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如何促进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以及减少多巴胺的代谢,是治疗帕金森病的热点所在。 目的:从多巴胺代谢途径角度观察止颤汤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大鼠的脑黑质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方法:以大鼠脑立体定位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帕金森病大鼠中脑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结果与结论:止颤汤可以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中脑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的含量,但对代谢产物高香草酸无明显影响。通过促进帕金森病大鼠干细胞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使之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分泌多巴胺,同时抑制多巴胺分解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作用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并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修饰。分离大鼠胚胎多巴胺神经元,并用CM-Di I染料标记。构建经典的6-羟多巴胺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将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阿朴吗啡(APO)腹腔注射诱导其偏侧旋转,评估细胞移植后运动障碍改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定植存活、迁移及分化。结果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障碍,以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移植组)治疗最为显著,有更多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绝大多数移植细胞停留在移植部位,仅极少数向周围脑区迁移。结论多巴胺神经元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显著改善其运动障碍,其具体相关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的特性,并且可以在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本文从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MSCs的转基因操作及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三个方面来综述近期的MSCs移植治疗PD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证实,帕金森病动物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后症状可以改善,相信MSCs是治愈PD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主要病理表现为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内的多种成体组织细胞,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已呈现出诱人前景.本文就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和脐血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前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是指来源于神经组织或能分化为神经组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研究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热点。移植入宿主体内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向神经系统病变部位趋行、聚集,并能够存活、增殖、分化为神经元和/或胶质细胞,从而促进宿主缺失功能的部分恢复。如何将神经干细胞准确、安全移植到宿主体内,并最终迁移、聚集到脑内功能缺失部位成为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就目前神经干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较多采取的移植途径,包括局部注射移植、经脑脊液注射移植、经血液循环注射移植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比较这3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分析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哪种移植途径才是神经干细胞最适合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GFP(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植入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分化情况及治疗作用。方法建立PD模型大鼠及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然后将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定向植入帕金森病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内,于移植后不同时间诱发旋转行为,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症状的改善,并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移植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 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移植后2至4周时可检测到成片或散在的TH免疫阳性细胞。结论 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移植至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后,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能改善旋转症状。  相似文献   

7.
背景: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因具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潜能,在低氧并转基因条件下体外培养易获得足够量的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已成为近几年来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目的:就中脑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1/2006-12),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NSC),Mesencephalic neural Stem Cell(M-NSC),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Parkinsons Disease(PD)”。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01/2008-12),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中脑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 结果与结论:选择有关神经干细胞、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计算机初检得到83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4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16篇,Meta分析53篇,共保留47篇文献进行综述。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用转基因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在低氧条件下并转基因培养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为体外获得足够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实验依据。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实验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中脑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离培养、扩增和定向分化诱导等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同时中脑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人体治疗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在体外多次传代的神经干细胞是否会发生转化,是否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甚至致瘤性等均在进一步探索中。  相似文献   

