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情况及筛查结果。方法对200例围绝经期妇女分别应用电子阴道镜、电子阴道镜下取病理、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4种方法进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结果本组200例围绝经期妇女经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阴道镜图像150例,异常阴道镜图像50例;细胞学诊断检查结果宫颈癌16例(8.0%),癌前病变19例(9.5%),电子阴道镜加活检送病理结果宫颈癌22例(11.0%),癌前病变23例(11.5%),宫颈癌HPV-DNA阳性率95.45%,宫颈癌前病变HPV-DNA阳性率95.65%。结论我国围绝经期妇女是宫颈癌的高发阶段,考虑与卵巢功能紊乱有关,采用细胞学筛查简单阳性率低,电子阴道镜加活检诊断率准确高,同时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与HPV-DNA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400例妇女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情况及筛查结果分析。方法:对我院管辖400例妇女分别应用电子阴道镜、电子阴道镜下取病理、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四种方法进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结果:400例妇女电子阴道镜加活检送病理结果诊断宫颈癌22例,占总人数5.5%,其中绝经前占3%,绝经后占2.5%,癌前病变20例,占总人数5%,其中绝经前占3.5%,绝经后占1.5%;宫颈癌患者中HPV-DNA阳性率94.5%,宫颈癌前病中HPV-DNA阳性率95.5%。结论:目前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仍相对较高,且趋向年轻化,采用细胞学筛查简单阳性率低,电子阴道镜加活检诊断率准确高,同时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与HPV-DNA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是大多数女性从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必经之坎,其常见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潮热多汗、面红、烦躁易怒、情绪不宁、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皮肤萎缩、阴道干涩、尿失禁、关节痛等,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傅金英教授在治疗本病时,结合女性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创造了一套非药物处方防治法,主要包括情志处方、运动处方、饮食处方、起居处方等。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是女子一生中不可逾越的生理过程,是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阶段,一般多发生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人都要产生一些或大或小的身体变化,而骨质疏松也在不可避免地悄悄进行着。这种改变不能被妇女自己所察觉,骨质日益变薄,其内空隙增大,骨骼坚硬度日益下降、变脆而易于骨折。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大部分女性在此期出现或轻或重的围绝经期症状.本文从中医学传统理论入手,从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定期检查等5个方面阐述围绝经期妇女的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巧芝  张吉仲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16-1317
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的形成与其本身的生理特点,即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暗耗,元气损伤密切相关,同时,与其后天因素,即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职业等也密切相关。这种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与否及其发病程度的轻重缓急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妇女的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围绝经期症状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由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据报道,围绝经期年龄一般为45~55岁[1],现有提早或延迟趋势,年龄可在40~60岁,正如《内经》所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的形成与其本身的生理特点,即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暗耗,元气损伤密切相关,同时,与其后天因素,即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职业等也密切相关。这种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与否及其发病程度的轻重缓急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成年进入老年的转折点 ,也是妇女易发病的“多事之秋”。因此 ,加强围绝经期的医疗和保健工作 ,维护妇女围绝经期身心健康 ,提高妇女老年期生活质量 ,是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 概 念妇女从生育能力与性活动正常的时期 ,经过生育能力和性活动渐渐减少到完全停止而进入老年期 ,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其突出的标志是绝经 ,这一过程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 ,合称围绝经期。绝经前期 :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 ,一般从 4 0岁开始历时 6~ 8a;绝经期 :是指永久性闭止 ,月经闭止达 1a以上 ,其最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之趋势日渐明显.本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关注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之趋势日渐明显。本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关注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促进医患和谐是一项重要和必要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面向人类健康服务的卫生行业,其社会关注度和敏感度从来都是十分抢眼,通过优质服务建立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消除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障碍,使她们安全渡过更年期。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肖焰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1):693-693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衰退征兆到月经完全停止后 1年 ,过去称之更年期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召开的绝经研究会议 (1994) ,建议废除更年期这一名称 ,改为围绝经期 ,它包括三个时期即 :1绝经前期或称为绝经过渡期 :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绝经 ,卵巢皮质渐变薄 ,排卵减少 ,性激素分泌功能失调月经紊乱 ,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 ,经量增多 ,临床上称功能性子宫出血病 ,一般经历 1~ 5年 ;2绝经期 :指月经完全停止 ,此时卵巢功能耗尽 ,或虽有少数残存 ,但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 ,排卵停止 ,雌激素明显降低 ,不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市382例45~55周岁妇女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及抑郁状态问卷(DIS)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价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免疫测定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组妇女和围绝经期正常对照组妇女各50例行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测定。结果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为34.3%,抑郁症状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FSH和LH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抑郁症状发生与某些躯体、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是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内,为正常生理变化时期。大约30%的妇女可平稳过渡,无明显不适;约70%的妇女可出现低雌激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这种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的综合征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如月经紊乱至绝经、性欲下降、潮热汗出、烦躁、睡眠差、关节疼痛等,严重者还可引发心血管疾病、萎缩性尿道炎、阴道炎、骨质疏松、骨折等。本病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并直接关系到女性老年期疾病的发生,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药治疗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回顾,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择我校附属医院所辖社区适龄妇女419人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妇女围绝经期有关知识进行了解,发觉多数妇女缺乏相关知识,对围绝经期知识有强烈的渴求。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不耐受性激素水平下降或急剧下降而出现一系列代谢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叫做绝经前后诸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尿路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检查尿道口是否有畸形,每日清洗一次,有效抗菌素的应用,雌激素补充。结果:62例病例有60例临床治愈,2例离开本地未能随访。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因局部抵抗力低下易患尿路感染,在有效抗菌素的治疗下配合雌激素补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是女性在45~55岁之间,出现躯体症状如月经周期紊乱,月经稀少至闭经,性生活能力下降等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其中伴失眠者较多见。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心理、精神症状的表现,及其心理、社会、文化原因,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提出中医从肝的角度,论治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40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健康问题、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和保健需求,观察其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一套完整的将循证医学融入到围绝经期妇女保健中的个性化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果:所有调查对象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7±2.4)岁,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心血管疾病54例(13.5%),消化系统疾病46例(11.5%),骨关节疾病36例(9.0%),妇科疾病32例(8.0%),内分泌疾病26例(6.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52例(88.0%);围绝经期知识了解率为172例(43.0%);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等有关;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与现患躯体疾病、孕产情况、月经等状况有关;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中,所有围绝经期妇女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中,所有围绝经期妇女潮热汗出、感觉异常、皮肤蚁行感、失眠、焦虑、抑郁、心悸、头痛等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利于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