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激光针对家兔胃电活动影响的有关神经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植入浆膜下电极,观察激光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变化及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对针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光针组胃电波幅8例降低,均差值为-58±14μV,2例升高,均差值为41±29μV,电针组胃电波幅7例降低,均差值为-73±16μV,3例升高,均差值为52±27μV,两组胃电波幅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P<0.05和 P<0.01;激光针组和电针组针前频率分别为3.88±0.38次/分和4.02±0.31次/分,针后频率分剐为4.03±0.34次/分和4.03±0.33次/分,两组胃电频率针前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结果表明:光针后胃电波幅呈降低和升高两种变化,以降低为主,而胃电频率变化不明显,近似电针效应。另外,实验通过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后,胃电波幅先升后降,光针能够缩短波幅升高的程度和时间,提示激光针对胃电的效应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以外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胃电图作为指标,观察氦氖激光照射胃脘痛病人足三里穴前后的胃电变化,并与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表明,激光针足三里穴对胃电慢波频率影响不明显,对波幅则产生升高和降低的双向变化,与针刺的胃电图改变相似。和激光针间使穴前后波幅变化不大的结果相比较,提示胃经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认为胃电图可以作为胃脘痛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激光组8只和捆绑对照组7只,大鼠固定于鼠台,激光组每天用5mW氦氖激光照射右“足三里”穴10分钟,捆绑组不作其它处理,连续实验6天,乙醚麻醉后断头放血处死大鼠,即取距空肠起始部5cm的一段空肠系膜铺片、固定,醛品红一橙黄G染色,在10×40倍显微镜视野下观察,激光组脱颗粒肥大细胞均值为11.8±2.1个,脱颗粒率为34.7%,捆绑对照组脱颗粒肥大细胞平均4.4±1.2个,脱颗粒率占15.7%.两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说明激光照射穴位可以使空肠系膜透明窗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6.
激光针足三里穴对胃脘痛病人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低功率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某些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已有不少报导,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对其作用原理探讨颇少。我们选择动物皮肤过敏反应(PCA)的试验方法,(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Reaction),来观察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实验方法将羊毛脂与石腊油以1:4比例配制成不完全弗氏佐剂,每毫升不完全弗氏佐剂加入5毫克天花粉(上海生化制药厂)制成混悬液。按每公斤1毫克天花粉的剂量,将上混悬液分别注射在体重2.0~2.5公斤8只健康雄性家兔的后肢脚爪掌心,随机分为激光、对照两组,每组4只。激光组用8毫瓦He—Ne  相似文献   

8.
健康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不同激光功率的4个组和捆绑、空白对照组。大鼠捆绑于鼠台,每天用激光照射右“足三里”10min,第6天实验后,取空、回肠系膜铺片,醛品红—橙黄G染色,10×40倍光镜作镜检。结果发现,除40mW激光组出现抑制效应外,激光照射使肥大细胞数量升高,接近正常水平,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此种变化尤以5mW和20mW激光作用最佳。激光照射“足三里”的作用,空肠优于回肠。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家兔胃电的调节及与弓状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对胃电的影响及下丘脑弓状是否参与此调节。方法:描记胃电,分别观察正常组,弓状核插管组及弓状核损毁组家兔在电针“足三里”穴后胃电频率,波幅变化。结果:电针家兔“足三里”穴能明显抑制胃电活动;弓状核插管不影响电针对胃的抑制;损毁弓状核后,电针对胃的抑制效应减弱。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抑制胃活动,下丘脑弓状核参与电针对家兔胃电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提插法、捻转法针刺足三里穴对新西兰兔胃电、血浆胃泌素、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分为提插和捻转两组,针刺前后分别记录体表胃电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胃泌素、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与捻转法相比较,提插法可升高健康新西兰兔胃电幅值并使频率增快(P<0.01或 P<0.05);提插法可升高血浆胃泌素及cAMP含量(P<0.05),但两种手法对血浆cGM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提插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新西兰兔胃电活动、血浆胃泌素、cAMP的作用比捻转手法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即刻电针足三里后和疗程电针“足三里”后对其节律之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家兔血浆NE存在着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家兔节律的中值、振幅、峰相位都有改变,呈病理性节律波动,即刻和疗程电针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更好,正常家兔即刻电针后,节律消失,但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正常。说明针刺能影响外周NE的正常和病理性昼夜节律波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逆向碰撞技术,针刺兔“足三里”穴,探讨不同深度传入冲动纤维类型以及提插、捻转两种手法与神经冲动传导之间的关系。针刺兔“足三里”穴的浅、中、深三层,C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5.03±7.27%,3.33±1.49%,3.18±1.45%,浅层与深层比较P<0.01,浅层与中层比较P<0.01;AB类复合动作电位分别衰减26.98±8.43%,20.31±5.55%,7.18±5.22%,浅层与深层比较P<0.05。可见C类和AB类纤维传入冲动在浅层占优势,古人提出穴位分三才补泻,从神经纤维在各层的分布偏重及传入冲动量的不同来分析,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针刺兔“足三里”穴,在C类纤维上进行提插与捻转手法比较,其冲动传入短时反应与长时反应的比例提插手法为1:3.8,捻转手法为1:2.8,但衰减值的比较由于观察例数少,未有统计学意义,似可认为提插手法的针后反应比捻转手法长,结合临床针感情况分析,提插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胀痛消”由左金丸加味组成,临床用于胃肠道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以胃排空、小肠推进及离体肠管解痉试验观察胀痛消胶囊的胃肠道药理作用。动物雌雄兼用,随机分组,分别观察该药对正常及胃复安、阿托品负荷小鼠胃排空的影响和对正常及新斯的明、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同时观察该药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活动的作用及拮抗氯化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所致离体回肠痉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明显抑制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及胃复安所致胃排空加快,对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减慢有协同作用;明显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对新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肠推进加快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小肠推进减慢没有明显影响;抑制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活动以及拮抗氯化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所致家兔回肠痉挛性收缩。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胀痛消具有调整胃肠运动亢进及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灸对骨折家兔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家兔血清TSH。结果;血清TSH含量针刺组从第2周起,针灸组从第1周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揭示;针灸可能亦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调节TSH的分泌,使机体TSH的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发挥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HBDT为指标,观察针刺对致敏细胞敏感性的调节效应。实验表明:针灸组与脱敏组治疗前螨抗原HBDT最大脱颗粒指数均大于30%而达到50%以上,治疗后以针灸组下降较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针灸组变应性哮喘患者的蟑螂抗原HBDT最大脱颗粒指数治前为56.9±16.42(%),治后下降至22.88±24.53(%),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针灸可抑制过敏状态下的嗜碱细胞脱颗粒,可能通过调整作用稳定致敏细胞,在细胞级水平上达到抗变态反应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健康人进行头皮针针刺矢状缝试验,并与针刺非颅骨缝区对照,观察电刺激诱发腓肠肌的H反射及趾短伸肌的F反射,分别测量M波,H波及F波潜伏期,结果显示,针刺前后诱发两肌的M波潜伏期不变,针刺后H波及F波的潜伏期缩短(均为P〈0.01),针刺非颅骨缝区诱发两肌的M波,H波,F波潜伏均改变,两组针刺后H波,F波潜伏期短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刺矢状缝区对提高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雌性恒河猴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选用雌性司河猴13只,其中实验组10只,对照组3只。采用针剌剌激方法,观察针剌对司河猴月经周期FSH和LH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实验组FSH和LH峰上升的幅度有明显的抑制现象,2组峰上升速度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01;2组峰值增值变化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01。结果提示:针剌对雌性恒河猴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机理,有特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