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良肢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采用早期床上良肢位摆放,配合肢体按摩、关节被动运动及心理护理等康复护理。结果经4周的康复护理,证实早期床上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和保持可以预防和减轻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采取正确的良肢位是预防瘫痪肢体挛缩、抑制痉挛、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关键。结论良肢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朱婷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7):221-222,224
目的:通过对我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现状分析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率.方法:现场调研质控我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现状,对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实施护理人员培训,邀请康复医师入病房,理论培训加床边模拟示范;科室制定良肢位摆放规范化流程,细化评价标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防治关节挛缩的影响及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将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功能体位;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在患病早期实施良肢位的摆放康复护理,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关节挛缩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关节挛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能减少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挛缩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肢位的摆放技术在预防偏瘫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康复科54例入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采取任意舒适体位;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肢位的摆放技术在减少偏瘫患者压疮、肺部感染、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肩痛、废用综合征等并发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01-1402
目的设计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良肢位用具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首次发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自行设计的良肢位用具摆放,出院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FMA为(76.7±14.8)分,对照组为(57.8±16.5)分,观察组FM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BI为(75.3±15.2)分,对照组为(56.3±17.6)分,观察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肢位用具摆放可减少脑卒中患者偏瘫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方法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的脑卒中患者104例,通过对早期良肢位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重点是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监督措施。结果通过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结论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病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局灶性损害综合征[1],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且难治的疾病,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我国是卒中大国,平均每15秒钟就有1位患者死于脑卒中[2].据全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慢性病死亡已占总死亡原因的85%,其中以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居首位,我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倍~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3].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生率(116~219)/10万,致残率86.5%,生活不能自理者约占43.2%[4],对患者及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必须加强康复治疗和护理,争取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5],而肢体的恢复又与早期的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其中良肢位的摆放是康复训练的基础.现就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偏瘫急性期患者良肢位使用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良肢位使用率由活动前的10.04%提高到活动后的86.92%。结论偏瘫急性期患者使用良肢位,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措施。提高良肢位使用率,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洁  王安民 《泰山卫生》2003,27(6):23-24
偏瘫急性期的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采取什么样的卧位非常重要,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所谓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不同于骨科的功能位。偏瘫患者急性期采用良肢位,对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各类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应用良肢位摆放。结果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痉挛;对照组发生肩关节半脱位5例、髋关节外展外旋7例、痉挛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CU患者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对抑制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及早期诱发分离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4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4%,其中脑卒中早期癫痫发作者占64.86%,晚期癫痫发作者占35.13%,位于脑叶、累及大脑皮质者癫痫发生率较高占66.2%,其他部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生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早期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半年后才渐停用,晚期发作应进行长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对控制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预防观察组,30例,以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给药;B组为预防对照组,30例,常规方法处理;C组为治疗观察组,30例,对已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治疗;D组为治疗对照组,30例,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对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给药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可限制减少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p<0.05),对于已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具显著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截石位术后双下肢不同放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72例采用膀胱截石位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术中每隔1h抬高患者小腿一次,每次10min,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毕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缓慢平放一侧下肢,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3min后再放另一侧下肢。对照组患者则同时平放双下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68%,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2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小,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截石位手术的老年患者,术中每隔1h抬高小腿一次,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采用下肢单腿缓慢平放法可使血压变化平稳,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48-2649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脑动脉硬化症患者94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调脂药物、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等。对照组采用以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2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张盐水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4.2%Na Cl组;D组:高张盐水组(7.5%Na Cl)。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脑血流1.5 min时,经股静脉注射4 ml/kg的4.2%Na Cl(C组)或7.5%Na Cl(D组),A组和B组不给任何药物。再灌注22 h后,测定脑含水量和脑梗死范围。结果经高张盐水后处理后,C组和D组梗塞范围较B组下降明显,C组p<0.05,D组p<0.01;C组和D组脑含水量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高张盐水后处理能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  相似文献   

16.
陈蕾  刘建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292-2294
目的:建立经脑室低温液灌注选择性脑低温模型,并观察其对犬脑缺血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犬全脑缺血30 min恢复血液灌注后,立即或半小时后经一侧侧脑室持续低温等渗盐水灌注(20℃),对侧侧脑室引流,4 h后自然复温,作脑组织染色及干湿比重测定。结果:即时和延时低温组平均脑温降低至亚低温水平,灌注侧需30 min,引流侧需45 min;对照组脑温没有明显变化;各组动物的肛温没有明显下降。3组动物脑组织干湿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改变也存在差异,组织学损害和脑水肿程度以对照组最重,即时低温组最轻。结论:经脑室低温液持续灌注可实现选择性脑低温,对犬脑受缺血性损害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与低温开始的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与早期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大脑半球部位脑卒中患者33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急性重症组(GCS≤8分15例)和非重症组(GCS﹥8分18例)。所有患者发病5d内进行Hoher连续记录。[结果]动态监测发现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60ms、总频谱(TF)≤1500ms/Hz、高频谱(HF)≤600ms/Hz、低频谱(LF)≤1000ms/Hz是预测预后的界限值;上述指标低于界限值提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高于界限值则提示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预后良好,其动态变化早于传统的GCS。[结论]监测HRV不仅可以反映植物神经平衡破坏情况,而且可以预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少珠 《现代医院》2009,9(1):98-9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PCA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下肢骨折术后行硬膜外PCA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还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疼痛评分等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值、抑郁值、疼痛程度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干预可提高下肢骨折术后的自控镇痛效果,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李梅珠  姚冬梅 《现代医院》2013,13(8):104-106
目的探讨综合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n=60)或综合个性化护理(n=60),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施予心里干预、语言训练、肢体护理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综合个性化护理组肌力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1.18%,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分值及护理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同时住院时间缩短,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个性化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l占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