8.
重点阐述了胚胎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微环境及体外诱导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行性及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中,移植细胞的数量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比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定向诱导分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的: 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β体外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方法:分离妊娠12 d小鼠胚胎腹侧中脑,经胰酶消化和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过滤后机械方法传代培养5~7 d的神经球,分组进行诱导分化10~12 d,待80%细胞从神经球迁移出来,分化为单细胞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 结果与结论:神经球细胞表达巢蛋白抗原,能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β在体外能明显提高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比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组和两者联合应用均较空白对照组比例高,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显著,说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传统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近来发展较快的治疗方法则包括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等。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有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和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成果,干细胞联合基因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主要有替代作用、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及营养作用及促进内源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生,但干细胞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后能否存活、恢复纹状体的神经支配、移植干细胞的远期疗效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孕12 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或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增殖5~7 d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或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 µg/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结果与结论:低氧环境下分化10~12 d,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新生动物进行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所植入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轴突形成以及髓鞘化等能力,均远远高于成年动物。 目的:对经脑室植入神经干细胞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脑内的迁移分化功能进行观察,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可行性。 方法:2日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在建模后72 h进行经脑室神经干细胞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用PKH26荧光素标记。脑立体定位仪下经脑室穿刺部位:前-后=1.5 mm,中线-外侧=-2 mm,深度=1.5 mm;移植细胞浓度为5×1010 L-1;移植总量为2 μL;移植速度0.5 μL/min。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植入神经干细胞于植入后1,2,3,7,14,21 d进行动态观察。并分别进行各分化细胞的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与结论: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植入神经干细胞进行动态观察,证实经脑室植入的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脑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3 d内大部分移行至脑室周围区域,并分布在损伤严重部位。2周左右,神经干细胞在脑室周围区域主要分化为OL前体,部分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经脑室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具有很大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方法 ,探讨GABA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疗效. 方法 取大鼠脂肪组织.利用本单位自行配制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利用GABA能神经元定向诱导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二次定向诱导,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将诱导成功的神经干细胞、GABA能神经元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丘脑底核,在移植后2周、4周、8周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 体外扩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过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后,细胞定向诱导并表达巢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等神经干细胞标志.经GABA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培养基二次诱导后,免疫荧光鉴定细胞GAD65阳性.立体定向移植细胞4周后,神经干细胞组与GABA能神经元组的大鼠行为学均得到改善,且GABA能神经元组的疗效更加显著. 结论 脂防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将其移植人大鼠的丘脑底核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基因和NURR1基因联合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人类神经元性AADC基因和NURR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c17.2神经干细胞内。将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以脑内毁损侧纹状区移植含空质粒的c17.2神经干细胞(A组),pCDNA3-AADC转染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B组),pCDNA3-NURR1转染后的c17.2神经干细胞(C组)以及含有pCDNA3-AADC和pCDNA3-NURR1转染后的c17.2 神经干细胞(D组)。观察其病理性旋转行为的改善,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并用荧光示踪方法观察c17.2细胞在PD模型脑内的移行。结果各组动物脑内移植后动物旋转行为较前均有改善(P<0.05),尤以D组改善最为明显,其行为学最大改善达73.7%,且同A、B、C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可见各组移植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TH染色的神经元树突或轴突密集,体内TH阳性区域明显较PD模型组扩大,其中尤以D组病理学改善最为明显。荧光示踪观察c17.2神经干细胞有突触形成,并与临近的细胞建立突触联系。结论 AADC基因联合NURR1基因共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改善了动物的旋转行为,增加了脑内多巴胺的表达,且植入的神经干细胞可同宿主神经元形成突触联接,为研究多基因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以左旋多巴为代表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存在着药物副作用较多,不能阻止病情进展等不利因素;手术治疗在近年有所发展,但也存在患者适应证有限,长期疗效较差等缺陷;因而干细胞成为帕金森病等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研究的焦点。胚胎干细胞可以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定向诱导分化形成神经细胞,通过移植干细胞分化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而行使正常细胞功能、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及营养作用、促进内源性多巴胺能神经发生等途径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胚胎干细胞为治疗帕金森病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细胞替代策略基于这样一个思想,即移植的细胞可以重建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传导,尽管该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并累及大脑的其他部位和功能,但是重建的神经环路至少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维持一定的神经功能.20年以前的实验业已证明在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移植富含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胚胎中脑组织可以促进发生退变的纹状体内神经再生并促使某些神经功能改善.更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移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表现出内源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特征--重建退变的纹状体、释放多巴胺并与宿主神经元建立有效的突触联系,而且能接受宿主的传入冲动.移植后的神经再生可以部分(并非全部)改善啮齿类动物和猴的多巴胺缺失症状.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化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多巴胺能药物和深部脑刺激(DBS),但这两种治疗方案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完全根治且有不良反应。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移植能够修复受损的组织,为PD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本文介绍了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以中脑多巴胺(DA)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中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体外培养诱导分化技术日渐成熟,为神经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提供更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从移植细胞的来源和移植的调控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神经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进展进...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主要是因为成熟的神经细胞缺乏再生的能力,尽管成年脑内有神经干细胞存在,但不足以弥补损伤神经元的缺失。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希望通过移植新的细胞以代替那些因为损伤或疾病而丢失的细胞,从而修复神经系统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移植的神经元或神经干细胞发挥治疗作用多依赖于它们在组织和功能上与宿主脑组织的融合。只有当神经元处于发育阶段(成熟前期)时植入脑内,它们才会存活和良好生长。它们和宿主脑组织建立起交互联系(reciprocal connectivity)的能力也依赖于宿主的年龄,宿主处于胚胎阶段时这种能力最大,随宿主年龄的增大,这种能力逐渐减弱。尽管如此,在成年脑组织中,移植的神经元也能建立起相应的功能联系,并且当宿主神经通路受损时这种能力明显增加,提示神经元分化和建立交互联系的机制在发  相似文献   

20.
颞叶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破坏和异常修复的结果形成了后期癫痫发作的基础。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有限,临床现行治疗多着重于改善脑代谢以加强细胞保护和防止存活神经元继发性损伤。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其在特定环境和因子的诱导下能定向分化成不同的神经细胞类型,体内移植并使它们存活、分化、整合到宿主正常神经环路成为新的治疗方向。本文结合神经组织移植治疗颞叶皮层和海马损伤后癫痫的实验结果,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与移植脑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