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生物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肝细胞癌(HCC)患者大多合并严重肝硬化,且易发生肝内播散和远处转移.近年来生物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取得较大进展,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摸式.1 细胞因子肝癌综合治疗中常用药物仍为白介素-2(IL-2)、干扰素(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IL-2用于治疗肝癌大多经肝动脉局部灌注,目前在临床上多与LAK或TIL联合过继免疫治疗,或与化疗药物及其它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应用大剂量IL-2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栓塞,且副作用小.IEN治疗肝癌多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IFN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近年报道IFN可有效阻断乙肝或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提示IFN可有效预防HCC的复发.TNF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肝癌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近年报道IL-12可显著减少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治疗仪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AFP值,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和治疗后14天、28天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外周血AFP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Th1细胞因子降低,Th2细胞因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术后,大部分患者外周血AFP值明显降低,Th1细胞因子升高,Th2细胞因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状态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与AFP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可能对肝癌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锋  杨屹 《现代肿瘤医学》2014,(5):1103-110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治疗仪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AFP值,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和治疗后14天、28天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外周血AFP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Th1细胞因子降低,Th2细胞因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术后,大部分患者外周血AFP值明显降低,Th1细胞因子升高,Th2细胞因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状态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与AFP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可能对肝癌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具有重要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3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其对肿瘤的免疫调节中,存在着抗肿瘤与促进肿瘤生长两种观点.IL-23可以促进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IL-23/Th17轴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Utilin′s)体外诱导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ELASA法检测Utilin′s、干扰素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IL-2、IL-6、IL-8、IL-12和IL-18的水平.结果Utilin′s培养上清中IL-8、IL-12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tilin′s加PHA和Utilin′s加SMMC-7721细胞抗原培养组,培养上清中7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含有Utilin′s的3组培养上清中7种细胞因子与IFNγ、TNFα各培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tilin′s与IFNα、TNFα一样,均具有诱导和促进淋巴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几种造血细胞因子,包括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b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P)-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介素-2(interleukin-2)与LAK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的临床应用机理、适应症、毒副作用,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体会.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作了介绍。近年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迅速,新的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并推向临床,对已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的适应症、用药时机、剂量和毒副作用的防治等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用细胞因子治疗一些过去被认为难治的疾病已展示出可喜的前景,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市场品种繁多、效应不一等等,给临床应用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IFN)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深入了解IFN的主要分类、活化诱导与信号转导、生物学活性及IFN抵抗的产生机制,可为IFN的临床应用及解决面临的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欣  李毅  刘丽霞  王庆才  侯刚  杨宪勇 《中国肿瘤》2005,14(12):834-83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IFN)-γ、IL-6、IL-10)变化及其临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12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中IL-2、IFN-γ、IL-6、IL-10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除Dukes'A期的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期IFN-γ、IL-2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Dukes'A、B、C、D期之间比较,患者的血清IFN-γ、IL-2及IL-6、IL-10水平也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病期的加重大肠癌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逐渐降低,而IL-6、IL-10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与Th1/Th2失衡有关,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Th1/Th2失衡程度与Dukes'分期相关,这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I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能够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对恶性黑色素瘤(MM)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实验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λ(interferon—λ,IFN—λ)包括IFN—λ1、IFN—λ2和IFN—λ3,是一类新发现的Ⅲ型干扰素,属于Ⅱ型细胞因子家族,它的很多生物学功能与Ⅰ型IFN相似,包括抗病毒、抗增殖、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其结合受体与Ⅰ型IFN不同,Ⅲ型干扰素的毒副作用显著小于Ⅰ型IFN。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Ⅲ型干扰素抗肿瘤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泌尿系肿瘤的生物治疗显现出巨大的潜力。白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肾癌、输尿管癌、膀胱癌等,IL—12作为1种新型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目前已成为这一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可应用于治疗多种肿瘤, 但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剂量往往较大, 因此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并且干扰素治疗仅能使部分患者获益。为了提高干扰素治疗的疗效, 并降低其不良反应, 近几年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其抗肿瘤机制和个性化标记物。最近研究发现, 许多干扰素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与肿瘤发生有关, 还可预测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 如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IRF)、IFNAR2 mRNA、microRNA、IFITM-1等, 其中检测外周血中的标记物极具有临床普及潜力。本文就近几年干扰素抗肿瘤个性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α(IFNα)对丝裂霉素C(MMC)体外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其对胃癌细胞系和原代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TNFα和/或IFNα(各0~5000U/ml)只对10例细胞中的1例有杀伤力,并与剂量有关,且二者共同作用时杀伤力更强。在3例细胞的观察中,发现TNFα(30U/ml)或IFNα(100U/ml)能分别提高MMC对2例细胞的杀伤力。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时,可提高MMC对全部10例细胞的杀伤力。经统计学处理,发现TNFα与IFNα、TNFα和/或IFNα与MMC之间有协同作用,结果显示,TNFα和IFNα能协同提高MMC体外细胞毒作用,联合应用可能给临床肿瘤治疗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4.
