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脊髓型颈椎病 38例 ,在护理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76岁。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12例 ,均为不完全性损伤 ,按 Frankel分级 D级 2例 ,C级 7例 ,B级 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 3天 ,最长77天。脊髓型颈椎病 2 6例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皆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 2周颈脊髓损伤平均恢复 1级 ,半年后恢复 2级。颈椎病术前 JOA评分平均 8分 ,术后 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患者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42 ~ 67岁,中位数5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出现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及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尤以上肢严重,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均无其他系统损伤的表现.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15例,D级4例.伤后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未发现骨折或脱位.CT检查示椎管占位均小于5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呈连续型9例,分节型14例,混合型6例.MRI检查示相应脊髓受压,T2加权像示脊髓内高信号改变.伤后至手术时间3~12d,中位数6d.术后随访观察椎管扩大效果、并发症发生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 150 min,中位数120 min;手术失血量300 ~ 600 mL,中位数420 mL.切口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2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及CT显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现象.均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11例.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能有效扩大椎管,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常晓朋  任锟  孙永强  和艳红 《光明中医》2009,24(12):2283-2284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MBI,CT及X线检查;35例颈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对脊髓压迫明显者予以手术治疗.其余8例予以非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0个月,对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标准分级评定.结果:采用保守疗法治疗8例患者,1年后ASIA分级提高了2个等级,神经功能改善较明显;颈椎闻盘突出和椎管狭窄明显者早期手术治疗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受伤2周后手术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无明显颈椎间盘突出者采用保守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颈椎间盘突出对脊髓压迫明显者,晚期手术效果较差.颈椎管狭窄者应行后路"单开门"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4 ~70岁,中位数56岁.过伸型损伤16例,屈曲型损伤10例,受伤机制不明确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2例,其中中央型脊髓损伤16例;完全性脊髓损伤6例.伤后均行颈椎X线、CT和MRI检查,明确3个或3个以上节段颈椎管狭窄,未发现颈椎骨折或脱位.MRI检查示均有颈髓损伤征象,其中颈髓水肿16例,颈髓挫伤血肿1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0.75)5例,后纵韧带骨化8例,黄韧带骨化2例,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13例.均无颈椎前凸消失和颈椎不稳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2h至10 d.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椎管扩大和维持、门轴侧骨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颈髓后移程度.结果:手术时间(123.5±21.6) min,手术失血量(310.0±63.3) mL.Centerpiece钛板和钛钉置入均顺利,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门轴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5.5±1.7)分升至术后(11.7±2.3)分,改善率为(53.9±9.8)%.颈髓向后漂移距离为(2.9±0.2)mm,颈髓受压解除、肿胀消退.C5节段椎管矢状径由术前(7.7±2.1)mm提高至术后(13.3±1.5)mm,椎管扩大率为(70.2±10.3)%.术后6个月CT检查示门轴侧缝隙消失,均达到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X线及CT显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现象.均无脑脊液漏,感染,C5神经根麻痹,内置物松动、断裂和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操作简单,出血量少,能有效解除颈髓受压,颈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56例给予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脊髓功能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5.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各有优缺点,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管狭窄外伤引起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颈椎管狭窄外伤后经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同时采用选择性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1月肌力提高1~2级、感觉平面下降。有12例感觉平面明显下降、肌力较术前明显恢复,平均提高2~3级。经1月至30月的随访,15例患者四肢肌力均有3级的提高,感觉有明显的恢复。结论:颈椎管狭窄外伤引起脊髓损伤手术减压、稳定治疗是必要的,同时口服补阳还五汤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颈椎管狭窄伴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常表现为损伤轻,症状重,X线检查多无骨折、无脱位。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此术式虽然完成了减压目的,但却忽视了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多伴脊椎不稳,外伤后常合并间盘损伤,加重了不稳,导致预后不良。我院自2002—2007年,采用后前路一期手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伴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人15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减压椎管成型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行微型钛板固定于棘突根部及侧块,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颈椎SCT片,观察扩大椎管直径变化,48例患者随访0.5-3.0a,平均1.25a,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9.3,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5.6,其中优39例(81.2%),良7例(14.5%),可2例(4.3%)。术后SCT示,椎管直径扩大3.5-7.0mm,平均5.2mm,无再关门现象,脊髓受压解除。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椎板成型微钛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椎管扩大稳定持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损伤失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损伤后失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选取颈椎损伤后失稳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1例。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并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C3~C7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用自行研制的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并突间关节间植骨融合。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后未能复位,术中撬拔复位后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末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7~18个月,平均10个月,椎弓根固定系统牢靠,无松动。结论:应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一次完成颈椎的复位固定和脊髓减压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外伤后颈椎骨折脱位者进行全面影像学检查,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分析颈椎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总结病变特点,提出治疗原则。