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TNF-α和IFN-α依赖细胞MTT比色分析法,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病人血清中TNF-α、IFN-α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血清中TNF-α生显著的高于正常成人(PBs)组(P〈0.05);IFN-α活性明显低于PBs组(P〈0.01)。ABMT前血清中的TNF-α、IFN-α活性显著高于ABMT后9-10天(P〈0.05)和21天(P〈0.05);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113例心脏疾病患者(无CHF组37例,严重CHF组50例,CHF并恶病质组26例)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固相酶放大敏感免疫法测定其培养液中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脂多糖诱生的TNF-α(PBMC-TNF-α)及血清TNF-α浓度。 结果:①严重CHF组血清TNF-α浓度较无CHF组明显增高(P<0.05),CHF并恶病质组增高更为显著(P均<0.01);②无CHF组、严重CHF组、CHF并恶病质组3组PBMC-TNF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③PBMC-TNF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 48,P<0.01);④PBMC-TNF-α与血清 TNF-α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激活是CHF的临床特征之一,其分泌的TNF-α至少部分参与CHF及CHF恶病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免法测定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总胆红质(BIL)及转氨酶(ALT)呈正相关(P<0.01,P<0.05),按Child肝功能分级,A、B、C各级组血清TNF-α含量依次递增,且各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TNF-α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1),且易发生肝─肾综合征(P<0.05)。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炎和肝硬化(LC)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37例慢性肝炎(CH),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α水平。结果以CH患者IL-6、TNF-α水平最高(血清及PBMC的IL-6水平分别为72.1±32.94U/ml,140.7±33.5U/ml;血清及PBMC的TNF-α水平为3.97±1.38ng/ml,6.35±1.41ng/ml)。恢复期或稳定期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或活动期(P<0.01)。CH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分数与PBMC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γ分别为0.89,0.68;P<0.05)。提示IL-6和TNF-α是肝脏损害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胃癌的诊断及估计预后的价值,应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对78例胃癌患者及对照者血清检测上述两种成分,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和正常人(均P<0.01);胃癌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均P<0.01);手术切除后(根治性或姑息性)sIL-2R和TNF-α显著下降(均P<0.01);手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含量升高(均P<0.01);如果患者血清sIL-2R含量高于1000kU/L同时伴有TNF-α持续高于120μg/L,预兆生存期短。提示监测胃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对临床诊断、病情估计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状态COPD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35 例不同营养状态的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营养正常组(A组) 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TNF- α明显低于中度营养不良组(B组) 和重度营养不良组(C 组)( P < 0-05, P < 0-01);A、B组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稳定期( P<0-05),而C组无显著性变化( 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血清TNF- α水平有一定关系,TNF-α增高可能导致COPD患者病情加重和营养状态恶化。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TNFα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CⅣ活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CⅣ,HA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Ⅳ以重症肝炎的含量(μg/L)最高(773±475),HA(μg/L)以硬化型HCC的含量最高(1311±980),TNFα(pmol/L)以重症肝炎的含量最高(225±50).血清CⅣ,HA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Ⅳ和HA升高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程度,TNFα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TNF—α,IL—6和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分别用RIA和ELISA法检测94例慢性肝病患者表TNF-α和IL-8含量,同时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其中25例患者(慢迁肝3例,慢活肝5例,肝硬变17例)肝组织内TNFα,IL-8和IL-6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慢活肝和肝硬变患者血清及肝组织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0.01)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ELISA法检测了70例慢性肝病患者及46例健康献血员血清TNF含量。结果表明CPH(4.73±3.38ng/ml),CAH(13.71±12.68ng/ml),HC(7.08±5.37ng/ml)患者T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5±1.49),而以CAH为最高;血清ALT>160u和SB>34.2μmol/L组患者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HBV-DNA和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TN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提示血清TNF含量变化与肝细胞坏死程度、肝炎活动及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慢性肝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多糖在10~5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P<0.05)。