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2.
例1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植入Medtronic DDD型起搏器。术后1周动态心电图检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图1)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次/min,A-A间期1000ms,A-V间期150ms,R4为舒张期室性期前收缩,在其前有一心房起搏信号,而心室起搏信号则在QRS波群上,AP-VP间期短于正常的A-V间期,仔细测量AP-VP间期是110ms,诊断为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80例,对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最后对患者的起搏功能及感知功能进行探究,并观察患者的起搏心率失常状况。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DDD型检出率同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型比对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DDD型、VVI型、VVR型、AAI型及DDDR的起搏器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房颤及室速等。结论患者术后行动态心电图可以对不同类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充分掌握,同时可以对起搏功能异常感知进行监测,心律失常状况也可以了解,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8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82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10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性期前收缩6例,分别采用起搏或起搏与激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有90例,好转有6例(再次手术成功5例,1例室性期前收缩较前减少),手术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心律失常。方法分析8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随访者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结果①83%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假性室性融合波;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心室安全起搏;单腔起搏器中的起搏器滞后功能;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②17%起搏功能障碍,包括室房逆传、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③81%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安置永久起搏器后起搏心电图变得复杂,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当起搏器开启噪声反转功能、自身心搏过早出现落在起搏器的不应期内、A—V间期设置过长及同腔性期前收缩等均可出现竞争性起搏现象,酷似起搏器感知功能低下的心电图表现而极易误诊,现对此类相关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73岁: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房颤动、植入VVI起搏器2年余。  相似文献   

7.
姚任雯  吴炉芬 《心电与循环》2023,(5):493-496+499
心室起搏脉冲落入自身顺传QRS波群中称为起搏器伪室性融合波群,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常见,多数医师易忽视,临床对起搏器伪室性融合波群的认识需重新审视,因其可能会浪费电能,或让临床诊治减效,甚至导致误诊。本文通过对2017年10月至2022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起搏器伪室性融合波群病例进行分析,提示起搏器伪室性融合波群不同特征,心电专业医师应熟练掌握,作出正确心电图诊断,为临床提供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何分析起搏心电图的额外脉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起搏心电图的额外脉冲指在某一间期时本不应该出现的脉冲却意外出现,可见于起搏器感知不良、起搏器特殊程控模式、室性融合波、起搏器自动测阈值或起搏器自动测阈值功能打开、心室安全起搏、非竞争性心房起搏、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干预、双心室起搏等,起搏器现代功能日益增多,起搏心电图出现的额外脉冲不一定是起搏器功能不良,多数情况下可能是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起搏器植入病例的动态心电图中经常可见PAV间期80 ms现象,这往往与起搏器现代功能有关,如Vitatron起搏器的心房同步起搏功能、模式转换伴室率稳定程序;创领心律医疗起搏器的心房率加速检测窗;波士顿科学公司的动态AV延迟功能;美敦力公司的心室起搏管理功能、非竞争性心房起搏功能、空白期心房扑动搜索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的不同表现有助于鉴别其发生机制、识别起搏器品牌、判断起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在8月10日北京举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发布会上概述:"历时两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可显著降低其24 h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提高室性期前收缩下降率,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为轻中度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筛选出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进行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探讨锋电位和起搏标测对主动脉窦起源期前收缩射频消融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3-07-2017-07于主动脉窦内消融成功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例,运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对右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行三维重建,行激动标测及起搏标测,观察锋电位与起搏标测心室夺获情况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最终于主动脉窦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18例,右冠窦5例,无冠窦0例。左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右室流出道(RVOT)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20~38(25.56±5.20)ms,左冠窦靶点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18~37(27.33±6.07)ms。18例左冠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16例(88.9%)记录到锋电位。14例(77.8%)于左冠窦靶点处起搏可成功夺获心室,消融成功后于靶点处再次起搏均无法夺获心室。