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比较两组疗效、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治疗组TC、TG、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O.05),治疗后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治疗前后差别不明显;对照组只有LDL—C这一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别明显(P〈0.05),其余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两组TC、TG、LDL—C三指标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HDL—C变化不明显。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为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宇静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Z):43-43,94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方法: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替米沙坦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替米沙坦比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好,在降压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血糖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抗高血压与抗糖尿病的特性.方法 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对照组.80例患者均用二甲双胍(格华止)0.85g,每日2次;其中治疗组加用替米沙坦80mg,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动态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特性,并可以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4.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云 《中原医刊》2005,32(10):51-51
原发性高血压(EH)可导致左室肥厚,近年研究发现,左室肥厚是心脏性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目的,本文观察替米沙坦对EH患者的降压疗效,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邱贤澄 《西部医学》2009,21(10):1697-1698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把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3例,口服替米沙坦(40-60mg/d);卡托普利组33例,口服卡托普利75~150mg/d。对高血压2级患者两组均加用氢氟噻嗪片12.5mg/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但替米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的降压效能大致相等,但替米沙坦组干咳发生率较低;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高血压患者,可选用替米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淑敏 《吉林医学》2014,(36):8065-806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注射胰岛素与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治疗组予注射胰岛素与口服替米沙坦治疗,治疗1个月。结果:用药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的超声E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与血糖,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比较两组疗效、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钾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方法: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替米沙坦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肥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替米沙坦比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好,在降压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血糖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陈远刚  石丹  吴国祥 《四川医学》2010,31(5):637-63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10周后患者血压、血脂、脂联素及血糖变化。结果替米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均显著降低了血压,替米沙坦组较氨氯地平组显著降低了TC、TG,LDL-C,两组均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L-C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血脂水平,提示其对代谢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HBP)并糖尿病(DM)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53例,对照组52例.试验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在安全性和效果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郭周府 《重庆医学》2007,36(17):1767-176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33例,替米沙坦40~80mg/d;对照组(卡托普利组)32例,卡托普利12.5~37.5mg/d.治疗期8周.结果 替米沙坦(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78.7%(48/61例),降压幅度25.6/14.6mm Hg(1mm Hg=0.133kPa),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8,舒张压(DBP)0.89,卡托普处(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75%(45/60例),降压幅度22.1/12.1mm Hg.T/P比值:SBP 0.86,DBP 0.87,动态血压(ABPM)中的24h SBP和24h DBP治疗后降压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不良反应比卡托普利组轻(3.0%比21.9%,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安全、平稳地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将165例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IVST、PWT、LVMI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PWT、LVMI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LVH有良好疗效,是治疗高血压LVH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14.
韩晓燕 《吉林医学》2013,34(17):3367-3368
目的:探讨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300例,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SBP、DBP与空腹血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明显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也可降低空腹血糖水平,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100例EH患者口服替米沙坦40~80mg,1次/d,治疗12周后用动态Bp监测仪记录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替米沙坦可平稳下降24h Bp,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治疗前后LVMI P<0.01).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②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观察并治疗共计4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其血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蛋白、空腹血糖。③结果两组血压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4个月后Cr、BUN、尿蛋白、空腹血糖显著降低,对照组Cr、BUN、尿蛋白、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④结论替米沙坦除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之外,对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亦有明显作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是明显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邦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将4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邦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电解质、血脂和心电图的变化,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血压的降低较对照组比显著减低P〈0.05;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减少、尿素氮、肌酐减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邦坦)可有效降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孔凡斌  陈前菊  唐莉 《中外医疗》2010,29(7):118-118
本文根据对2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130例,采用替米沙坦口服,分析其方法和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160mg,1次/d,治疗10mo后,观察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58例高血压病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1);超声多普勒对照检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并能有效地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 将16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5)和对照组(n=80).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观察2组血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WT、IVST、LVMI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WT、LVM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LVH有良好疗效,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LVH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