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GB/T 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4月1日实施。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以4个《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的C级水平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鼠、蚊、蝇、蟑螂密度控制应达到的标准",另外规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城区1999年四害密度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宜昌市城区1999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范围内,与1998年相比,鼠密度与蚊密度呈上升趋势,而蝇密度与蟑螂密度呈下降趋势。四害种群构成稳定。城区四害密度已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贯彻落实铁道部劳卫司《关于认真组织“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兰州铁路局辖区运输关键部门及相关场所的鼠和蟑螂的防治工作。方法采用鼠和蟑螂密度调查等手段,进行鼠、蟑侵害状况调查,并针对侵害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局属各系统、各地区鼠密度均超过铁道部鼠密度(粘捕法)〈1%的控制标准。蟑螂的侵害率〈1.48%,蟑螂平均密度为0.01只/点。蟑情仅见于兰州地区多经系统的部分宾馆、酒店等服务部门,局部小范围超标。结论通过大面积鼠和蟑螂的综合防治,兰州铁路局辖区鼠和蟑螂密度双项指标已全部达到铁道部控制标准之内。但铁路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仍有大量需亟待加强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鼠类防治效果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1~2004年鼠类防治效果,分析鼠密度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鼠传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鼠类防治效果根据鼠密度、灭鼠率进行评价,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灭鼠率以灭鼠前和灭鼠后的鼠密度计算下降率;同时,以鼠密度的变化与鼠传疾病发病率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重庆市2001~2004年的灭鼠活动,基本控制了鼠密度,但与全国爱卫会灭鼠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每年的灭后平均鼠密度均超过3%,且每次灭鼠之后经一定时间鼠密度又迅速回升到原来的水平;除2003年外,灭鼠效果差,每年的平均灭鼠率均在80%以下。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86,0.3474,0.5784。结论重庆市在防鼠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由于近几年长期使用单一的溴敌隆灭鼠毒饵,可能是造成灭鼠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鼠密度增高时,鼠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巩固灭鼠成果,有效控制鼠密度是防止鼠传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速公路收费站老鼠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在调查鼠种构成、分布、密度的基础上,采用防鼠、灭鼠毒饵、粘鼠板相结合的方法控制鼠害,观察其效果。结果灭鼠4周后,收费站的平均鼠密度由8.4%下降至0.6%,下降率达92.9%,鼠密度远低于全国爱卫会的标准。结论防鼠、灭鼠毒饵、粘鼠板的综合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鼠密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鼠害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西安市城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类433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4种。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63%,其中2010年鼠密度最高为0.80%;2012年鼠密度最低为0.51%。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9.05%和26.10%。结论西安市鼠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可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适时加强环境整治,采用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重点旅游区病媒生物密度状况,为有效进行病媒生物应急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规定方法,监测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同时,参照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分析评价重点旅游区病媒生物的侵害程度。结果鼠密度为0.62%,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农贸市场鼠密度超标(4.99%)。不同月份和不同场所的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蚊密度为2.71只/人工小时,不同场所以旅游景区和医院最为突出,分别为5.42只/人工小时和4.42只/人工小时。蚊幼虫容器指数为9.15,是标准的3.05倍。蝇密度为1.32只/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蟑螂密度为1.06只/张,但蟑螂的侵害率仍然较高,达11.46%,是标准的3.82倍。不同月份和不同场所蟑螂的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庆市重点旅游区目前的病媒生物密度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鼠密度(农贸市场)、蚊密度与容器指数、蟑螂侵害率等均严重超标,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保障游客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南通市通州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0-2014年共捕获鼠类297只,包括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79%,其中2011年鼠密度最高为1.25%,2014年最低为0.45%,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6.33%和25.93%。鼠密度月份分布基本呈双峰型,第一高峰在4-5月,第二高峰在10-11月。结论通州区鼠种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应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鼠密度,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首都机场航站区鼠情,将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方法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结果采用夹夜法共捕获鼠形动物37只,其中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2,97%,为优势鼠种。