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掌握本溪城区蟑螂种群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粘捕法监测蟑螂在居民、餐饮、医院、农贸市场4类生境的密度与分布情况。结果 2001-2012年,本溪城区蟑螂密度呈年度增长趋势,每年的高密度期在7-10月,农贸大厅蟑螂平均密度最高(1.872只/张),分别是医院、餐饮、居民环境的48、42.5、20.1倍。蟑螂种群共计3种,即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日本大蠊,分别占捕蟑总数的96.58%、3.11%和0.31%。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结论本溪市城区蟑螂防治工作,宜以德国小蠊为主要防治对象,农贸大厅为重点防治场所,每年7-10月应加强蟑螂综合防治工作,以减少蟑螂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宜昌市城区蟑螂种群分布及侵害情况,为城市蟑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和药激法相结合,将捕获蟑螂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结果共调查新、老城区100个点,捕获蟑螂3种9 210只,其中:德国小蠊5 547只(占60.23%)、黑胸大蠊1 953只(占21.21%)、美洲大蠊1 710只(占18.56%)。结论宜昌市城区蟑螂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蟑螂以侵害旧城区特殊行业和下水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2017—2019年蟑螂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店、医院和居民区等不同环境中进行蟑螂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收集整理2017—2019年调查结果进行种群构成比、季节消长以及不同监测环境密度和侵害率的分析。结果克拉玛依市有2种蟑螂分布,分别为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占99.26%,美洲大蠊占0.74%。蟑螂以7—10月为活动高峰期,7月平均侵害率高达19.42%,密度为3.10只/张。餐饮业受蟑螂危害最为严重,侵害率为26.95%,其次为居民区,侵害率为15.90%、农贸市场侵害率为13.62%、宾馆侵害率为12.13%。结论德国小蠊为克拉玛依市优势种,应列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连市蟑螂孳生场所及类型。方法粘捕法。结果大连市城区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99.11%;不同场所中餐饮密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洗浴和农贸市场;不同生境中厨房的密度指数最高。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餐饮、洗浴和农贸市场是蟑螂孳生和危害的重点行业,应当加强对这些行业单位蟑螂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城区2005~2007年蟑螂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开展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将捕获蟑螂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3年共调查捕获蟑螂成虫和若虫1803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3种,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蟑螂总数的91.07%;蟑螂总密度为0.46只/张,总的侵害率为20.64%;以餐饮行业蟑螂密度和侵害率为最高,分别占0.59只/张和26.38%;季节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以8月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城区蟑螂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城区蟑螂的侵害状况,为灭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目测法和药激法进行不同行业蟑螂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调查。结果共发现3种蟑螂,其中美洲大蠊占61.81%;德国小蠊占23.13%;黑胸大蠊占16.06%。在7月、8月为蟑螂密度最高峰。结论控制蟑螂密度,需要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清远市市区蟑螂消长趋势及种群构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清远市市区各蟑螂种群的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定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性蟑螂类防治措施和降低蟑螂的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 2002~2004年,通过粘捕方式,将捕获的蟑螂类进行分类,统计数量。结果 清远市市区蟑螂类以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其次分别是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黑胸大蠊。2003~2004年清远市市区几种主要蟑螂类的监测数量除黑胸大蠊外,其余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 清远市市区蟑螂类防治情况有了明显改观,防治应提倡综合治理方针策略与加强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淮安市城区蟑螂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状况,为合理灭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每月监测一次。结果布放粘蟑纸6 480张,回收张数6 245张,阳性张数163张,粘捕蟑螂数590只,密度0.10只/张,侵害率2.52%。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结论淮安市城区蟑螂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侵害率以农贸市场和宾馆较高,应进一步加强优势种群的监测与抗药性监测的调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长沙国际机场2005年蜚蠊调查的情况,监测种群构成和蟑螂侵害的情况。