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伏邪学说为基础,结合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规律,从发生原因、藏匿部位、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4个方面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机和治疗。慢性荨麻疹由伏风兼夹热、暑、湿、寒诸邪所致,本病伏邪主要藏匿于肌肤,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伏邪可藏于络脉;其发病可由正气虚衰、正不胜邪以致邪气肆虐,可由伏邪加强所致"因加而发",亦可由新感六淫外邪引动内伏之邪,内外相合而发病,治疗的总则为扶正、透邪辅以泄热、缓攻通络之法,将伏邪学说运用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是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鲜红色风团性丘疹伴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常反复发作。笔者应用三豆饮加味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3~2011年10月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丘疹性荨麻疹103例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  相似文献   

3.
<正>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急性单纯性痒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皮损常表现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之水疱,散在或成簇分布,自觉瘙痒剧烈。笔者于2011年6月~2013年8月应用消风止痒颗粒治疗60例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0例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和皮肤科门诊,所  相似文献   

4.
张扬  扈晓宇  秦悦思  王良 《新中医》2011,(10):131-132
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水疥等范畴,现代医家囿于“风气相搏”、“热结不散”、“瘾疹多属脾”等说,多采祛风、利湿、清热、散瘀等治法,鲜有提及从伏邪而立法者。笔者经相关研究,基于丘疹性荨麻疹与伏邪的共性,从伏气立甘寒达热、辛凉导邪等法,常可明显提高疗效,现略陈于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外洗治疗瘙痒性皮肤病8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瘙痒性皮肤病是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皮肤病的统称 ,临床上包括的皮肤病很多 ,本文主要讨论 1998年 3月~ 1999年2月间 ,用中药外洗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婴儿湿疹、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及结节性痒疹 80 0例的临床治疗情况 ,具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临床资料 治疗对象均为门诊病例 ,男 30 0例 ,女 5 0 0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5 0d ;病程长短不一 ,短则几天 ,长则数年 ;有部分患者继发感染。1 2 诊断标准 丘疹性荨麻疹 :多发于春、夏、秋温暖季节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 ,尤其腰以下暴露部位 ;起…  相似文献   

6.
从伏邪理论溯源、伏邪成因、伏邪致病三个方面阐述伏邪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伏邪既可从外而感,亦能从内而生。外感伏邪可由外感六淫蕴酿而成,也可直接感受疫气而发,表现为"伏邪于冬,至春发病"和"伏邪于夏,至秋发病";内伤伏邪主要包括伤食、湿热、胎毒;外感伏邪与内伤伏邪是相互交感的,可以继发病理邪气,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根据伏邪发病的病机,提出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重视祛除伏邪。内伤伏邪多采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利湿、清热消食等治法;外感伏邪则要充分考虑外感伏邪作为致病之源,注意祛除外因,同时给予疏风、透郁、祛暑等治法,且应根据其反复发作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特点,重视预防,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7.
龚一云  彭洁 《中医杂志》1993,34(5):291-292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瘙痒剧烈的常见皮肤病,皮损往往分批出现,部分病例伴有消化道症状,缠绵难愈。我们用中药消疹口服液治疗丘疹性荨麻疹,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1病情介绍患者,男,43岁,因"全身反复泛发红色斑丘疹2年余,加重一周"于2014年6月19日入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两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红色斑丘疹,次日皮损消退,于当地某诊所就诊,具体诊断不详,给予口服及外用药(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后皮损蔓延至四肢、腋窝及胸前,瘙痒剧烈,搔抓后出现红色斑丘疹,夜间加重,次日皮损消退,故前往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荨麻疹",行过敏原测定:对大米  相似文献   

9.
丘疹性荨麻疹是突然发生的风团状小丘疹,或水肿性红斑,大小不等,顶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春秋夏季均好发;第二,瘙痒剧烈,入夜尤甚,影响睡眠,并可因搔抓而引起脓疱疮等继发感染;第三,易反复发作,同玩耍儿童可同发.是皮肤科临床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好发于儿童,故内服给药常较困难,注射给药亦不太被儿童所接受,而且较麻烦.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使用脐疗法为主治疗本病118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44
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荨麻疹都是过敏性的,其实并不尽然。荨麻疹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有时因为一时的紧张,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也会出现荨麻疹。这种紧张性荨麻疹又可以因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介质的不同而分为胆碱性荨麻疹和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两种。前者是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皮肤局部表现是在一个血管扩张引起的大的红斑中心有一个小丘疹;而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是一种新发现的荨麻疹。它是因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所致,临床表现也与前者不同,特点是小丘疹被包围在一片血管收缩的苍白的皮肤晕圈中。这种新型荨麻疹目前被认为可能是瘙痒性丘疹和孕斑的病因。对这类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与胆碱性荨麻疹一样,用一般的抗过敏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可考虑用抗肾上腺素药心得安治疗,并尽可能要求患者使自己精神放松。  相似文献   

