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观察肾上腺素和喘乐宁在支气管扩张试验中临床及肺功能指标,发现两者均可缓解支气管痉挛而改善肺功能,但前者对心血管有较明显的副作用,后者则甚徽。两种试验方法结果非常一致,其中PEF阳性率最高,与FEVl、V50高度相关,三者均是该试验可靠的判断指标。故喘乐宁氧气雾化吸入完全可代替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行支气管扩张试验。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30例哮喘病人用喘乐宁雾化剂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在使用喘乐宁雾化剂前,对患者的基础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然后给病人吸入喘乐宁雾化剂200μg,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测定,计算出药效值(B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作为药效指标,FEF_(25%~75%)、FEF_(75%~85%)、V_(max)75、V_(max)50、V_(max)25及FEF_(200~1200)等指标比FEV_(1.0)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者支气管扩张试验肺功能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映君  陈升汶 《广东医学》2002,23(12):1300-1301
目的:提高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已确诊的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并比较扩张试验前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气道阻力(Raw)及比气道传导率(sGaw)等6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FEV1的阳性率仅为54%,FEF25%-75%Iso为66%,PEF为63%而Raw和sGaw的阳性率可高达71%和83%,FEV1变化率(%)与其他多项指标变化率(%)呈显著正或负相关。结论:支气管扩张试验是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的标准方法之一,因此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哮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任何单一指标存在着明显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扩张试验在临床哮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试验在诊断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根据患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前后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变化,评价支气管阻塞的可逆程度。③结果以发作性喘息气短、咳嗽为主要症状疑似哮喘者,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高。④结论支气管扩张试验协助诊断支气管哮喘,其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基层医院筛选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沙丁胺醇 (喘乐宁 )、异丙基肾上腺素 (异丙肾 )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作用及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比方法 ,对 5 9例哮喘和 37例 COPD患者按单、双日交叉吸入上述两药 ,并测定其肺功能改变率及达阳性标准例数。结果 无论 COPD或哮喘组 ,同一病人吸入西药后其肺功能改变率呈直线正相关 (P<0 .0 5 ) ,但哮喘组吸入沙丁胺醇后 FEV1 、MMEF、Raw、s Gaw改变率显著强于异丙肾(P<0 .0 2 ) ,哮喘组 FVC、PEF改变率以及 COPD上述各项改变率两药物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10 )。分别吸入沙丁胺醇、异丙肾后 ,两组病人舒张试验的各项指标达到阳性标准的例数均有明显差异 (P<0 .0 0 5 ) ,尤其是哮喘组以沙丁胺醇为吸入药物时 ,s Gaw阳性检出率高达 98% ,而 COPD阳性检出率普遍较低。结论 舒张试验对哮喘的诊断价值明显。舒张试验用沙丁胺醇作舒张剂效果显著优于异丙肾。s Gaw是舒张试验中最敏感的评定指标 ,其余依次为FEV1 (92 % )、MMEF、Raw,而 FVC、PEF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剂及吸入激素联合应用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及沐舒坦雾化治疗;对照组予以沐舒坦雾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痰量的变化、肺功能、住院天数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痰量减少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及FEV1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FVC、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及沐舒坦雾化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较好,优于单用沐舒坦雾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利华  汪萤 《安徽医学》1997,18(4):35-36
<正>支气管扩张试验是使用一定剂量的扩张支气管的药物使狭窄的支气管扩张,根据其扩张的程度,判断支气管狭窄的可逆性,以辅助诊断气道阻塞性疾病。我们在1992年~1993年应用此法对部分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测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2~61岁,平均31.7岁;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特殊类型的存在以及该型的临床特点。方法(1)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临床确诊的84例支扩患者进行测试,筛选出支扩合并哮喘病例和单纯性支扩病例。(2)对此两类型患者的以往病史详细问卷。(3)对此两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4)对支扩合并哮喘类型进行分组用不同方案进行试验性治疗。结果(1)81例支扩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其16例阳性,(PDFEV1<12.8μmoL)。3例支扩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中2例阳性(FEV1增加幅度>15%)。此18例确诊为支扩合并哮喘。另外66例阴性反应者属单纯性支扩。(2)支扩合并哮喘以往病史的特点是个人过敏病史及家族过敏病史的频率很高,分别为106%和111%。而单纯性支扩的频率很低,仅为9%和6%。(3)支扩合并哮喘的临床表现为发病呈季节性加重;常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痰液多为粘液脓性;除固定部位湿性音外,全部病例有散在性或弥漫性的喘鸣音。(4)支扩合并哮喘类型的分组试验性治疗,用抗支扩+抗哮喘药物的9例,疗效显著,基本完全治愈;而仅单独用抗支扩药物的9例,大部分遗留下症状和体征。结论支扩合并哮喘是一个特殊类型,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测试、以往病史追询、临床特点观察等和单纯性支扩相鉴别。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4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常规止咳、化痰、排痰及抗感染、必要时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联合普米克令舒、硫酸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别为12.65分和5.3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FEV1、FVC、FEV1/FVC、PEF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薄层CT、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是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患者一经确诊,在积极给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可迅速缓解症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止咳化痰、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糖皮质激素、β 2受体激动剂治疗.