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枯树干,鸟徙兽藏,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史记》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冬季养生,我们自然要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析《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指导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芳 《河南中医》2005,25(1):15-16
养生古代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等,养就是保养调养,生就是生命,所谓养生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养生命,维护健康,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养生的必要性。因此(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养生成就,形成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的养生理论系统而丰富,  相似文献   

3.
药食同源是我们祖先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养生方面的理论.我国最早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以药治病,以食疗养,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和需要,与"气"、"味"紧密结合,以收到阴阳平衡、性味和谐、养生延年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思龙 《气功》2009,(5):475-477
药食同源是我们祖先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养生方面的理论。我国最早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以药治病,以食疗养,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和需要,与“气”、“味”紧密结合,以收到阴阳平衡、性味和谐、养生延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开栏语:《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通俗的讲,养生要懂得春夏秋冬的特点,适应气候的变化;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规律的起居;要调节包括饮食在内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刚柔相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心态和谐,人的身体和谐,邪气就不会伤害到我们。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源远流长,为了能更好地传承经典的  相似文献   

6.
庆慧  邱彤 《中医研究》2014,(10):44-45
邱保国教授在中国传统养生方面有颇多建树,他对历代养生文献和哲学思想潜心研究数10载,从佛、道、儒家有关养生思想到历代中医养生观,并结合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进行深入地研究,形成了传统养生的衡动观(即动态平衡养生观)和养生思想动态平衡论。他对阴阳平衡整体养生观、天人相应的自然养生观、动静结合的衡动观、神形合一的养生观、后天补脾平衡膳食观、护肾保命养生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具有很高理论和实用价值。笔者在跟随邱老师学习期间,深受邱老的平衡养生观的影响,现将邱老的平衡养生观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食同源”,是我们祖先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性味、养生方面的经验。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以药治病,以食疗养,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和需要,与“气”、“味”紧密结合,以达阴阳平衡、性味和谐、养生延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观与冬季晨练的误区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红强 《陕西中医》2005,26(10):1126-1126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忧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段经文的意思,就是顺应自然环境采取的冬季养生方法,并且告诫人们,如果逆之则会产生疾病。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积极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清晨,参加健身操、太极拳、长跑等运动项目。这样的早晨锻炼身体,却与内经“必先岁气,勿伐天和”的冬季养生之理背道而驰,也悖于现代医学的生理健康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与养生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 ,并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 ,提出了“全方位的康寿养生观” ,建立了“顺应自然———身心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的康寿养生模式。从顺自然、宜饮食、节房事、适劳逸、调情志、避邪气、治未病、慎服药、重康复、三因施养等 10个方面的养生法则 ,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核心问题是稳态,即个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内稳态是一种健康标志。中医把人体健康看成是人体阴阳最优协调的综合表现,这种协调就是非平衡稳态。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体内稳态理论正是源于对中医阴平阳秘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发展,是中医阴阳学说在日常生活保健与大众休闲体育理论的应用。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机体内环境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统一,使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与健康。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灵枢·本神》亦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养护的理论中,对于冬季养生尤为重视,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皆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养生的…  相似文献   

12.
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今人的物质条件强于古人很多,但自然条件下猝死率却大大高于古人。现如今,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多像飞速运转的机器,高度冲刺勉强为之,停下来休整反而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莫说延年益寿,就连起码的健康生活也很难得到充足的保障,这就迫使我们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一样,要静静  相似文献   

13.
南岗 《养生月刊》2015,(1):66-67
中医认为,人的头、胸、背、脚四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因此在冬季保暖应从这四处着手。
  重点一:头暖
  “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医学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散失占总热量60%。因此,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阳气散失,寒邪入侵,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此外,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也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疾患。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外出时,戴上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面对阻碍中医学复兴发展的重大障碍,虽然经过现代医学几十年的研究,至今仍无明确定论的人体经络实质,反过来探寻中国古人是如何发现人体经络的。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以及通过对中医学的源头《黄帝内经》[2]等书籍的学习、思考,从实践之路、理论之路两个方面来探寻中国古人的人体经络发现之路。结果中国古人的人体经络发现之路,实际上已经明确写在《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了。结论不是人体经络不存在,也不是现代人不如中国古人,只是中国古人走的这条人体经络发现之路石破天惊,大大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能力,现代医学之所以研究人体经络实质几十年未果,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理论,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其中"顺应四时"、服从四季阴阳消长的自然养生观念,至今对于养生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顺应四时"的养生理论为依据,结合冠心病发病的诱因、特点,从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加以论述,以指导冠心病的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一个尚和的民族。儒家思想无疑是和这一民族气质在文化方面诠释的经典。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在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首先是人与自然之和。古人早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之气生,其中所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于自然,而不是与自然相对抗。适者生存的说法,则是对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68-1170
自古以来,部分中药材的五味定位、五味的相互补泻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致使其应用存在差异,此时多数人便从实践药物功效来应用,以致部分医者认可五行新配属。现阶段临床用药只是五味学说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应用,视野有限,不可枉然推翻原有配属关系。在分析五味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时,从四时人体之气运动规律出发,分析其相应的特性,便可发现五味与五行的内在联系。方可认识到五味与五行配属的实质。从而更好地加强对于药物性质特性的认识,丰富药物性味理论,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张景岳,又名介宾,字会卿,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张氏精心研究《黄帝内经》30年,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他总结前人及自己毕生经验,编辑成《景岳全书》64卷,集内、妇、儿、外各科之大成。张氏针对当时医学界皆从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习用寒凉之弊,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提出了阳常不足,阴本无余得阳则生,失阳  相似文献   

19.
"四时五藏阴阳"是《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核心,其五脏调控系统是时藏阴阳理论对人体生命活动核心结构与机制的概括。时藏阴阳理论五脏调控系统具有整体地把握人体生命、重视系统内部的关系、重视系统的功能联系和动态平衡观等特点。五脏调控系统所具有的认识特点提示,在利用科学手段来研究《黄帝内经》医学理论观点时,必须从人的整体性出发,着重于人体内部的各种关系,来探讨五脏系统之间相互协调控制的机理,从而揭示其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基于这一认识而提出的"以时测脏"的研究思路,是对藏象概念科学内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译文】人体阴阳的关键问题,是阴气能够藏守在内而阳气能够固守于外。如果出现偏盛而使二者不能和谐,人体就会出现像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秋天而没有冬天一样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