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制定的方法进行监测。结果长沙国际机场的蟑螂优势种群由美洲大蠊变为德国小蠊,整个机场蟑螂侵害情况较严重且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航空配餐单位和航空器。结论及时指导机场相关部门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综合防治,联合施药,集中杀灭,在短时间内将蟑螂密度降低至国家控制标准,保证国际机场卫生安全,常年达标。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室内蜚蠊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苏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种群及其分布,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粘捕盒法。结果苏州市城区室内常见蜚蠊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86.69%。从环境分布来看,宾馆内蜚蠊种群主要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2种;而居民住宅、饮食行业和一般单位则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结论苏州市城区室内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是防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B型蟑螂引诱剂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方法将AB型蟑螂引诱剂与面粉配制成饵料,置于玻璃方箱内.每日观察蟑螂取食状况,称取饵料并记录其消耗量,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结果对美洲夫蠊的诱食量高于对照组92.95%~130.26%,平均为113.15%;对德国小蠊的诱食量高于对照组65.35%~97.17%,平均为80.71%。结论AB型蟑螂引诱颗粒剂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舟山群岛船只蟑螂种群分布及侵害情况的调查,为研究蟑螂的生态特性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舟山市4个行政区域港口不同类型船只不同部位采用药激法进行捕捉,计数并分类鉴定。结果共捕获5种2 655只蟑螂,分别为德国小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京都稀蠊及美洲大蠊,其中京都稀蠊为本市新记录,为全省第2个发现该种蟑螂的地区。各类船舶的平均侵害率为91.67%。结论船舶蟑螂侵害较严重,种类也较多;蟑螂侵害部位符合蟑螂栖息、孳生的条件;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蟑螂喜食的食物,为毒饵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相同重量的食物同时供蟑螂群体取食,比较蟑螂对不同食物取食量的大小.结果在12种供试食物中,德国小蠊最喜食双狮牌鼠饲料,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则最喜食万龙牌西湖速溶藕粉.结论 3种蟑螂对食物的偏好有差异,选择毒饵基饵材料时,应考虑均衡搭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摸清丹东地区蟑螂种群分布及生态习性,为城市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蟑螂屋粘捕法。结果丹东市蟑螂活动时间为1~12月,高峰季节为5~10月。常见蟑螂种类有3种,即: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德国小蠊为丹东市优势种。结论蟑螂在丹东市分布广泛,应进一步加强蟑螂监测工作,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阳市星级宾馆蜚蠊侵害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家星级宾馆,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3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7.77%,美洲大蠊占1.08%,黑胸大蠊占1.15%。蜚蠊密度在1.77~12.86只/(盒·夜)之间,平均为8.03只/(盒·夜)。侵害部位以中餐厅操作间、西餐厅操作间、西点间和冷荤间最为严重,蜚蠊密度分别为13.84、10.35、8.28和6.27只/(盒·夜),其侵害率在13.19%~100%之间,平均侵害率48.32%(6—8月德国小蠊雌虫平均带荚率为26.86%)。采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滞留喷洒防制蜚蠊,经过一年的防制,5家宾馆蜚蠊密度平均下降了88.68%,平均侵害率下降了94.97%。结论贵阳市星级宾馆德国小蠊侵害严重,必须加强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控制其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蟑螂种群变化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7年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居民住宅、饮食店和宾馆进行捕捉,分类鉴定。结果温州市区蟑螂密度较高,2007年达到1.40只/(盒·夜),主要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97.12%,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少量分布,饮食店蟑螂侵害最为严重。蟑螂全年均有分布,4—10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温州蟑螂尤其是德国小蠊侵害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蟑螂侵害现状调查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铜陵市蟑螂侵害情况,为防治蟑螂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采用粘捕法测定蟑螂密度,并用观测法和询问法调查蟑螂的侵害情况。结果铜陵市蟑螂有3种,分别是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这3种蟑螂分别占85.3%、12.1%和2.6%,德国小蠊是优势种,餐馆和宾馆的密度最高;而用不同方法得出的侵害率不同。结论掌握铜陵地区德国小蠊生活习性,为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