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0例INS发作期儿童中观察到其血浆存在SIRS抑制PWM诱导的正常人pBMCIL-6活性及IgG、IgG_1和IgG_2产生,而IgG_3无变化。IL-6活性受抑与PWM诱导IgG、IgG_1产生受抑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NS血浆可通过激活TS产生SIRS,抑制T_H功能,降低IL-6活性,影响B细胞分化及IgG转换,导致低IgG血症。  相似文献   

2.
小儿单纯性肾病IgG亚类及BCGF,BCDF,IL—6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INS患儿T、B细胞增殖功能,血清IgG亚类,PWM诱导的体外IgG类产生及BcGF、BcDF、IL-6活性。结果显示INS发作期儿童T、B细胞增殖功能低下;血清及体外产生IgG1、IgG2及IgG4低下,IgG3和IsM正常;BCGF活性降低与B细胞增殖功能低下呈直线正相关;BCDF及IL-6活性降低与体外IgG产生低下呈直线正相关。结果提示INS可能存在Ig类别转换障碍致低IgG血症。T细胞及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异常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INS患儿IL-6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INS发病中IL-6的作用。方法 采用MH60细胞对IL-6活性检测,结果:INS患儿发作期IL-6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IL-6活性与24小时尿蛋白呈直线正相关,CD^+3细胞及IgG显著性下降,单纯性肾病CD^+4细胞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结论:INS患儿存在IL-6活性升高为主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IL-6细胞依赖株(B9细胞)及MTT法检测14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的IL-6活性水平。结果,经PHA刺激并培养48h后,PBMC培养上清中IL-6的活性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此外,与PBMC培养上清中IL-6水平相对应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IgG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MH60细胞对IL-6活性检测发现,INS患儿发作期IL-6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IL-6活性与24小时尿蛋白呈直线正相关。CD+3细胞及IgG显著性下降,单纯性肾病CD+8细胞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表明INS患儿存在IL-6活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功能紊乱,并提示IL-6是促进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MH60细胞对IL-6活怀检测发现,INS患儿发作期IL-6活性较下沉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IL-6活性24小时尿蛋白呈直线正相关。CD细胞及IgG显著性下降,单纯性肾病CD3细胞明显升高,CD4/CD3比值明显下降,表明INS患儿存在IL-6活性升高为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功能紊乱,并提示IL-6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B细胞功能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18例健康新生儿脐血T细胞(TL)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及IL-6水平同时,观察IL-4、IL-6及IL-10对日细胞(BL)功能即葡萄球菌A蛋白(SAC)诱导的BL增殖功能与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生儿TL产生的IL-4及IL-6水平显著低于成人并与其BL功能低下呈显著正相关,IL-4、IL-6及几IL-10可不同程度地纠正新生儿低下的BL能。本文提示TL产生的IL-4、IL-6及IL-10等调节因子不足可能是新生儿BL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释放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药物对由之引起的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CMEC和BCMSMC,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IL-1α不能直接促进BCMSMC的增殖;但经IL-1α刺激的BCMEC培养上清能显著地促进BCMSMC的增殖。这种增殖作用与IL-1α剂量呈正相关,并且可被抗PDGF抗体中和。欧芹素乙(Imp),异欧芹素乙(iso-Imp),6-(α,α-pheny-lacetylpiperazinyl)phenyl-5-methyl-4,5-dihydro-3(2H)-pyridazinone(PMDP)不影响IL-1α诱导BCMEC释放PDGF,但对PDGF促BCMSMC增殖呈剂量依赖的拮抗。结论:IL-1α促进BCMEC释放PDGF。IL-1α对BCMSMC增殖的促进作用需经PDGF等生长因子的介导。Imp,iso-Imp,PMDP拮抗PDGF引起的BCMSMC增殖。  相似文献   

9.
采用IL—6细胞依赖株(B 细胞)及MTT法检测14树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的IL—6活性水平。结果,经PHA刺激并培养48h后,PBMC培养上清中IL—6的活性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此外,与PBMC培养上清中IL—6水平相对应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IgG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  相似文献   

