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腕关节高频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价值及其不同超声表现辅助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确诊为RA的患者,5种主要的中医证型(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各30例,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其双侧腕关节,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腕关节滑膜的厚度、滑膜内彩色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及骨侵蚀情况,研究其声像图特点与中医各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证型腕关节滑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中湿热痹阻证滑膜增厚最明显,因此滑膜厚度可作为RA的重要诊断指标;腕关节滑膜内血流信号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因此滑膜内血流分布情况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及活动性判断的参考依据;RA慢性期(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骨侵蚀明显,而急性期(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骨侵蚀不明显,因此骨侵蚀可作为RA急慢性临床分期的客观指标。结论 :RA中医证型不同,腕关节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不尽相同,腕关节高频超声可为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界定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治疗,以提高中医药诊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五组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人2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①红细胞参数:RDW: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 :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参数:PLT: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MCV/RDW、血小板参数PLT/MPV四种指标与慢性乙肝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以瘀血阻络型最甚、湿热中阻型次之,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明坤  温学红  肖继  刘博 《医学综述》2013,(16):3063-306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中医证型与一些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门诊及住院76例RA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对34例寒湿痹阻、13例湿热痹阻、17例肝肾阴虚、12例痰瘀痹阻四种主要单一证型的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28湿热痹阻型与其他三种证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寒湿痹阻型和痰瘀痹阻型之间以及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型的RA患者ESR、CRP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证型RA患者(P<0.01),而RF、anti-CCP、AKA结果在以上四型RA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早期或活动期中医症候主要为湿热痹阻型,活动性和炎症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RA)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及瘀血痹阻等5种证型。总结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的效果较好,而治疗其他证型的报道较少,这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在将来,临床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中医外治法治疗RA的证型,为各种不同证型的RA患者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医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福州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从福州市各协作医院门诊随机抽取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93例,采用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数据用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X^2检验。结果肾虚髓亏证、瘀血阻滞证出现频率在23%~33%之间,寒湿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牌肾亏虚证的出现频率在11%~16%之间,湿热痹阻证出现的频率不足4%,各证候出现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证候后,3组证候之间出现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福州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证候是肾虚髓亏证、瘀血阻滞证,多见证候是寒湿阻滞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亏虚证,少见证候是湿热痹阻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来氟米特(1eflunomide,LEF)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选取175例中重度R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5个证型组,采用MTX联合LEF口服治疗,疗程12周,观察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计算DAS28评分,并观察ACR20、ACR50和ACR70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本组基线值比较,各组治疗12周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均减少,VAS、ESR、RF、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组外,其余各组关节晨僵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VAS、RF的改善情况及DAS28有效应答率、ACR20、ACR50、ACR70改善率均优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LEF治疗中重度RA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疗效优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68例确诊DM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检测临床指标变化,并设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免疫球蛋白G(Ig G)、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寒湿痹阻证患者血清CK、CKMB、LDH、HBDH高于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热毒炽盛证与湿热蕴结证两证型中病情活动期发生率高于稳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寒湿痹阻证病情活动期与稳定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脾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两证型中处于病情活动期发生率低于稳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M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外周血IL-10的关系。方法:将60例SLE患者分为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IL-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中,实证组IL-10明显高于虚证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ID-10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为进一步将肌肉骨骼超声纳入RA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于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大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由于ACPA与RF是呈指数级进行增加的,为处理数据方便本研究使用ln(ACPA+1)及ln(RF+1)进行数据统计〕,记录28关节压痛关节数目(TJC28)、28关节肿胀关节数目(SJC28)及一般情况(GH)自我评估得分,计算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对患者行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记录其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多普勒血流信号(PD)关节数、PD积分、骨侵蚀关节数。结果 120例患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湿热痹阻证42例、肝肾亏虚证32例、寒湿痹阻证25例、痰瘀痹阻证21例。