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肾与“心-肾轴心系统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的肾为“生命之本”,其重要性已为公认,但具体提法则多种多样,莫衷一是,由此引起诸多争论。本文将肾的功能重新归类,并以临床统计佐证。同时在充分研究肾的实质基础上,根据传统的“心肾相交”理论,提出“心-肾轴心系统学说”,将中医学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予以有机的结合,并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唐荣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99-2700
肾无实主虚之说,始见于宋代大医家钱乙所著之《小儿药证直诀》,其文日:“肾主虚、无实也”,其后有王海藏《医经小学》甚至以肝肾对举:“肝司泄,肾主闭藏,肝为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金元之大家张元素《医学启源》亦云:“肾本无实,本不可泻……”无泻肾之药。除此之外《医宗必读》、《医林绳墨》、《杂病源流犀烛》,《笔花医镜》等等皆有肾无实证之说。从上看来,肾无实证之说源远流长,似乎已成为中医学中不可置疑之定论,然而真的肾无实证?吾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3.
从肾精虚动物模型揭示“肾在志为智”之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中医学“房劳伤肾”、“恐伤肾”的病因理论和“肾生髓”、“髓上充于脑”、“脑主元神”的生理机型,复制出大鼠“肾精虚损”的动物证候模型。通过对造模动物和正常对照动物的行为特征、脑重指数、脑形态结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过氧化脂质的观察,发现,“肾精虚损”的动物模型具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低下等类似脑髓虚损、元神不足的病理表现,证明了“肾在志为智”的理论,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六节藏象论》曰:“凡十藏取决于胆也”,此句历代医学注释较少。王冰云:“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李东垣注释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后世医家多从李说。笔者以为:王冰之注单喻封建政体而未结合人体“藏象”之生理病理于理欠通。东垣之说虽较为在理,但只言“胆气春生,余脏从之”亦未阐明其理,似觉牵引。“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为何前贤不言“凡十一脏取决于心或肾”而独言“取决于胆”。可见其理玄奥,胆之功能不容忽视,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5.
符德玉 《家庭用药》2011,(10):48-49
心脏在中医的五脏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及意义。单从文字结构上看,五脏“心、肝、脾、肺、肾”中。心是唯一没有“肉月旁的字”,提示对于“心”的认识,我们不能拘泥于解剖学来谈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是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医家运用中国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建构了中医理论体系。“应之道”指导中医学认识和发现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构筑了生理之应、病理之应和天人之应的理论框架;“因之术”积淀为医学家们的主观思维规律,形成“司外揣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2009,(11):904-904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字均表示“仅仅、只是”等含义,但用在惟一、惟独、惟有、惟恐、惟命是听、惟利是图等词汇时,一律用“惟”;用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理论、唯名论等词汇时,用“唯”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2009,(7):500-500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睢”与“唯”字的使用,二字均表示“仅仅、只是”等含义,但用在惟一、惟独、惟有、惟恐、惟命是听、惟利是图等词汇时,一律用“惟”;用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理论、唯名论等词汇时,用“唯”字。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2009,(9):719-719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字均表示“仅仅、只是”等含义,但用在惟一、惟独、惟有、惟恐、惟命是听、惟利是图等词汇时,一律用“惟”;用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理论、唯名论等词汇时,用“唯”字。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晚期病人常出现心、脑、肾等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使肝肾阴阳失调,形成了下虚上实的病理改变。临床上根据其发病特点将本病分为:肝火偏亢,气血上冲;肝肾阴  相似文献   

11.
柴中元  杨尧森 《中国药师》2002,5(3):191-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子条说:“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同用。”瓜蒌、瓜蒌子、瓜蒌皮条都说;“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本文对“附子不宜与瓜蒌同用”之说提出不同意见。1 临床上附子、瓜蒌同用的例子 附子、瓜蒌是中医治心脏病之常用药,医家喜将两药合用,有许多成功的报道,已被收载于黄星坦主编的《中医急  相似文献   

12.
耳全息穴有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人体相关部位,以人体生理部位名称命名,我们称它为“部位穴”,如肝、心、脾、肺、肾等穴;另一类不反映具体生理部位,但有特定的医疗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2009,(6):467-46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0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象’”与“‘像’用法研究会”。会议对科技界“象”与“像”用法混乱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委认为有必要再次对此二字的用法作出明确界定。与会专家认为: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象”、“像”两字的词语搭配实例:象:现象、形象、印象、迹象、表象、  相似文献   

14.
仲景  奚肇庆 《家庭用药》2013,(12):59-59
感冒了,嗓子哑了,上火了——扎一针,放点血,症状竟然立马缓解了!中医学可谓博大精深。 锋针的演变史 所谓放血疗法,古人称之为“刺血络”或“刺络”,即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首先考证了“柴胡劫肝阴”理论的提出,并对赞同和不赞同此理论的医家进行了归类,详细分析了他们支持或反对“柴胡劫肝”的理由。笔者发现赞成此理论者以叶派温病理论的支持者和吴中医家居多,其他医家甚少。结合近代诸多名家的认识,笔者认为柴胡劫肝阴之说,是前人对于柴胡的一种误会。肝阴不足者,可能会发生身体经受不住疏泻,进一步阴伤的病变。但没有发生肝阴受损者,应当可以放胆使用柴胡。  相似文献   

16.
刘星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7):398-400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但其内涵及本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大概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天人合一”的萌芽阶段--合的本质在“巫”;②汉前以阴阳五行为构架的“天人合一”观--合的本质在“气”;③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合的本质在“理”。“天人合一”的不同认识,给中医学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对于深入把握中医学特质,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对自然现象及人体生活现象、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反复观察、实践、并经过综合归纳、分析、逐步把“整体观”作为了中医学一大基本特点。在对某些药物草本功能的实践、临床治疗效应的反复观察,经过抽象思维的推导和升华,概析了“象形论”。所谓整体观念,即是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体认识。“象形论”是取其形态的相似,相近的物质产生了相类似之功效及生理,总结了“象形理论”。“象形论”是在整体观理论指导下之联象而产生的概论,广泛的“象形论”融人于“整体观”中。“整体观”指导“象形论”。现以各个方面对“整体观”中“象形论”进行肤浅之联想谈析。  相似文献   

18.
当中年男性不断遭遇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夜寐不安的轮番袭击时,就会变得对“壮阳”两个字格外敏感;而那些过分在意生殖器“尺寸”的年轻男孩儿,则会在几次遭遇早泄后,使出浑身解数,或吃或抹,想让自己“二次发育”。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医学的脏象学说心、肝、脾、肺、肾五脏之中,尤以“肾”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谓为“先天之本”,为历代医家的重视。五脏六腑之阳均由肾阳来温养之说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肾阳虚是临床所见多种疾病之根源,通过温肾助阳均可奏效,与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相吻合。但这类中药治疗肾阳虚证的物质基础究竟何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多元素系统的研究,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给予合理的解释尚少。作者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其部分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阐明温肾助阳类中药治疗肾阳虚证提供部分实验依据,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在现代汉语里主要有两动意思。一是指人体内推动血液运行的器官,即心脏;二是指思想、情感、情绪等精神心理因素。这两个“心”,过去在医学上都是分开来看的,心脏的问题,交给心血管专科,精神心理问题交给精神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