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以往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欧美(40%~70%),国内杨刚等报告未行预防抗凝情况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病率40%。我们从1998年9月~2006年8月对22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来预防术后DVT,DVT发生率26.4%,有效地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7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预防和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院对61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十二指肠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4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术前环境的舒适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术后康复训练、自理能力训练、患肢的观察及护理、药物预防等.认为术前、术后早期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较多见,甚至继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故对于围手术期存在高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治疗,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院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结合机械性疗法,有效地防治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很多.文章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4-01/2009-10.检索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纳入标准:①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方法.③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25篇.结果: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基本已达成一致意见,发病机制主要有: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或郁滞)、血管壁的损伤.高龄、心脑血管病、静脉曲张或静脉手术是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有机械性和药物性预防两种方法,机械性疗法无药物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但对高风险患者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需结合药物预防性治疗以获得较确切的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已成为人们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手段.结论:对人工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性治疗已受到医务界的极大关注,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对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来,我们回顾近几年国内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研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干预措施。现综述如下。1心理问题及护理1.1患者对病情缺乏了解,担心手术一旦失败,可能丧失功能或致残;担心肢体形态异常,动作不雅羞于见人;或预后不良,影响日后工作和生活;或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不能接受体内植入假体[1]。1.2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信,对治疗的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改变。床边护理时多听患者倾诉,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等。帮助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初步了解,使患者在精神放松的情…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基本已达成一致意见;应用低分子肝素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手段;对于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尚存在一定争论,多数研究认为,除了少量增加置换后出血以外,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钟敏珍  蒙月珍 《护理学报》2009,16(22):38-4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302例行THR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手术麻醉方式、假体固定方式和输血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THR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302例THR患者中发生DVT 23例,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全麻、假体固定方式、输全血为DVT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积极控制慢性合并症,术中操作精细,尽量避免全麻及输全血,可降低THR患者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赵金立  许平平   《护理与康复》2021,20(9):22-25
目的 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6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并发深静脉血栓分为并发深静脉血栓组24例和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组136例,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制动...  相似文献   

14.
15.
BACKGROUNDAnastomotic leakage (AL) after restorative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RC)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AIMTo ascertain the risk factors by examining cases of AL in rectal surgery i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METHODS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AL, a review of 58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ctal resection with a double-stapling colorectal anastomosis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January 2022 was performed. Clinical, demographic and operative features, intraoperative outcomes and on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incidence of AL was 10.4%, with a mean time interval of 6.2 ± 2.1 d. Overall mortality was 0.8%. Mortality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L (4.9%) than in patients without leak (0.4%, P = 0.009). Poor bowel preparation, blood transfusion, median age,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 40 points, tumor diameter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identified as risk factors for AL. Location of anastomosis, number of stapler cartridges used to divide the rectum, diameter of circular stapler, level of vascular section, T and N status and stage of disease were also correlated to AL in our patients. The diverting ileostomy did not reduce the leak rate, while the use of the transanastomic tube significantly did.CONCLUSIONClinical,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L. It adversely affects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R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DVT)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2例,分为血栓组(40例)和非血栓组(262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量化和赋值相关危险因素,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女性、三酰甘油(TG)大于或等于1.7mmol/L、使用骨水泥以及手术时间过长为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则说明,使用骨水泥危险性最大(OR=9.247),其他因素依次为年龄(OR=6.781)、性别(OR=6.374)、TG(OR=5.647)、手术时间(OR=4.24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上应针对性的开始围术期干预,确保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江华  王静  张彦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42-1544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能够有效判断DVT发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方法。方法应用自设调查表对116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疾病类型、重症监护史、体重指数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肢肿胀在DVT诊断上更符合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多数实验室检查项目对DVT的诊断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疾病类型、重症监护患者、体重指数可视为DVT发生的危险因子。患肢肿胀在诊断DVT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VTE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细胞学或病理确诊为肺癌,接受系统性治疗的50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VTE组(71例),非VTE组(436例)。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507例患者VTE发生率14.0%(71/507)。单因素分析示肺癌VTE组患者的Ⅲ~Ⅳ期、合并高血压病、心力衰竭、D-二聚体≥1.05mg/L、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TE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卡氏体力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KPS)、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化疗、放疗、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等变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Ⅲ~Ⅳ期、合并高血压病、D-二聚体≥1.05mg/L、CVC是影响肺癌患者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VTE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2.0个月(95%CI:32.278~51.722),非VTE组为49.0个月(95%CI:44.234~53.766),差异有显著性(P=0.041)。结论临床分期Ⅲ~Ⅳ期、合并高血压病、D-二聚体≥1.05mg/L、CVC是肺癌患者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癌合并VTE的患者预后差,积极防治肺癌患者VTE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VTE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