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种植模板是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完成,由于无法明确植入区颌骨的三维结构,因此不能准确地指导种植体植入,容易导致植体植入并发症。目的:利用CT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设计制作口腔种植模板,以准确定位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和方向。方法:CT扫描带有定位标记的上颌游离缺失石膏模型。在软件MIMICS中进行三维重建和种植模拟。根据受植区颌骨的解剖结构兼顾修复学和美学的要求设计种植方案,并将虚拟种植体放置在理想的位置上。设计模板形态同时将虚拟种植体位置角度信息转移到模板上,导入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树脂模板。在模型上完成种植然后评价模板的精度。结果与结论:种植体植入后顶端偏差为.(0.87±0.21)mm,底端偏差为(0.82±0.16)mm。种植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偏差较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略大。采用此方法可以将种植前设计准确地转移到种植模板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种植,有助于提高种植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种植体的准确植入是术后获得美观、良好功能修复体的关键,也是种植体得到良好骨结合的重要保证。目的:对种植导板的分类、设计制作、精确度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和介绍,并着重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制作的种植导板做一阐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14年中国知网和Pub Med数据库中,关于种植导板制作和临床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在主题词中以"种植导板,精确性,快速成型,CAD/CAM"或"surgical implant guide,accuracy,rapid prototyp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与结论:种植导板由导管与定位板组成,其中导管的位置和角度记录了术前设计种植体的位置、角度与深度信息,通过导管将这些信息转移到手术中,以便使种植体植入到准确位置;定位板起着定位作用,它与骨、牙齿或牙槽嵴表面相贴合。种植导板的应用能提高种植修复后的效果,尤其是CAD/CAM种植导板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种植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改善了修复体的应力分布,还降低了手术风险,简化了手术过程,但其制作价格较昂贵且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降低其成本,提高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牙种植修复技术在有牙缺失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有牙缺失等需种植牙的牙周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进行牙种植修复治疗的牙周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牙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患者种植修复后半年、1年、3年的种植成功率.分别记录比较其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量(PISF)、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PD)及附着丧失(AL)等治疗.[结果]观察组半年、1年的成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但3年后观察组留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体PISF、mSBI、PPD、AL明显高于对照组;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牙种植修复技术的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则欠佳,可能与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具有关联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评价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种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2年种植科种植修复治疗患者159例,术前在模型上用直径2.0 mm蜡线确定植体位置方向,然后铺自凝塑料制作带有植入道的模板,术中应用模板指导手术,术后通过X线片检查及修复时在模型上观察基台的位置方向以检验种植体的三维位置方向是否合适。结果 268枚植体的位置、方向比较理想,均达到术前设计。修复后随访检查并进行满意度调查,159例患者中,156例对修复效果感觉满意,2例重新修复后感觉满意,1例对修复效果表示勉强可以接受。结论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对牙种植手术引导效果好,能准确地确定种植体的位置方向,为种植后期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种植远期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患者主观感觉舒适、咀嚼效率高,对种植手术接纳程度高,利于种植手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5.
刘晓斌  段志斌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8):1211-1213,1217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修复牙缺失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单种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修复牙缺失的患者18例,以术后6个月为基线,进行4年随访,随访时间点分别为放置即刻(T0)、6个月(T1)、1年(T2)和4年(T3).统计种植体成功率,比较不同时刻边缘骨水平(MBLs)、颊黏...  相似文献   

6.
纳入2003-05/2006-05沈阳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临床种植患者84例,男47例,女37例。总计172例种植体,用BLB种植系统为患者进行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BLB柱状种植体为北京莱顿公司(中国荷兰合资,国内生产)提供,该种植体为等径柱状,纯钛制成,表面为羟基磷灰石涂层(荷兰)。术后3~6个月进行上部牙冠固定修复,临床随诊观察1~3年。评价BLB种植系统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对84例患者,172例种植体植入及临床观察种植体成功率96.5%,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水平吸收≤0.2mm/年。种植体基台松动旋转4例,烤瓷冠中央固位螺丝松动17例,烤瓷冠崩瓷5例,种植牙龈炎15例。  相似文献   

7.