结果:63例患者,7例失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不稳定型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稳定型给予包上非手术治疗,颈部疼痛不适感均消失,有6例留有颈部轻度旋转受限。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非手术治疗组有5例仍有颈部不适,3例残留手指麻木,手术治疗组术后均无残留症状,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或缓解的有14例。术后3~6个月均植骨融合。结论: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发病机制特殊,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骨折脱位稳定型的可给予牵引、复位、Halo-vest支架固定,不稳定型手术治疗。而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依据术前检查及影像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从而达到复位、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以防继发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全仁夫 《中医正骨》2009,21(5):49-51
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 ligament, OPEL)及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伴颈椎椎管狭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但是由于开门侧的椎板只是通过软组织悬吊固定,即“软性”门轴固定,不可避免的出现椎管再回缩或者再关门现象。虽然有Itoh(伊藤)法对于本术式的改良,只是提供了植骨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颈部疾病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32~78岁,中位数56岁;脊髓型颈椎病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7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14例;病程5~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均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作为间隔物。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制定的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标准(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进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植骨块位置和愈合情况,测定椎管矢状径;观察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行C3~C6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1.6±0.3)h,术中出血量(188±50)m L。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表现。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明显缓解,3例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上肢烧灼样疼痛,治疗1~3个月后消失;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6.56±2.52)分、(10.82±1.47)分、(11.94±1.63)分、(12.35±1.96)分。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颈椎椎管容积明显增加、颈脊髓漂移满意、脊髓压迹消失;术前最狭窄部椎管矢状径(8.86±3.69)mm,出院时增加至(14.27±2.54)mm;植骨块位置维持良好,所有植骨块均与棘突融合;未发生再关门、颈椎后凸畸形及颈椎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扩大并维持颈椎管容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且植骨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椎管狭窄为其发病基础,轻外力伤可致相对严重的颈脊髓损伤,现已被临床医生所认识。我们1997年3月-2004年8月收治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时机。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复发率、优良率。结果: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总复发率为4.17%,治疗的优良率为95.83%。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颈椎后路单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且住院保守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28例,按治疗中是否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将选取病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统计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以评定颈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4周、12周及12个月联合治疗组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尤其是治疗12周以及1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JOA评分改善率更高。结论保守治疗联合使用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过多破坏颈椎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笔者采用后路侧块悬吊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后路双侧侧块内固定术加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症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后路双侧侧块内固定术加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 32例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明显提高。术后摄片示椎间小关节间隙模糊,提示小关节已骨性融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现象,开门侧维持7~10mm间距,无出现再关门现象。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1例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牵拉症状,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未出现医源性椎动脉、颈神经或颈髓损伤。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双侧侧块内固定并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症的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在达到充分椎管减压、获得满意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稳定了颈椎不稳节段,预防了远期颈椎后凸畸形发生及颈椎不稳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手术效果.旨在为临床外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17例中前路减压植骨颈椎钢板固定6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型术11例,术后随访1,5年。结果;按照JOA评分标准,优8例(47.1%);良3例(17.6%);中2例(11.8%);差4例(23.5%)。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酌情选择手术方式,这对患者的愈后致关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自1982年Pang将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列为一类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以来,SCIWORA在国内通常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其X线片、CT、MRI检查并未发现骨折、脱位。过去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诊断为颈椎一过性损伤或颈髓休克,或误诊为脑血管病变或颅脑损伤,从而延误治疗。目前对此类颈脊髓损伤已有较多的分析和探讨。本文结合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简明扼要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异体楔形骨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和颈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9例颈椎病患者和6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异体楔形骨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前、术后的患者的JOA评分对比(P0.01);术后患者的颈椎ROM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24个完全融合(52.2%),16个部分融合(34.8%),6个未融合(13.0%)。均未出现骨块移位、破裂等情况。结论:对颈椎病和颈髓损伤患者运用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脊髓功能的快速恢复,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