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大面积创面植皮中封闭创面、减少渗出、避免难愈性伤口的出现是治疗中的关键,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可以提高植皮成功率。目的:观察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大面积创面植皮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对于60例大面积创面植皮的患者采取志愿选择的方式,分为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合成敷料组及常规加压包扎组。敷料组患者清创邮票植皮后采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敷料覆盖,其外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形成负压装置,或直接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常规敷料包扎组植皮后采用消毒油纱覆盖植皮创面、敷料加压包扎。植皮后1周创面的单位面积植皮覆盖率。结果与结论:采用负压引流能明显提高单位面积植皮覆盖率,单位面积植皮覆盖率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高于合成敷料组(P〈0.05),显著高于常规组。结果表明,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提高封闭负压引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科创面植皮时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可以封闭创面,减少渗出,促进软组织肉芽增生及植皮修复缺损。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材料的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创面植皮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因创伤需植皮患者,在植皮后按自愿原则进入生物材料(基于丝瓜的植物纤维为敷料主体)及合成材料(聚乙烯乙醇化海藻盐泡沫)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治疗1周后拆除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及创面敷料,记录两组的植皮覆盖率及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有效达到创面植皮覆盖效果,无感染及不愈合情况出现。采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治疗组植皮覆盖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合成材料创面敷料治疗组(P 〈0.05)。提示采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促进引流,改善循环,抑制细菌增生及促进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晓芳 《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130-1131
目的探讨生物材料在大面积创面植皮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4-01接受治疗的80例有大面积创面需植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以生物材料为创面敷料的作为实验组,以合成材料为创面敷料的作为对照组。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计算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的植皮覆盖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植皮覆盖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未出现与材料安全性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生物材料作为创面敷料有助于创面愈合,同时生物材料安全性高,不易产生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生物材料在大面积创面植皮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往往出现肌肉膨出体外、大量组织液渗出导致肌肉创面不新鲜、易发生感染等不利于患者恢复,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可以保护创面,避免局部毒素入血。目的:观察基于自主研发的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取自愿的原则,给予基于自主研发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和常规切开减压敷料包扎治疗。观察治疗后3d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及肉芽颗粒的新鲜度。结果与结论:采用自主研发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后均能明显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肉芽组织颗粒的新鲜度为满意,优于常规切开减压敷料包扎组(P〈0.05)。采用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打开封闭负压时部分患者出现周围区域水泡。提示自主研发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避免患者毒素入血保护肝肾功能,同时肉芽组织颗粒的新鲜度满意,可为后期植皮提供良好的组织创面,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应用于创伤性骨髓炎手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创伤性骨髓炎的患者采取志愿的方式,将纳入的30例患者均分为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合成敷料组、常规传统换药组。结果与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后能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应用,而采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比合成敷料组的临床疗效更有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提高创伤性骨髓炎的手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常用的以泡沫或海绵合成材料为基础的封闭负压引流临床堵管率高、需反复更换该设备,不能有效引流,影响四肢脱套伤治疗效果。目的:观察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脱套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脱套伤患者30例,在行原位回植结合吻合动静脉或反取皮植皮等修复性外科手术后,采用自愿方式分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敷料、常规传统换药3组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常规传统换药组比较,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合成敷料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能明显改善创面循环,降低回植皮肤坏死率,减轻术后患者局部功能障碍程度(P<0.05),且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较合成敷料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说明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减轻创面静脉负荷,改善四肢脱套伤术后症状。  相似文献   

7.
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采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面后期由于局部创面的血污、组织分泌物或细菌滋生原因会出现堵管,而堵管区域下方的软组织修复往往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目的:观察采用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36例慢性创面患者采取自愿选择治疗的方式,分为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常规换药处理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及常规换药处理组比较,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治疗期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换药组(P 〈0.05),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采用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常用的泡沫或海绵生物合成封闭负压引流创面敷料材料临床堵管率高,对于高能损伤所致四肢毁损伤后期创面渗出多、坏死组织多的情况,需反复更换该设备。目的:观察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的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毁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毁损伤患者36例,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后,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常规传统换药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常规传统换药组比较,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合成敷料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能明显缩短住院日,提高二期封闭创面前肉芽组织新鲜度,且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较合成敷料组临床效果更优(P<0.05)。说明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避免反复多次清创换药对患者身心的损伤,为二期封闭创面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床。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常用的以泡沫或海绵合成材料为基础的封闭负压引流临床堵管率高、需反复更换该设备,不能有效引流,影响四肢脱套伤治疗效果。目的:观察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脱套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脱套伤患者30例,在行原位回植结合吻合动静脉或反取皮植皮等修复性外科手术后,采用自愿方式分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敷料、常规传统换药3组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常规传统换药组比较,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合成敷料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能明显改善创面循环,降低回植皮肤坏死率,减轻术后患者局部功能障碍程度(P〈0.05),且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较合成敷料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说明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减轻创面静脉负荷,改善四肢脱套伤术后症状。  相似文献   

10.
崔文波  魏小华 《临床医学》2012,(12):13-15,144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与常规凡士林纱布覆盖敷料加压包扎法在创面游离皮片植皮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20例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常规行清创、游离皮片植皮术,其中10例术后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另10例行传统凡士林纱布覆盖、敷料加压包扎,观察术后第8天移植皮片成活率及1个月后皮片色泽及硬度。结果皮片移植术后第8天,VSD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传统加压包扎组(P<0.05),且术后1个月随访,VSD组皮片色泽、质地较传统加压包扎组更接近正常皮肤,而传统加压包扎组较VSD组更接近瘢瘢组织。结论相对于传统加压包扎方法,VSD能提高移植皮片的成活率,且能提高皮片的成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林 《临床医学》2010,30(8):27-2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VSD组24例,常规换药组18例;两组患者均行骨折复位固定,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SD系统,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二期行创面修复,比较两组的创面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 VSD组与常规换药组在创面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较传统换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负压封闭引流对兔创面氧分压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不同负压值对兔创面局部氧分压和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创面模型12只并随机分组,其中实施VSD手术6只(负压组),以不同负压值(-75 mmHg、- 125 mmHg、- 225 mmHg和-35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吸引7d,分别于各时间点用组织氧分压测量仪监测创面局部组织氧分压( Pt02)变化;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VSD敷料和创面大小的变化;用细菌培养检测创面有无厌氧菌生长;用光镜观察HE染色后创面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愈合情况,并同时设立建模前实验兔(正常组)、VSD假手术实验兔(假手术组)和建模后常规换药实验兔(常规组)各6只进行对照。结果 负压组PtO2为(1.68±0.03) kPa且7d内逐步降低,常规组Pt02为(2.82±0.37) kPa,正常组Pt02为(5.79±0.50)kPa,负压组PtO2较常规组和正常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负压值的增高,同一时间点的Pt02进一步降低;术后5s时即降为初始Pt02的80.94%。VSD敷料经负压吸引后面积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min即缩小为原敷料面积的65.36%。经物理负压治疗,负压组创面面积较常规组显著性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时缩小为初始面积的62.82%。其中- 350 mmHg组的创面变化率显著性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压组创面未见厌氧菌生长。结论 VSD技术可显著降低创面PtO2,且未见厌氧菌生长。- 350 mmHg压力下可显著缩小VSD敷料,协助收敛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