牙种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慧娟 《护理学报》2005,12(9):65-65
利用牙种植技术治疗缺失牙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笔者总结了675例牙种植患者的临床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细致的器械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做好种植体防污染工作,术后指导患者科学护理伤口、合理进食及宣教牙种植知识等.认为种植义齿修复后患者合理使用和维护,使种植义齿保持良好功能,是延长种植义齿使用寿命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牙缺失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50例牙缺失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与B组。A组25例接受延期种植牙修复,B组25例接受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修复。评估两组种植体修复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种植体稳定系数(ISQ)、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指数(mSB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指数评分(WES),统计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修复成功21例(84.00%),B组修复成功23例(92.00%),两组修复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SQ指数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ISQ指数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mPLI、mSBI指数及PD、PES、WE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mPLI、mSBI指数及PD均比治疗后1个月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PES、WES评分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00%)与A组(16.00%)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与延期种植牙修复在牙缺失修复中应用均能够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即刻种植获得的美学效果更佳,且更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增加微种植体稳定性,减少其失败率,正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定位方法对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06/2010-06 解放军101 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8 例需在双侧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的正畸患者,每例患者随机挑选一侧采用口内装置放置金属丝,结合X 射线平片辅助定位指导微种植体植入,作为传统定位组;另一侧,采用三维导板定位,引导微种植体植入,作为三维模板定位组,观察两组微种植体脱落情况.结果与结论:经5~7 个月的临床使用观察,传统定位组29 颗微种植体稳定,9 颗发生松动,成功率76.3%;三维模板定位组36 颗微种植体稳定,2 颗发生松动,成功率达94.7%.三维模板定位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P < 0.05).提示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三维导向植入可以使正畸微种植体达到最佳植入部位,从而有效降低种植体支抗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增加微种植体稳定性,减少其失败率,正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定位方法对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06/2010-06解放军101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8例需在双侧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的正畸患者,每例患者随机挑选一侧采用口内装置放置金属丝,结合X射线平片辅助定位指导微种植体植入,作为传统定位组;另一侧,采用三维导板定位,引导微种植体植入,作为三维模板定位组,观察两组微种植体脱落情况。结果与结论:经5~7个月的临床使用观察,传统定位组29颗微种植体稳定,9颗发生松动,成功率76.3%;三维模板定位组36颗微种植体稳定,2颗发生松动,成功率达94.7%。三维模板定位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P〈0.05)。提示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三维导向植入可以使正畸微种植体达到最佳植入部位,从而有效降低种植体支抗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Computer automated design and computer automated manufact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into the field of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did not arrive without concern. Many prosthetists feared that the computer would provide other allied health practitioners who had little or no experience in prosthetics the ability to fit and manage amputees. Technicians in the field felt their jobs may be jeopardized by automated fabrication techniques. This has not turned out to be the case. Prosthetists who use CAD-CAM techniques are finding they have more time for patient care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CAD-CAM is another tool for them to provide better care for the patients/clients they serve.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deterred the acceptance of CAD-CAM techniques in its early stages was that of cost. It took a significant investment in software and hardware for the prosthetists to begin to use the new systems. This new technique was not reimbursed by insurance coverage. Practitioners did not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is new technique to make a sound decision on their investment of time and money. Ironically, it is the need to hold health care costs down that may prove to be the catalyst for the increased use of CAD-CAM in the field. Providing orthoses and prostheses to patients who require them is a very labor intensive