晚期肾癌常用生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录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0):783-787
肾癌(Renalcellcarcinoma,RCC)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近年全球肾癌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1],就诊时约1/3已有转移灶。转移性肾癌(mRCC)传统的放、化疗效果令人失望。随着IFN,MoAh,IL-2的广泛临床应用,特别是近10年来细胞治疗兴起,mRCC的疗效有明显改观。目前临床生物治疗的措施主要有;1细胞因子治疗1.1干扰素(IFN)干扰素是目前临床治疗mRCC最常用的生物因子,MurPhy统计1600例天然或重组IFN治疗mRCC病例,有效率15%~20%,长期完全有效率约5%[’j。IFN的疗效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干扰素-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血清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综合应用价值。方法60例CML患者作为观察组及30例正常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60例CML患者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干扰素治疗组各30例。比较不同人群间血清PGE-2、MMP-2、bFGF、ALP及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比较对照组和干扰素治疗组患者采用干扰素-α治疗前后血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疗效差异。结果 CML血清PGE-2、MMP-2、bF-GF、ALP及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干扰素治疗组治疗6周后血清PGE-2、MMP-2、bFGF、ALP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标CHR、CCyR、CMR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对肿瘤生长相关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能有效缓解CML患者临床症状,在CML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可使生存时间略有延长.近年来,靶向血管形成通路以及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药物不断问世,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对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有明显的延长生存的优势,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射波刀治疗对复发脑胶质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射波刀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33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射波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6周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IL-2、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而IL-4、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波刀治疗后2周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含量开始升高,而IL-4、IL-10水平开始下降,于射波刀治疗后16周IL-2、IFN-γ、IL-4、IL-10含量达正常水平。射波刀治疗复发胶质瘤有效率33.33%,控制率69.69%。[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射波刀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疗效可靠,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部分细胞因子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较明确.目前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由于细胞因子疗法作用缺乏靶向性,不良反应多导致部分患者难以耐受,细胞因子疗法临床进展受限.提高疗效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仍是发展肿瘤细胞因子疗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力尔凡联合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治疗肾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力尔凡联合α-干扰素(IFN—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肾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力尔凡联合IFN—α和IL-2治疗;对照组40倒不加力尔凡余同治疗组.结果:1)治疗组术后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2)免疫功能: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CD8值及NK细胞数均明显升高而CD8值下降,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肾癌根治术后应用力尔凡联合IFN-α和IL-2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增强免疫功能,对抗IFN—α所致的白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102例胃癌组织化疗前后、60例胃良性疾病组织和50例正常对照组织PBMC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正常时照及胃良性疾病组PBMC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BMC中IL-4、IL-6和IL-10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胃良性疾病组(P<0.05),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IFN-γ仅3例阳性表达(3/102),IL-2有7例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和胃良性疾病组;胃癌组化疗有效者PBMC中Th1类细胞因子阳性率增加,Th2类细胞因子的阳性率则减低,P<0.05;化疗无效者PBMC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阳性率较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对评价胃癌患者的免疫状况和疾病进展及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