10.
万军梅  汪明春  李明 《广东医学》1999,20(12):929-930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亚类、IL-4 和IL-6 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50 例多发性骨髓瘤(MM)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IgG亚类、IL-4 和IL-6 水平;用免疫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了IgA亚类水平;并对上述部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M 患者中,IgG型最多,副蛋白主要分布于IgG1 和IgG2 ,其IgA及亚类多缺乏;IgA1 型患者血清IgG1 明显降低。病程较长和复发的ALL患者血清IgG、IgA和IgG1 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发ALL患者接近正常水平。绝大多数ALL患者IgA1 和IgA2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时发现ALL患者血清IgG1 水平与IL- 4 含量呈正相关(r=0-668 ,P<0-05)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容易合并免疫球蛋白亚类缺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ell麻痹与疱疹类病毒及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Bell麻痹患者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单纯疱病毒I型,II型(HSV1,2)及柯萨奇2组病毒1-6型(CB1-6)特异性IgM,IgG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虱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VZV-IgM,Ig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HSV1-IgM,IgG阳性率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MH60.BSF2)增殖法及酶标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15例急性期及部分恢复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并同时测定了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L-6及TNF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在恢复期接近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血清值亦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IL-6、TNF是川崎病急性期血管炎性变化重要介质,并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姓免疫分析技术观察rhEDIL-8对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血浆6-keto-PGF_(1α)和TXB_2含量的影响,并与MABP的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晚期失血性休克血浆6-keto-PGF_(1α)含量明显降低(P<0.01),TXB_2含量明显升高(P<0.01);给予rhEDIL-8(250μg/kg)静脉注射后血浆6~keto-PGF_(1α)含量明显升高,其血浆水平与MABP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746);rhEDIL-8对血浆TXB_2含量却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rhEDIL-8抗晚期失血性休克作用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PGI_2有关。  相似文献   

14.
HIGHDENSITYCULTIVATIONOFARECOMBINANTCD-1CELLLINEPRODUCINGPROUROKINASEUSINGABIOSILONMICROCARRIERCULTURESYSTEM¥XiaoChengzu肖成祖,H...  相似文献   

15.
DIFFEKENTIALCALCIUM-BINDINGABILITYOFFREEANDBOUNDPROTEINS-SUGGESTIONOFAN0VELPROTEINS/C4B-BINDINGPKOTEIN-BIND-INGFACTORINHUMANP...  相似文献   

16.
THEROLEOFRECOMBINANTHUMANFUSIONPROTEINIL-6/IL-2(CH925)INHEPADNAVIRUSINFECTIONTREATMENTMiZhibao(米志宝),ZhaoChunhua(赵春华),ZhangXi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在胰岛素抵抗(IR)在高血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了60例2型DM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糠(FBG)、空腹胰岛素(FINS)、HbAIC、血脂、红细胞膜Na^+-K^+-ATP酶与Mg^2+-ATP酶活性及血压等,并将DM组分为A组(IS〉0.6)及B组(IS≤0.6)。结果 2型DM患者FBG、HbAIC、FINS、TG、TC及B组血压均高显著增高,胰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牛脑微血管 细胞(BCMEC0释放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药物地由之引起的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CMEC和BCMSMC,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IL-1α不能直接促进BCMSMC的增殖;但经IL-1α刺激的BCMEC培养上清能显著地促进BCMSMC的增殖。这种增殖作用与IL-1α剂量呈正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纯失血和失血/复苏后血浆IL-1活性及腹腔MΦ释放IL-1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LAF法检测IL-1活性,并以ST表示。结果:单纯失血后2-3h及6-10h血浆IL-1活性明显同,腔MΦ和IL-1能力于失血后1-2h显著增强,4h后显著降低,6h后又显著升高瀚等直至失血后10h。失血/复苏大鼠腔MΦ和IL-1的能力及血浆IL-1活性于失血后1h及2h开始显著增强,并持续至失血后10h,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GWe对HRBC免疫后的功能调节作用。在连续给中药GWe的基础上,采用HRBC免疫普通小鼠,选择免疫后不同时间:1,3,5,7,9,11天,用QHS及血凝效价测定方法检测小鼠血浆Ab的动态变化,Ab产生峰值在第5天,GW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又检测了免疫不同时间的ConA诱导脾细胞上清中IL-1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IL-1活性变化峰值在第5天,GWe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