process. Practitioners are looking for better, faster, and more economical ways in which to provide their servic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managed care. CAD-CAM may be the answer. The author foresees shape sensing departments in hospitals where patients would be sent to be digitized, similar to someone going for radiograph or ultrasound. Afterwards, an orthosis or prosthesis could be provided from a central fabrication facility at a remote site, most likely on the same day. Not long ago, highly skilled practitioners with extensive technical ability would custom make almost every orthosis. One now practices in an atmosphere where off-the-shelf orthoses are the standard. This reduced fabrication time, but compromised the accuracy of the fit of a custom made orthosis.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has the ability to combine the accuracy of custom made with the speed and labor savings of off-the-shelf systems. This would be a substantial benefit to patients, practitioners, and third party payors as well. The field may run full circle and return to custom made systems at off-the-shelf costs. As scientific knowledge base increases and computer aided design improves, one still need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design methodology and the patient. That interface is the prosthetist/orthotist. The clinician and the clients they serve have a lot to gain from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f one does not lose focus on how one can improve prostheses and orthoses for the consumer, one can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the methodology of CAD-CAM.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computerization is here and will continue to influence the fields of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烧结次数对渗透铝瓷-饰面瓷复合材料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自行研制的AG2及VitaIn-CeramAL2色系渗透玻璃粉,对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作,用氧化铝块进行渗透,制作10mm×10mm×1mm的基底样本,并在其上构筑VitadurAlphaB2色不透明牙本质瓷和牙本质瓷,经过8次反复烧结,用MinoltaCR-321色彩色差计对颜色结果进行测定。并将烧结前后的样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多次烧结对两种颜色渗透铝瓷基底的颜色影响较小,两种颜色基底材料饰面瓷后都在第1次烧结和第2次烧结后颜色变化较大,表现为明度值降低,b值和饱和度值升高,色相角变化不明显。而第3次烧结后各次烧结的色差变化很小,颜色相对稳定。基底材料构筑饰面瓷后经过8次烧结后的饰面瓷玻璃相结构中出现很多晶相结构。结论:渗透铝瓷基底颜色受多次烧结影响不大,基底材料饰面瓷后经多次烧结变色主要出现在第1次与第2次间,临床上多次烧结对渗透铝瓷-饰面瓷复合材料颜色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假肢接受腔数学模型为模版 ,将临床经验结合当今高新技术 ,自动设计与制造假肢接受腔 ,造福残疾人。方法 :利用自主知识产权软件 ,将假肢接受腔的数学模型 ,以三维图形显示 ,并可进行各种修改 ,将数据转换成数控加工设备的控制代码输出。结果 :丰富了假肢接受腔设计理论 ,建立了适合中国人体型的假肢接受腔数学模型 ;建立了假肢接受腔辅助设计平台 ,实现了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集成。结论 :该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第一套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 ,该系统属国内首创 ,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临床起始于20世纪70、80年代,近十年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CT与MR的出现,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使得医学三维影像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相互交叉渗透,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的日趋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逐渐的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医学界提供了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崭新手段[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但是IT系统的迅速发展与医院临床工作者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进步却极不平衡.讨论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合理整合IT资源,基于调查提出了对医院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方法:追踪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从早期诊断治疗、介入治疗、以至最后冠脉搭桥手术及康复整个诊治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针对计算机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主要对这个治疗团队中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进行调查分析,抽测了调查对象的一般状况、计算机技能、知识结构、对计算机应用的接受程度.结果:该治疗链条中所有计算机相关数据的主要特征为软件变异性大,从属门类多;病历时间跨度大;数据的类型多,且为不常见数据类型:动态数据和三维数据较多.计算机知识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医务人员个人IT技能不足使自己不能熟练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自身IT知识自我评估结果来看,护理人员和技师似乎比医生在IT技能方面更为缺乏,部门教育、自学、互联网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对lT办公系统比较熟悉,他们对目前应用的IT也比较满意.护士和多数高级别的教授或主任医师感觉IT学习不容易,但是多数护士喜欢自己的办公系统.31~40岁的调查对象最容易接受IT系统.