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护理策略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效果。方法:常规组糖尿病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宣教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糖尿病专题宣教。比照两组入院时、宣教结束6个月及宣教结束1年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其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宣教组在宣教6个月及1年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同期化验的常规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可使糖尿病患者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我病情控制,有助于其血糖的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化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及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作常规出院评估,强化组增加随访次数(出院后第一月内每周一次,第二月起每两周一次,第三月起每月一次共计随访6个月,10次)。对照组患者常规随访(出院后2月电话随访一次,共计6个月,3次)。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随访能够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对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出院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护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选择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间有5例脱落,实际87例.干预组(44例):常规降糖治疗配合在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常规降糖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随访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入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及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饮食干预即可控制血糖,B组44例则需要在饮食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1,2,3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1,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餐后3 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针综合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针综合疗法(耳穴按摩、放血疗法、耳穴贴压)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针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2例,干预组予健康管理干预,对照组无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I型糖尿病实施健康管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对于延缓病情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2型糖尿病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葛根芩连汤。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5.7±1.4)、(7.3±1.1)、(7.2±1.6)]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2±1.1)%均低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对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改善口干口渴、怕热多汗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部放血联合针刺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部放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部放血联合针刺疗法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采用强化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R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一周,继之诺和灵30R早晚两次皮下注射5周的强化治疗,观察胰岛素强化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以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Meng H  Hao JD  Wang HC  Zhao JY  Zhao CL  Zhai X 《针刺研究》2011,36(3):220-22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干预糖耐量受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糖耐量受损患者经糖尿病宣教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组不同频率电针干预治疗组。电针组取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频率分别为5、501、00 Hz,电流强度1 mA,连续波,持续2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6个疗程。监测各组治疗前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干预50 Hz、100 Hz组在疗程结束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亦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干预5 Hz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糖耐量受损患者在饮食调控、适当运动基础上结合低频电针干预有利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汤联合二甲双胍片对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属阴虚火旺型患者10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2组各50例,其中单用二甲双胍片的为对照组,剂量随血糖结果调整;治疗组为知柏地黄汤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分别于2个月的观察周期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2组均能改善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血糖疗效评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1%,治疗组为93.33%,在降糖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均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降低FBG、2 h PBG及Hb A1c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知柏地黄汤联合二甲双胍片在改善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口服瑞格列奈治疗,初始剂量为0.5 mg/次,三餐前10 min,按初始剂量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不满意则调整为1 mg/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下降显著(P均<0.05),但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对糖化血红蛋白具有更明显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自我管理干预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监测和降糖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糖尿病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对病情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颖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16-216,22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用自我护理行为能力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自我护理行为能力评分(除足部护理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有效维持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并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172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方法将10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系列教育前后生化指标,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对照。结果干预6个月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检查结果显著降低(P〈0.05),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系列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降糖1号干预前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4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中药自拟方降糖1号;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中药干预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中药方剂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两组均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效果理想,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