11.
正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 h内可消退,但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大多伴瘙痒。由于病程与临床表现不同,该病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性荨麻疹等类型。若反复发作达每周2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则称慢性荨麻疹[1]。临床上,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更为棘手。目前西医治疗大多以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  相似文献   

12.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瘙痒剧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生活。2012-03—2012-09,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香熏法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5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的轻型,是一种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病,临床常见多形性皮损,如红斑、丘疹、水疱、风团、结节、红皮病等,伴有剧烈瘙痒,可误诊为"瘙痒症""湿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痒疹"等,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西医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4.
伏邪理论萌芽于先秦时期,奠基于汉晋,发展于隋唐宋金元时期,鼎盛于明清并逐渐臻于完善。伏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伏邪被称为伏气温病,邪气伏匿,或伏藏于膜原,或伏藏于经中,或伏藏于肌肤,或伏于少阴、或伏藏于脂膜,待时而发病;广义的伏邪,指的是伏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或者代谢产物,如病原微生物、肿瘤、结石等。伏邪具有隐匿性、动态时空、自我积累等特性,所致疾病具有伏而不发、伏邪自发、新感引发、反复发作、伏邪易从火化等特点。伏邪理论有助于从新的维度来探究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中一些病因未明、反复发作的疾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如治疗不当可继发皮损感染,可反复发作,遗留色素沉着,甚演变为痒疹,湿疹等[1].笔者采用中药外洗治疗5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8例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均为本科门诊病人,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土风疮诊断标准[2].均有以下临床特点:散在、性质稍硬的纺锤形斑丘疹,其上可有水疱,自觉瘙痒.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2月~7岁,平均3.4岁;病史1d~3月,平均10 d.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3月~7.5岁,平均3.5岁;病史1d~3月,平均9d.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止痒香包防治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施荣显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春秋两季常见的皮肤病,丘疹、水疱、瘙痒反复发作。笔者用中药制成止痒香包佩带治疗50例,有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百部48g,七叶一枝花60g,白芷、紫苏、薄荷、荆芥各24g,佩...  相似文献   

17.
瞿幸 《中医杂志》2011,52(24):2146-2147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瘾疹"、"痞瘤"、"风(痦)瘤".其特点是风团骤起骤退,瘙痒剧烈,发无定处,消退不留痕迹.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称为慢性荨麻疹."隐疹难求一方治,惟记辨证以应机".荨麻疹诱发因素复杂,临床证候多样,故治疗非一方一法可统治.笔者通过诊治荨麻疹患者,总结出抓主症辨证论治,"调"治荨麻疹,包括祛除外邪、调和营卫,调理脾胃,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等法.  相似文献   

18.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多发于春秋季,并与昆虫叮咬有关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成人亦可患此病,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人同时发病,瘙痒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日常起居和生活。本病西医治疗方法较简单,口服抗组胺药联合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现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妊娠痒疹又称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样丘疹及斑块,是怀孕期常见皮肤病,好发于怀孕最后三个月,到目前为止发生原因不清楚,通常呈现红色痒疹或荨麻疹样斑块,全身都可能出现痒疹,通常呈现对称性,并发瘙痒难忍症状.  相似文献   

20.
伏邪理论萌芽于《黄帝内经》,充实、发展、完善与成熟于明、清时期,及至现代,运用伏邪理论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得到广泛的开展。伏邪,即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分为狭义和广义伏邪。狭义伏邪是指伏气温病,即外邪侵犯人体,伏匿体内,逾时而发的病邪;广义伏邪是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伏邪具有动态时空变化、隐匿潜藏、自我积聚、潜证导向等特征。心血管疾病各期符合伏邪致病的特点,即急性期正不胜邪,触动而发;缓解期正能胜邪,邪气内藏,伏而待发。基于伏邪理论,从中医学角度思考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