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2003—2006年对2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给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包括初发者和复发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枝宁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62-1562
近年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基于危险分层不同的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被证实疗效确切.目前国内外基于诱导治疗的药物诸如维甲酸和砷剂、阿糖胞苷和砷剂等,在巩固治疗后明显提高了复发率,改善了预后.国内外医学界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取得的进展列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白血病治疗领域最关键的突破之一,其突破之处在于提出了分层诱导治疗方案.本文简要阐述了APL发病和治疗机制,重点从诱导治疗方案优化和新型制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探讨了APL临床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白血病患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患上白血病是不幸的,而患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不幸中的万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之所以被称为“善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特点及患儿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血液科2000年10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1例APL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平均年龄为7.8岁,男女患儿性别比为1.38∶1.00。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出血(96.8%)、肝大(61.3%)、发热(58.0%)、贫血(55.0%)、脾大(41.9%)和感染(35.0%)等。26例患儿接受正规化疗,随访时间为4-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本组患儿完全缓解率(CR)为88.5%。完全缓解率高低与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和年龄相关。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分析表明,本组患儿预期1年、3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分别为84.6%,72.4%和54.8%。结论出血是儿童APL最常见和显著的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达97%。经全反式维甲酸结合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正规治疗,本组患儿完全缓解率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相当,但生存率(尤其是长期生存率)低于国外文献的报道结果。根据患儿年龄、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和幼稚细胞比例等临床预后因素,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非正规治疗9年后完全缓解继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一例进行分析。方法 运用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学、融合基因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方式对患者多次入院后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12年第1次入院后流式白血病免疫分型提示:考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于M3。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46,XY,t(15;17)(q22;q21)[9]/46,XY[1]。2021年第3次入院后流式白血病免疫分型提示:检测到表型轻度异常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计数的0.3%和粒细胞比例增高伴抗原表达模式异常,未检测到异常早幼粒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核型t(9;22)(q34;q11.2)[20]。结论 确定本报道中的患者APL发病时和CML确诊时的相关检查提供的信息表明,这2种发生在同一个体上的恶性血液病起源于2个不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变异。提出可能与细胞毒药物长期使用有关的假设,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据FAB分型为M3型。骨髓象特点为含有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染色体检查多有t(15,17)易位,APL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外,出血症状十分突出,易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合并APL较为罕见,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处理面临诸多困难。吉林  相似文献   

7.
崔琴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19-14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常发生于感染、肿瘤、创伤、病理产科等疾病的基础上,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DIC,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性苯致白血病的接触时间、潜隐期在职业病诊断中的应用问题。方法依据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针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过程中职业史采信、接触时间、潜隐期应用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认为《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标准中的累计工龄计算、潜隐期的概念存在不适宜性。结论建议对《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中工龄计算、亚急性苯致白血病诊断标准、潜隐期的概念等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和临床观察 2 8例复发性APL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 8年。结果  2 8例中的 2 3例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为 82 .1%。 6例维持治疗 8个月失去随访 ;8例CR后 1年复发放弃治疗 ;2例CR4 分别为 3.5个月、5个月再复发合并颅内出血而死亡。 7例仍存活。结论 As2 O3治疗复发性APL的CR率高 ,不良反应轻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现象 ,适合用于耐ATRA的病例和经As2 O3诱导缓解后复发病例 ,并可用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它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理工作更程序化、标准化;使护士工作更有预见性、目的性和主动性;使患者更利于与护士沟通和配合各项治疗.2010年1月起,笔者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的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L)患儿CD33、CD13及髓过氧化物酶(M PO)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陕西省汉中市三二○一医院收治的130例A PL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A P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 M L)患儿130例为对照,两组均进行骨髓穿刺,予以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及免疫学检查,并采用流式细胞仪行CD33、CD13和M PO检测,分析两组CD33、CD13和M PO表达水平,并探讨不同疗效的A PL患儿CD33、CD13和M PO表达水平.结果 以CD33及CD13≥20%、M PO≥10% 为阳性表达,A PL组CD33、CD13、M PO表达等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221、5.330、28.850,P<0.05);APL组CD33、CD13、MPO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56、4.127、9.931,P<0.05);以阳性率≥80% 为强阳性,完全缓解(CR)组患儿CD33、MPO表达强阳性率与非CR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D13表达强阳性率高于非CR组(χ2=3.949,P<0.05).结论 APL患儿CD33、CD13、MPO呈高表达,CD33、CD13、M PO表达水平检测对临床诊断A PL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传翠 《职业与健康》2002,18(11):127-12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面黄、头晕、乏力伴反复鼻衄20d,于2000年12月2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8℃,脉博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68mm Hg。神志清,言语清晰,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皮下出血点及淤血斑,胸骨下段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卢立志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55-15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一个细胞形态学亚型(M_3),与ANLL其他亚型相比,APL患者常较年轻,初诊时脏器肿大少见,出血倾向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高,因此是目前研究白血病并发DIC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一个主题,笔者仅对其治疗现况作一简要阐述。1 病因治疗 及时正确治疗原发病,尽快去除导致DIC的发生原因,是治  相似文献   

15.
骆科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08-2809
[目的]探讨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乳酸脱氢酶。[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初诊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观察健康体检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组及复发组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组比较,完全缓解组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乳酸脱氢酶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盛德平 《工企医刊》2004,17(2):17-18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往往会因骨髓抑制而接受大量的血液输注,从而有并发输血后肝炎(Post Transfusion Hepatitis,PTH)的可能性。本文总结了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48例,并发PTH9例.现就其对ANLL预后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砷剂针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肯定。目前,关于砷剂针剂对其他恶性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的治疗作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而有关口服砷剂治疗恶性血液病长期疗效的报道尚不多见。继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具有难治疗、易复发的特点,患者大多预后不佳。我们观察到1例继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经口服砷剂治疗长期生存,现报道如下并做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使用细胞毒药物,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方法:遵照医嘱执行化疗方案并对化疗中病人实施全方位护理,从而减轻化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结果:18例患者接受1—4疗程的诱导化疗。10例达到完全缓解(CR)占50%,5例达到部分缓解(PR)占35%,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目前常用标准的诱导缓解方案是DA方案,缓解率可达85%化疗期间只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加强预防和护理,就可以降低毒性反应程度,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完成诱导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一例白塞氏病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 通过全身体检、抗核抗体检查、骨髓形态学检查和白血病免疫分型进行等诊断。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此病白塞氏病是以血管炎为基础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一种以口腔反复溃疡、生殖器溃疡和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三联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除常见复发性口腔溃疡、眼部病变、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外,关节、大、中血管也可受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坏。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皮肤、黏膜的改变,如齿龈增生、肿胀、出血、溃疡及坏死,其皮肤损坏可表现为丘疹、结节、肿块等。结果 该病例符合白塞氏病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特点。结论 本文报道了一例白塞氏病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病例,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为临床及时作出诊断提供依据,避免造成误诊漏诊,有助于患者早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本院接诊的10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起效情况、生存时间、维持治疗阶段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0%(51/51)高于对照组的88.24%(4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血红蛋白(Hb)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死亡率为11.76%(6/51)低于对照组的29.41%(15/51)(P0.05)。治疗组末梢神经异常、头痛头昏、肝酶升高、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序贯治疗能提高完全缓解率,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