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链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加强计算机研究开发者与治疗团队中医务人员的密切合作互动,在目前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头颅骨骼解剖结构复杂,曲面变化大,修复要求较高,巨大、复杂部位的颅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神经外科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采用何种修补材料、如何将颅骨缺损修复的更加完美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的:综述组织工程学和CAD/CAM数字化成型技术用于钛合金材料修复头颅损伤的研究.方法:以tissue engineering,craniocerebral trauma,CAD/CAM和titanium armor plate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0/2011-06),以组织工程,头颅骨损伤,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0/2011-06).将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章纳入研究范围,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与传统材料或方法修复头颅骨损伤和陈旧的文献.对查阅到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的文献详细分析并加以总结概括.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到236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将27篇文献纳入研究.传统方法修复损伤的颅骨常常遇到组织相容性不佳,材料不足,无法随个体生长等问题,极大降低修复体的应用效果,而CAD/CAM数字化成型技术够复制出与患者颅颌骨缺损部位几何形态高度吻合,实现了个体化配置修补颅骨缺损,可形式具有良好生物相融性的钛网颅骨修复体.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以往采用二维图像资料如X射线片、CT、MRI扫描等进行骨关节病手术设计,在反映骨关节病变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和畸形情况等方面不全面、欠准确,而且缺少直观性。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辅助骨关节伤病手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医学CT/MRI扫描获取106例骨伤病患者骨骼二维图像资料,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解剖模型,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进行精确分析,进一步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骨关节原型进行实物原型分析,然后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外科手术过程设计、预演,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外科手术辅助模板、个性化植入物等,最后精确实施骨关节外科手术。结果与结论:31例骨关节畸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解剖外形和功能;17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31例骨折患者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7例个性化假体和8例内固定重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器械断裂、假体松动和肿瘤复发;12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髋臼包容和良好髋关节功能。提示计算机辅助技术可应用于骨关节畸形精确数字化矫形,设计个性化假体,辅助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疑难假体置换,辅助特殊疑难骨折、关节内骨折、陈旧性骨折复位、固定,骨肿瘤的个性化切除设计、结构与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往采用二维图像资料如X射线片、CT、MRI扫描等进行骨关节病手术设计,在反映骨关节病变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和畸形情况等方面不全面、欠准确,而且缺少直观性。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辅助骨关节伤病手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医学CT/MRI扫描获取106例骨伤病患者骨骼二维图像资料,采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解剖模型,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进行精确分析,进一步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骨关节原型进行实物原型分析,然后将骨关节解剖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外科手术过程设计、预演,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外科手术辅助模板、个性化植入物等,最后精确实施骨关节外科手术。结果与结论:31例骨关节畸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解剖外形和功能;17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31例骨折患者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7例个性化假体和8例内固定重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器械断裂、假体松动和肿瘤复发;12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髋臼包容和良好髋关节功能。提示计算机辅助技术可应用于骨关节畸形精确数字化矫形,设计个性化假体,辅助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疑难假体置换,辅助特殊疑难骨折、关节内骨折、陈旧性骨折复位、固定,骨肿瘤的个性化切除设计、结构与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髋臼恶性肿瘤切除重建的主要目的是在安全边缘切除肿瘤并最大限度获得骨盆稳定及下肢行走的功能.既往多是通过MRI、CT、X射线片等二维资料评估切除范围,具有相当的主观性,缺乏术前设计.计算机三维重建可从整体及各个切面评估肿瘤侵蚀范围,从而做到精确确定肿瘤切除的范围.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髋臼血管肉瘤患者,应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设计截骨范围、个体化髋臼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按照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切除髋臼肿瘤组织,采用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骨盆环及右髋关节.结果与结论: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后2个月患者开始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6个月患者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右髋关节活动良好,无疼痛不适.置换后X射线片提示人工假体与骨盆匹配良好.置换后仅右髋关节外侧有少许皮肤麻木,无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周围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它使手术治疗提升到个体化治疗阶段,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