在0.1~1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生成sIL-2R(P<0.05,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NF-α及sIL-2R水平随北冬虫夏草多糖浓度增加而升高;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 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Griess 方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50 例肝硬化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 与TNF- α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血清NO 水平升高( P< 0 .001) ,有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为高( P< 0 .05) ,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同时肝硬化患者血TNF- α亦明显增加( P< 0 .001) ,并与NO 呈正相关(r = o .62 ,P< 0 .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NO 升高,有腹水者更高,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提示NO 可能参与了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与腹水的形成,并能反映患者的预后。同时TNF- α亦升高,且与NO 呈正相关,为TNF- α诱导NO 生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Tα)水平,显示21例慢性迂延性肝炎(CPH)、4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06例肝硬化(LC)及110例原发性肝癌(PHC)之TNFα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慢性肝炎中ALT升高及胆红素>100μmol/L者其TNFα水平显著上升。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时TNFα水平亦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PHC患者TNFα水平与甲胎蛋白(AFP)浓度无相关性。提示TNFα参与肝脏的活动性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周围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自然表达和是否通过内毒素脂多糖(LPS)或酒精刺激后表达增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示AC组TNFα和sTNFRp55、p75自然表达较正常组增强。经LPS刺激后TNFα、sTNFRp55、p75的表达不论在AC组还是健康组均较自发性表达增加,但AC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0.05,<0.01,<0.05。经酒精刺激后不论AC组还是正常组TNFα、sTNFRp55的表达与自发性表达无差异,虽然sTNFRp75的表达较正常组增高,但这种差异在自发性表达中已显示出来。这些结果提示AC组血清中TNFα和sTNFR水平升高与体内单核细胞活化有关,它的活化受其内毒素影响,酒精对其活化未显示直接作用。持续性TNFα和sTNFR水平增高是促进AC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HA、LN、PCⅢ的含量,并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刀-α、**q-β、*A上厂、nm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TGF-β1、HA、LN、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清中TGF-β1、TNF-α、HA、LN、PCⅢ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选择观察的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中(重型2例,中型2例,轻型2例),发现有2例重型和1例中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RNA,特别以低血压休克期表达最为明显。同时应用免疫PAP法对PBMC进行染色显示,病情重伴低血压休克或有明显肾功能损害的患者PBMC中TNFα阳性细胞数增加。EHF患者除单核/巨噬细胞外,部分淋巴细胞和肾小管细胞TNFα染色亦呈阳性。动态观察EHF患者(10例重型、10例中型、10例轻型,其中包含前述6例患者)血浆TNFα变化发现,血浆TNFα的水平与临床症状程度成正比,重型病例的血浆TNFα水平要高于轻型的(发热期重型n=7,31.63±12.36pmol/L,vs轻型n=10,19.89±5.94pmol/L,P<0.05),同一病例发病的不同时期,以低血压休克期升高最为明显。血浆TNFα水平与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肾近端和远端小管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揭示TVFα可能是造成EHF发病,特别是低血压休克和肾损害的重要介质。应用单抗等拮抗TNFα,有可能成为今后EHF临床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老年AP患者及2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NO和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AP患者血清中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血清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P〈0.01),NO和TNF-α呈显著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胃癌的诊断及估计预后的价值,应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对78例胃癌患者及对照者血清检测上述两种成分,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和正常人(均P〈0.01);胃癌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均P〈0.01);手术切除后(根治性或姑息性)sIL-2R和TNF-α显著下降(均P〈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心功能Ⅲ级及Ⅳ级患者的TNFαIL-1β较正常对照组和心功能Ⅱ级患者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9.
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例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水平。结果表明,肝癌患者血清sTNFR-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血清sTNFRI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治疗有效者,血清sTNFR-I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 ̄8月,3例无癌生存者,血清sTNFR-I水平降至正常,而7例局部未控或复发转移者,血清sTNFR-I水平则进行性上升。提示,血清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血清及胃粘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病理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分别检测了Hp(-)~(+++)者血清和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并观察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程度与Hp感染密度的关系。结果:(1)胃粘膜组织IL-8、TNF-α水平高低依次为Hp感染(+++)>(++)>(+)>对照组,4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2)Hp根除后血清IL-8水平无明显变化,TNF-α水平则明显下降;胃粘膜组织IL-8、TNF-α水平下降,与根除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程度与Hp感染密度相关(精确概率值为0.0026,P<0.01)。结果提示:Hp感染时胃粘膜组织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损伤程度随Hp感染密度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