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液凝血功能的改变及肝素至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7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比两组AT、Fbg、PLT、D-D的水平差异,观察单一LMWHca治疗和早期抗凝治疗联合LMWHca治疗的相关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患儿Fbg、PLT、D-D高于正常儿童,紫癜性肾病患儿有显著高凝状态。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bg、PLT、D-D明显低于对照组,AT、a PTT、PT、TT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紫癜性肾病患儿有显著高凝状态,早期抗凝有助于凝血功能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化分级护理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凝血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以60例我院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患儿入院编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分级护理,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中的D-D、PT、Fbg、PLT均相较于治疗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给予个性化分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合并高凝状态及肝素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高凝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及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测定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对比。结果 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20例的D-Dimer升高,治疗前32例患儿的AT-Ⅲ活性明显降低,TT、APTT明显缩短。经肝素治疗后,20例治疗组患儿的D-Dimer下降、TT延长、Fbg下降。结论过敏性紫癜存在高凝状态,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是:D-Dimer升高、AT-Ⅲ降低、TT、APTT缩短。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是:D-Dimer下降,AT-Ⅲ活性〉70%,TT、PT、APTT延长,Fbg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以10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观察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便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疗效明显,可快速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U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及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相关指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67.50%(P0.05);两组较治疗前PAI-1、Fbg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PA、PT、a PTT、T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AI-1、v WF,Fbg表达水平降低显著(P0.05),t-PA、PT、a PTT、TT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LMWH对老年UA患者的治疗,抗凝作用显著,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56例恶性肿瘤高危血栓患者在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以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V、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在恶性肿瘤高危血栓组患者应用LMWH抗凝治疗后出现了Fbg、TF、TAT、TpP和D-D含量的降低(P〈0.05或P〈0.01),TFPI含量和AT活性的上升(P〈0.05),与抗凝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PLT略有下降和PT、aPTT、TT略有延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MWH在恶性肿瘤高危血栓组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凝血因子的活化,减少凝血的激活,增加机体抗凝血的作用,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起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司力  黄颖  卢文 《血栓与止血学》2006,12(3):114-11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 STA型全自动凝血仪检测50例LN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另外选择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NC)。结果LN患者vWF、D-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T活性显著减低(P<0.01);PT、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Fbg含量显著增高(P<0.01),TT延长(P<0.01)。结论LN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高凝状态及纤溶改变。监测LN患者血浆vWF、AT、D-D等.可及时了解狼疮性肾炎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对268例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85.1%的恶性肿瘤患者有一项以上的凝血指标异常,其中D-D异常率最高,Fbg次之。PT、a PTT、Fbg、D-D的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T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指标尤其是D-D和Fbg进行监测,有助于观察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行卵巢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DVT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7 d,观察组a PTT、PT、TT大于对照组,Fbg、D-D、PLT小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质量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服质量、健康教育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重症肺炎患儿9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Fbg、A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PLT、MPV参数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8、CRP等炎性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治疗能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患儿的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血小板参数恢复正常,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和139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临产孕妇的Fbg、D-D、RDW、WBC、PLT、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产孕妇的PT、HGB、HCT、RB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产孕妇的aPTT、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对预防和冶疗产科一些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严重创伤患者D二聚体(D-D)的变化与凝血功能进行探讨。方法以51例健康人(R1)组为对照与152例严重创伤患者(R2)组比较,又将152例患者组分为车祸、多发伤(R3)组,外伤性脑出血(R4)组,外伤性骨折(R5)组,分别监测其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D-二聚体(D-D)。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2、R3、R4、R5组分别与R1组比较:各组TT、aPT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Fbg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在除R5组外的各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除R4、R5组外的各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2、R3组中D-D、Fbg、PT、PLT含量明显升高(P〈0.01);R4组中Fbg、PT含量明显升高(P〈0.01)、D-D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PL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5组D-D含量明显升高(P〈0.01)、Fbg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PT、PL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的异常以及Fbg的升高对各类严重创伤性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判断均具有参考价值,而PT、PLT的改变在不同类型的严重创伤性疾病中的变化不同,提示在严重创伤疾病中D-D和Fbg的检测可以作为首选筛查试验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凝血功能水平与后期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集133例口腔鳞癌作为口腔鳞癌组,同期入医院体检正常人6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口腔鳞癌组PT、aPTT短于对照组,Fbg、D-D、vWF、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PT、aPTT长于转移组、复发组,Fbg、D-D、vWF、PLT低于转移组、复发组(P0.05),转移组、复发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参与肿瘤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PLT、Fbg、D-D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子宫肌瘤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子宫肌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子宫肌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g、D-D及血小板水平均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意义,D-D水平对卵巢癌的实验室检查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早期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肺癌患者,均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抗凝组与对照组);抗凝组(n=48)术后12 h内使用LMWH抗凝治疗,腹壁皮下注射7 500~10 000 AXa ICU,1次/d,疗程10 d;对照组(n=48)不使用LMWH治疗;监测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性胸水引流量(HCWF)、PT、a PTT、PLT及Fbg。结果抗凝组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及第四天的HCWF与对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凝组术后PT、a PTT、PLT及Fbg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后早期使用LMWH抗凝对于预防PTE发生的疗效显著,不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治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微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效果和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诊断符合标准的95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7例,给予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皮下注射肝素每次3-5U/kg,6h一次,共用3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经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Fbg、D-D、TT)显著改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升高。治疗后,治疗组的APTT、TT、D-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PT、Fbg、PLT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3项指标比较分别为:(13.45±2.62)s比(15.18±4.96)s,(2.67±0.95)g/L比(1.96±0.83)g/L,(130.46±39.22)×109/L比(95.61±10.33)×109/L,P<0.05。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缩短,严重脓毒症发生率下降(10/48比19/4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剂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缩短SIRS持续时间,降低严重脓毒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GH孕妇(GH组)和7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妊娠晚期(孕期30~40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GH组孕妇的PT、aPTT和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H组孕妇MPV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PDW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对防治血栓等并发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分表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HP)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含量(PLT)]、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浆降钙素原(PCT)、血栓前体蛋白(TpP)]、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滤器凝血、管路凝血)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PT、TT、AP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Fbg、PLT、IL-6、TNF-α、CRP、PCT、TpP、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MWHC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炎症反应,促进器官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