有花生仁、动物骨头、塑料笔帽等。结论:内窥镜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从已通过纤维支气管电视内窥镜确诊的支气管异物症来了解临床特点、纤支镜下表观,探讨其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对该院10余年来经纤维支气管电视内窥镜确诊的14例支气管异物症的诊治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发现14例中有8例无异物吸入史,胸片检查6例无阳性发现,异物影3例,其它为支扩、支气管炎、肺部阴影怀疑肺癌或结核。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异物症有直接诊治作用,其对支气管异物症的检查优于普通纤支镜。 相似文献
20.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整合素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整合素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TMA)作为实验平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SACC和11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ACC组织中ESM-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整合素β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侵犯神经呈正相关(P<0.05);SACC组织ESM-1和整合素β1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1)。结论SACC组织中ESM-1和整合素β1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相互协同,共同参与了SA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