肝肾亏虚证患者病程长于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CRP、ESR、ln(RF+1)、SJC28、GH自我评估得分、DAS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TJC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PD关节数、PD积分大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小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大于寒湿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结论 RA的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具有密切关联,其中湿热痹阻证患者处于较高的疾病活动状态。同时中医证候与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亦有一定的关联,湿热痹阻证与滑膜炎及PD密切相关,而肝肾亏虚证伴随着较多的骨侵蚀关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AST。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HBV-DNA阴性率。结果:在AS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TBIL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HBV-DNA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病情分期、中医证型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期RA患者40例(急性期 RA组),稳定期 RA患者40例(稳定期 RA组);80例患者中中医辨证为湿热痹阻型22例、痰阻血瘀型18例、寒湿痹阻型28例、肝肾亏虚型12例,测定并分析4组中医证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纤维蛋白酶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水平。结果急性期 RA组患者 PLT、MPV、FIB、D-D、PT、NEUT%水平均高于稳定期R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急性期RA组患者PDW和PCT水平与稳定期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指标在中医证型中都以痰阻血瘀证中的变化最为明显。而4组中医证型患者的 MPV、PDW及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期 RA患者较稳定期 RA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更为明显,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可作为判定 RA患者病情分期的参考标准;RA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明显,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水平可为 RA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和寒湿痹阻型两型相关细胞因子、疾病活动指数等指标的差异,为类风湿关节炎湿热、寒湿痹阻两型辨证客观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RA患者共80例,辨证分型为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常规检测IL-1β、IL-2R、IL-6、IL-8、IL-10和TNF-α,及RF、ESR、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25羟基维生素D等指标,疾病活动度以DAS28评分表示。探索两证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及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公式。结果在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两型患者中,IL-2R、IL-8、TNF-α和CRP在两证型间存在差异(P<0.05),ROC曲线图以湿热痹阻型为目标,结果显示:曲线下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IL-2R>IL-8>TNF-α>CRP(P<0.05);以上四项判别分析的判别函数,各研究对象回代后判别正确的概率是73.8%,交叉核实法表明判别正确的概率有72.5%。结论 IL-2R、IL-8、TNF-α与CRP可作为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RA客观化分型依据,其中以IL-2R与TNF-α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测定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与中医分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58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中医分型与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本文认为湿热中阻,瘀血阻络两型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其中湿热是肝纤维化的启动因子.瘀血则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效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患者 1 61例 ,按中医辨证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郁脾虚 61例、湿热中阻 40例、肝肾阴虚3 2例、瘀血阻络 2 8例四型。四组均以拉米呋啶片每日 1 0 0 mg口服 ,连服 9个月以上。治疗前先查HBV-DNA定量及乙肝抗原抗体系统 ,服药开始后每隔 3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 HBe Ag阴转疗效较差 ,分别与湿热中阻、肝肾阴虚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肝郁脾虚与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与肝肾阴虚型之间的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效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07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及其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证型血清HBV-DNA水平呈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HBV-DNA转阴率)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湿热中阻型与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是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Ⅳ型胶原(Ⅳ-C),以探讨在血清中Ⅳ-C的质量浓度ρⅣ-C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ρⅣ-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中阻<脾肾阳虚。统计分析表明,湿热中阻和脾肾阳虚组ρⅣ-C的升高与肝郁脾虚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1)测定ρⅣ-C对慢性肝病中医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2)肝纤维化在肝郁脾虚阶段已启动,但相对静止;(3)湿热中阻和脾肾阳虚是肝纤维化的活跃期,后者的病情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水平,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lbumin/globulin,A/G)比值,并进行Child—Pugh评分分级,分析不同证型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28例患者被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血瘀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①AST、ALT水平均以肝气郁结型为最低(P〈0.05),以湿热内蕴型和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AST/ALT比值以肝气郁结型及血瘀型最低(P〈0.05),以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②ALB以肝气郁结型、湿热蕴结型最高(P〈0.05),GLO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低(P〈0.05),而A/G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高(P〈0.05)。③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以Child-PughA级为主.各占85.70%、83.33%,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瘀型、脾虚湿盛型以Child-PughB级为主,各占80.00%、83.33%;与其他证型有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Child—PughC级为主,各占75%、66.67%,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向失代偿期的肝肾阴虚型发展变化,肝细胞损害程度、蛋白合成障碍及肝贮备功能受损均呈进一步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初步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共收集合格文献57篇,214条记录;出现频率前9位的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肾虚寒凝、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证。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证型,为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