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18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12月共完成OPCAB 189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78%.平均年龄(63.1±8.7)岁.其中左主干病变17例,单支血管病变11例,双支血管病变47例,三支血管病变131例.2例经左前外侧切口行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余187例均为正中切口,平均远端吻合口(3.1±0.7)支.结果 全组无住院死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6.2h,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二次开胸止血2例,胸骨愈合不良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230-55)min,所有患者均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结论冠状动脉吻合期间,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冠脉血流量,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1],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科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0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成OPCABG组(n=60例)和CCABG组(n=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OPCABG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在我国逐步兴起。我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群中,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两种冠脉旁路术式的近期疗效,探讨高龄冠心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将170例≥70岁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n=83)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PB-CABG,n=59),回顾性分析其早期疗效。结果OPCAB组的疗效在以下方面优于CPB-CABG组(P<0.05):正性药物的使用(18.1%vs 61%),IABP的使用(8.4%vs 30.5%),围手术期心梗(3.6%vs 11.8%),急性肾衰(1.2%vs5.1%)、呼吸衰竭(9.6%vs 18.6%)、肺部感染(8.4%vs 25.4%)、脑梗死(0 vs 8.5%)、缺氧性脑病(1.2%vs6.7%)、呼吸机使用时间(12.3±5.6)vs(27.7±8.3)h,住ICU时间(2.3±1.2)vs(6.5±2.3)d,住院时间(16.4±7.1)vs(28.2±7.8)d,病死率(4.8%vs 10.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应作为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0年5月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26例。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等行OPCABG。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时血液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的差异。方法:将我院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分别在切开皮后、锯胸骨后、开心包、心脏操作及术毕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在各个时间段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冠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病例;而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既安全、有效,而且明显减少了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多根旁路移植术,移植旁路数目为2-5根,平均3.3根。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少,恢复快。1例78岁危重患者于术后第16天并发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4个月,均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且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术期治疗的特点。方法对107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情况及围术期治疗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近期死亡3例,死亡率2.8%,其余患者心绞痛消失,生活质量改善。结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且冠状动脉条件差。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各脏器功能状态,选择良好的手术方式,术后加强心功能支持,加强呼吸功能及神经系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干预措施,对患者住院时间、感染率、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1~6月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614人,以感染和未感染作对照,记录患者各项观测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麻醉方式、术前住院时间、预防用药时间等指标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糖尿病与感染未表现相关。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采用非体外循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后,一样可以安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张勤斌  胡大清 《中国药师》2011,14(7):1021-1022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血脂变化及其所致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住院冠心病CABG患者60例,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30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TG和LDL水平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冠心病CABG患者TG和LDL水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7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17例,所有病例均游离左内乳动脉,不停跳下行内乳动脉-LAD端侧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07.8±25.4)min,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2~22h,平均(6.7±10.3)h,ICU驻留时间12~27h,平均(18.5±8.3)h,术后住院时间5~11d,平均(7.8±3.1)d,胸腔引流量(175±85)mL;13例患者未输血,4例输血量为200~400mL;住院费用(4.0±1.2)万元。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随访率100%,无晚期死亡病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率94.1%(16/17)。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或初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单位推广。合理选择单纯LAD病变病例更能突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的优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围手术期用药合理性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病历浏览系统及临床查房,采集88例患者用药资料,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用药合理,但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冠脉搭桥手术过程中及治疗后均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合理地用药可有效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