结果 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各项肺功能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正确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关键,确诊后对症用药,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诊断及气道阻力和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对CVA患者30例,慢支炎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和支气管扩张试验。与其它两组相比CVA组有Raw明显增高,Gaw明显降低,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取48例,常规给予患者化痰、咳嗽等方面的治疗,病情严重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及雾化吸入硫酸特步他林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以及症状评分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胸部薄层CT扫描等方法可明确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采用糖皮质激素或α受体激动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支气管扩张试验多项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扩张试验系使用一定剂量的支气管扩张药物使痉挛的支气管舒张,来判断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作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辅助方法。本文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及支气管试验指标的变异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7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47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扩张试验系使用一定剂量的支气管扩张药物使痉挛的支气管舒张 ,来判断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 ,作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辅助方法。本文探讨无症状哮喘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及支气管试验指标的阳性率及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支气管哮喘患者49例 ,男性19例 ,女性30例 ,平均年龄(34.82±13.38)岁 ,平均病程(11.27±9.26)年(1~30年)。所测对象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经临床确诊 ,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年哮喘临床诊断标准[1]。作者简介 :王金平(1957.8) ,男…  相似文献   

16.
徐亮  张皓 《海南医学》2014,(5):740-741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常规通气及强迫振荡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方法选择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肺功能室检测肺功能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共34例。用MasterScreen Paed肺功能仪进行常规通气及强迫振荡肺功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都有7例异常,但同时异常的有3例;通气功能正常,而强迫振荡异常者4例;通气功能异常,而强迫振荡正常者4例。结论如条件许可,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查时,最好同时做常规通气及强迫振荡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493例,分为哮喘组、上呼吸道感染组、支气管内膜结核组、支气管肺癌组和支气管真菌感染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灵敏感为100%,上呼吸道感染组、支气管内膜结核组、支气管肺癌组和支气管真菌感染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道反应性增高是哮喘的共同特征,但不是独有的特征,辨别不同疾病的气道反应性及其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丹  侯欣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10-81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合并支气管哮喘(哮喘)的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32例均有季节性发病史,呼吸道感染疾病史26例,个人过敏疾病史20例,家族遗传疾病史20例。哮喘与感染并存,常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咳粘液脓痰,静置后分三层,肺部有固定性湿性罗音,可伴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哮鸣音。胸部X线显示两肺透亮度增加,胸部CT示支气管壁增厚并柱状囊扩张。支气管激发试验26例,PD20FEV1<12.8μmol,6例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测定数值较前增加均>15%。采用抗感染、止咳、化痰的基础上,予硫酸特步他林0.25mg、普米克林舒0.5mg、雾化吸入。结果:治疗前症状总评分为12.55分,治疗后为5.0分,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各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支扩合并哮喘应与单纯性支扩鉴别,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便可确诊;治疗上应在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的基础上,尽早给予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OBJECTIVE: To compare albuterol with isoproterenol as a bronchodilator in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and their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sthma. METHODS: Two groups (59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 37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patients of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sub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2 subgroups inspired the two drugs in a cross-over by odd or even days. The pulmonary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changing rates of pulmonary functions induced by the two drug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 < 0.005), The changing rates of FEV1, MMEF, Raw, sGaw induced by albuterol were higher than the ones induced by isoproterenol in patients with asthma(P < 0.02), however the changing rates of FVC and PEF in asthma cases and all the above parameters in COPD cas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drugs(P > 0.10). The comparison of positive case number between asthma and COPD cases induced by both drug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05); especially, when the positive rate of sGaw induced by albuterol in asthma cases reached 98%, the positive rates in COPD cases was generally much lower. CONCLUSION: Bronchodilation test is a valuable diagnostic method for asthma. In this study, albuterol was superior to isoproterenol. The most sensitive index in bronchodilation test was sGaw, then in order, FEV1(92%), MMEF and Raw; the FVC and PEF wer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