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18例。结果 18例中优14例,良4例。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克氏针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对术后手握力、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随访6~24个月,均获骨折愈合,其对AO分型c3型骨折疗效显著。结论:对于C3型桡骨远端及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选择此种疗法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塌陷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固定加支撑植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塌陷骨折18例。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2 a,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得明显改善,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测量指标进行评定:优14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加支撑植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塌陷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按Dienst等提出的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个月。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定为优13例、良20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89.74%。并发症发生率12.82%。结论: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且创伤小、经济负担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例失访,优21例,良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2010年8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经4~8个月随访:疗效按Dinest标准:优14例,良4例。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外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248例新鲜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8例,女140例;年龄18~89岁,中位数53岁。按照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A2型11例、A3型48例、B2型56例、C1型88例、C2型31例、C3型14例。分析骨折愈合、复位丢失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158例急诊行掌、背侧石膏或夹板外固定,50例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17例行外固定支架外固定,23例行外固定支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58例未出现复位丢失,骨折正常愈合;190例术后出现复位丢失,其中175例复位丢失发生在术后1周。157例复位丢失者无需二次手术;33例必须行二次手术,其中B2型5例、C1型8例、C2型13例、C3型7例,石膏或夹板固定30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3例,二次手术行钢板内固定术10例、行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20例、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3例。结论:骨折固定方式和骨折类型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应仔细分析骨折类型,选用恰当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文源  赵清臣  徐实现 《中医正骨》2012,24(8):64-65,67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8例.结果:随访时间5~22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桡骨掌倾角、尺倾角、轴向短缩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按照改良的Garland-Werleg评分方法评定:优21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有效率89.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通过掌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可重建腕部生物力学稳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带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17例均为闭合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在C臂X光机透视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带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12个月,腕关节功能按照Sarmiento标准评定:优11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8.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治疗,术后随诊并评价疗效。结果 22例随诊4~9个月,优15例,良6例,一般1例。影像学评分21例优良,1例发生再移位。结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或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能获得理想的解剖复位和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对照组仅给予石膏固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桡骨高度、尺倾角、掌倾角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显著,可维持桡骨远端长度,恢复腕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浅析,探讨临床运用经验。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结果2008年1月-2011年9月,选择2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配合中医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无切口疤痕形成,内固定拆除简便。  相似文献   

13.
郑立程  季滢瑶  赵政 《中医正骨》2020,(3):67-69,7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0~78岁,中位数69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AO分型为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至13 d,中位数5 d。术中牵拉患肢复位骨折块后,采用Kapandji技术用克氏针经皮插入骨折端维持骨折复位,然后安装外固定支架进行外固定。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3周,中位数8周。术后6个月时,患肢掌倾角7.1°~16.7°(中位数11.2°),尺偏角15.5°~25.3°(中位数20.4°),桡骨短缩均≤2 mm,关节面台阶均≤2 mm;骨折复位影像学评分(0.48±0.02)分,优17例、良4例。末次随访时,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3.52±0.26)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术后并发针道感染1例,拔除克氏针、积极抗炎治疗后感染控制;并发桡神经浅支支配区感觉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后感觉恢复。均无断针、骨折不愈合及正中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5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2组,A组95例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B组57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依据Dienst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92%,B组为58%,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2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较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7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Pilon骨折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3~76岁,中位数45岁;左侧7例,右侧4例。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GustiloⅠ型)。胫腓骨远端骨折AO分型,B型4例、C型7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中位数12周。术后1周,根据X线及CT检查结果,依据Anglen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本组优7例、良4例。术后12个月,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本组优8例、良3例。均未发生针道感染、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维持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1)
目的观察传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7月—2019年6月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技术,4~6周内去除石膏功能锻炼,8周内均门诊拔出克氏针。结果 4~8周内11例均得到随访; 12周内9例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24周内4例随访;根据Dienst评分,12周后复查患者疗效优7例,良2例; 24周后复查疗效均优;治疗过程并发症:4例有克氏针孔处红肿,门诊换药后缓解,6例出现克氏针松动,6周同时去除石膏及克氏针。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克氏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部分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固定牢靠、无二次手术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采用持续牵引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13~75岁,中位数55岁;左侧18例,右侧25例。骨折AO分型,A2型10例、A3型5例、B1型4例、B2型10例、B3型6例、C1型4例、C2型2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中位数3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2周。依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术后6个月本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1.41±0.42)分,优38例、良3例、可2例。术后3 d并发克氏针松动、针道感染1例,经换药处理后感染控制,术后10周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为良。无克氏针断裂及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牵引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固定配合后期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病例60例。按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后期增加中药熏洗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在疼痛、活动度、功能、肌力的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及克氏针固定能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骨折复位,配合后期中药熏洗有助于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利于腕关节各项功能的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按AO分类法:A3型3例,C2型13例,C3型5例。结果:本组2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全部骨折愈合。其中优17例,良2例,优良率为9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联合微创法治疗老年人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老年人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7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微创法,对照组21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结果:腕关节功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微创法治疗老年人C型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满意,二次损伤小,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