右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RVOT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18~37(26.6±5.41)ms,右冠窦靶点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21~38(30.20±6.83)ms。5例右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全部记录到锋电位,其中3例(60%)可于右冠窦靶点处成功夺获心室,消融成功后于靶点处再次起搏均无法夺获心室。结论:锋电位与起搏标测成功夺获心室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起搏器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种类包括竞争性室性心律失常、快速心房节律被跟踪、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致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起搏介导的短-长-短心律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这些室性心律失常可干扰或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可对起搏器患者构成一定危险,临床上应了解此类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和掌握处理的方法,上述心律失常大部分通过起搏器的程控随访及其发作的心电图特点来明确诊断,通过调整和优化起搏参数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主要见于老年人群中〔1〕。研究表明,正常人亦可能出现室性期前收缩,而且其发生的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2〕。有文献报道老年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心肌缺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3〕。本研究探讨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动态心电图判定老年人心肌缺血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起搏器概述     
随着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起搏器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起搏心电图正在成为心电图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应当看到,起搏器功能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复杂的起搏心电图使临床及心电图医师感到极大的迷茫和困惑,因此起搏心电图的普及与提高迫在眉睫。为了增加临床与心电图医师对起搏心电图的了解,提高对起搏心电图的分析与诊断能力,本刊从本期起增设“起搏心电图”专栏,系统介绍起搏器重要功能、常见起搏心电图特点与表现,起搏心电图的分析方法等。预计第一阶段的内容将在10期连载完毕,第一阶段的整体内容可概括为“基础、普及、扫盲”六个字。为此,编辑部有两点诚挚的希望:第一,希望读者能够连续、刻苦的学习与阅读,达到起搏心电图的脱盲,摆脱困惑。第二,希望读者及时将内容的难易和要求反馈给编辑部,以便及时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38例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根据体表心电图初步判断起源部位。结果 38例患者中37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7.4%,随访(15.9±14.8)个月,无1例复发,亦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3,22(1):49-51
双腔心脏起搏器经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进行先心房后心室心脏双腔起搏,与单腔VVI起搏器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的优越性,属于十分理想的生理性心脏起搏方式。双腔心脏起搏器临床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这与双腔起搏器的功能特点相关。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将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其起搏心电图十分常见且重要。为提高对这一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必须熟悉其心电图特点。一、发生机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可能发生的一种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17.
右心室间隔部希氏束附近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与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5例,分析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特点;病人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于右心室流入道行激动与起搏标测,以心室激动较体表QRS波提早、消融导管远端起搏图形与体表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相似部位为消融靶点。结果 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5例病人Ⅰ导联和Ⅱ导联QRS波均呈R型,Ⅲ导联、aVF导联以低振幅波为主,V1导联均呈QS型,胸导联较早转变成qR或R型(发生于V2或V3),V5、V6均呈高R型;室性期前收缩QRS波时限为110~120ms。5例病人分别于前间隔(2例)、中间隔(1例)、后间隔(2例)标测到消融靶点,放电后前间隔部、后间隔部病人室性期前收缩均消失,中间隔病人消融失败。无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随访8~30个月,成功病例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期前收缩发作。结论 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具有明显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导管标测与射频消融,消融此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当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节律点时,两者可同时或先后激动心脏的同一心腔(心房、心室),进而形成心电图中的心房或心室融合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后,使患者的心脏内一直共存两个节律点,即患者的自主心律和起搏器节律,因而使起搏心电图中融合波十分常见,尤其植入VVI和DDD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中室性融合波更为常见。融合波是起搏心电图的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DDD起搏心电图表现复杂、多样。现报道我们临床所遇的几种DDD起搏心电图表现:1。DDD起搏与感知功能正常心电图;2.DDD起搏呈文克白型阻滞现象;3.心室空白期引起的酷似起搏器感知不良;4.晚期起搏阈值升高致起搏传出阻滞,5.起搏器媒介性心动过速。着重讨论其临床意义以及正确识别和处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心脏起搏已广泛用于治疗缓慢型和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目前起搏器种类有单腔、双腔、程控多功能、频率反应性和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因此,学会分析起搏心电图已成为临床和心电图医师的新课题。分析起搏心电图,目的在于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方式、功能状况及起搏效果。及时发现起搏系统故障,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