通过综合防制,将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结论使用流动的毒饵盒,在其中长期放置粘鼠板,既能监测鼠密度,又能起到灭鼠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驻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状况,考核灭鼠效果。方法采用饱和投毒法,0.005%溴敌隆小麦毒饵连续投毒4~5 d,粉迹法测定鼠密度确定营区鼠情和灭鼠效果。结果调查21个单位不同场所营区鼠密度,阳性房间率为2.5%,粉迹法阳性率为6.2%,有18个单位灭鼠前鼠密度超过国家除"四害"灭鼠标准。营区内以招待所(12.0%)密度最高,其次是食堂、伙房(9.2%),仓库、车库(8.4%)和围墙四周(8.2%)。通过0.005%溴敌隆大面积灭鼠,对10个灭鼠单位灭效考核发现,5个单位的灭鼠率达到100%,3个单位的灭鼠率在90%以上。结论通过多年灭鼠工作,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能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灭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由于连年开展灭鼠工作,将鼠密度一直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使HFRS发病率逐年下降,但1998年HFRS发病率有了较大回升。为此,进行了调查分析。1调查方法与达标标准鼠密度调查采用目测鼠迹法,同时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往群众采用敌鼠钠毒饵灭家栖鼠,突出的问题是毒饵投放不普遍,漏户漏间较多,毒饵投放量不足以及怕毒死家禽、家畜等原因,往往不能有效的把鼠密度控制到较低水平。1983年12月13日开始,我们对济南郊区宿家张马村进行了敌鼠钠小麦毒饵现场灭家栖鼠试验,在短期内把家栖鼠密度控制到较低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遵义市城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鼠情监测是科学控制鼠害的基础[1],为了解遵义市城区鼠内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有效的灭鼠措施提供依据[2],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市民的健康水平内,笔者等于2003~2005年在遵义市汇川区和红花岗区,开展了鼠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进行监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盐田口岸啮齿动物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为啮齿动物控制及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7年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对盐田口岸啮齿动物开展监测。〔结果〕发现鼠类2科3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2002和2007年鼠密度分别为0.33%、0.14%,平均鼠体染蚤率为33.33%,集蚤25匹,平均蚤指数为0.52。〔结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鼠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控制指标符合《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SN/T1415-2004)。  相似文献   

15.
我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居高不下,为查清鼠的种类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关系,更好地开展除害灭病和掌握本地区鼠的种属、分布、消长情况,在全县各地进行了鼠种类、密度调查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电力企业灭鼠技术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电力企业的灭鼠探索有效控制方法与技术。方法采用敌鼠钠盐稻谷毒饵饱和投药和生态防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灭前鼠密度为:夹夜法14.64%,粉迹法49.46%;灭后鼠密度为:夹夜法0%,密度下降100%;粉迹法0.47%,密度下降99.05%,且鼠密度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0.03%敌鼠钠盐稻谷毒饵与生态防制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可收到明显而持久的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可以将鼠密度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德州市郊区相邻的3个自然村:张庄村、南陈庄、芦庄村作为试验村,习俗、人口、经济条件相当,彼此相距约2.5km。灭效考核用格粉板法(400格者),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结果试验村全年的鼠密度保持在在0.5%-1.73%之间,能够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药物投放对照村仅在投药后的短期内将鼠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其他月份则维持在较高水平,7—10月鼠密度分别在6.24%、10.03%、13.21%、13.42%。空白对照村全年鼠密度都超过国家标准3—4倍,7—12月鼠密度分别为11.24%、12.24%、11.02%、12.34%、13.01%、11.45%。统计学分析表明,试验村与药物投放对照村的灭鼠效果有非常显著效果差异(U=18.00,P〈0.001),与空白对照村亦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差异(U=3.500,P〈0.001),而药物投放对照村与空白对照村的灭鼠效果则无统计学意义(U=42.00。P〉0.05)。结论康教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综合灭鼠措施可以长期有效地将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北京地区1985年开展大面积灭鼠后的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灭鼠前)鼠密度为5.84%;灭鼠后的1986 ̄1993年城区鼠密度在0.08% ̄2.41%之间,近郊区鼠密度在0.22% ̄2.5%之间,远郊区鼠密度在0.9% ̄5.9%之间。提示要巩固大面积灭鼠成果,每年必须在春秋两季进行灭鼠,只有有效地控制远郊县鼠密度才能保持无鼠害城市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鼠类监测与控制,防止鼠传疾病在港口地区播散危害群众生命健康。方法选取港区3个监测地点,采用ELTON夹夜法。室内采用粉迹法。共布防鼠夹10800夹次,捕获鼠类78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鼠种。10月到次年4月为密度高峰。室外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室内较室外密度稍高。结论京唐港口岸本地属种基本明确,室内外鼠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洪灾期间鼠密度的监测,以便更科学地进行鼠害防治;方法:夹日法;结果:哈尔滨市沿江江堤三区鼠密度为45.09%,明显高于市区日常监测鼠密度,黑线姬鼠明显增高;结论:开展全方位、针对性的灭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鼠密度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