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猛  赵靖  石献忠  于恩华 《解剖学报》2004,35(4):437-439
目的 分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蛋白SOCS-3在大鼠视网膜内的基础表达和细胞内定位分布。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 SOCS-3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在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在节细胞层,SOCS-3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节细胞核;在内核层,部分阳性细胞为MUller细胞。结论 SOCS-3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有较为广泛的基础表达,并以核蛋白为其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赵靖  石献忠  刘猛 《解剖学报》2004,35(5):537-540
目的分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重要成员STAT3蛋白和该途径抑制蛋白SOCS-3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和细胞内定位分布。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形态计量学方法。结果STAT3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浆内;SOCS-3免疫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脊髓前角及后角神经元内、部分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内。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SOCS-3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核内,有时也可分布于胞浆中。结论STAT3和SOCS-3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脊髓内,其中SOCS-3具有核蛋白或胞浆蛋白两种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的SOCS3 mRNA及蛋门表达,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组织中SOCS3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脓毒症手术后SOCS3在肝脏内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在脾脏内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术后2 h迅速升高.至12 h达峰值.在肝脏和脾脏中SOCS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正相关(r=0.353、0.731,P均<0.05).结论 CLP导致的脓毒症可以诱导SOCS3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表达增多,提示SOCS3在脓毒症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表达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基因(SOCS-1).方法 将大鼠SOCS-1全长编码基因的PCR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ratSOCS-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应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从表达产物中纯化重组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表达产物和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抗体滴度达到1:10000以上后进行末次免疫,2周后心脏取血、测定滴度,分离制备免疫血清.用红细胞裂解法制备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裂解全蛋白.将阴性血清(未用重组蛋白免疫的新西兰大白兔的血清)、免疫血清及兔抗组氨酸标签抗体转入各蛋白条带,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均表明重组质粒pET-28a(+)-ratSOCS-1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可见转化了重组质粒的大肠埃希菌全菌和经超声裂解后的菌体沉淀的样品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6 000处有一明显的蛋白条带,经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重组蛋白有特异的单一条带与上述条带一致,而在超声裂解后的菌体上清中相同位置却未见有蛋白表达条带.Western免疫印迹表明重组蛋白、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裂解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约24000的蛋白条带、兔抗组氨酸标签抗体均可被免疫血清识别,分别出现清晰的相对分子质量26000、24 000、26000的反应条带,表明其具有免疫活性.结论 SOCS-1基因可以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其纯化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和3(SOCS1和SOCS3)的含量在脓毒症小鼠脾脏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提取脾脏组织的RNA及蛋白质,采用RT-PCR测定组织中SOCS1和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组织中SOCS1和SOCS3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测定上述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脓毒症手术后SOCS1在脾脏中仅检测到基因表达,随时间逐渐上升,并一直保持高位;SOCS3在脾脏内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在术后2h迅速升高,至12h达峰值(P〈0.05);统计分析发现SOCS1和SOCS3的基因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CLP导致的脓毒症可以诱导SOCS1和SOCS3在脾脏中表达增多,提示SOCS1和SOCS3在脓毒症出现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可能可利用它们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在成年大鼠脑内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AP1)在成年大鼠脑内的分布.方法:健康成年大鼠取脑做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AP1在脑内的表达.结果:大量的HAP-1表达出现在海马、齿状回、隔核、黑质、红核、连合下核、连合下器、脊髓前庭核、臂旁核、大脑脚基底部、束间核、后屈束、穹窿、被盖腹侧区、嘴侧线形中缝核以及丘脑、下丘脑各区;蜗背侧核、背侧纵束、前庭内侧核、中缝背核背侧部、中缝背核腹侧部、中缝背核腹外侧部、中央灰质等处的表达稍弱;其余像嗅球、大脑皮层各区、小脑皮层等处均有表达但强度极低,Stigmoid小体数目的变化趋势与HAP1基本一致.结论:HAP1广泛分布于脑的各部,推测HAP1可能参与了脑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关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的研究多用脂质体或其他载体转染的技术,但存在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等问题。 目的:构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 方法:实验设计3组针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的短发夹RNA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插入pPll3.7载体,测序正确的重组病毒质粒与包装质粒通过共转染293T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感染A54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靶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实验通过对重组载体进行测序分析证实短发夹RNA插入慢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上清成功转染A549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载体抑制了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蛋白在A549细胞有表达。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 关键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慢病毒载体;RNA干扰;A549细胞;组织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7.03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中SOCS-3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其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6d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第7、14天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的表达在发病后第2-3天升高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至第7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SOCS-3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蛋白 SOCS-3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SOCS-3免疫阳性细胞在脑内分布广泛 ,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核内 ;部分神经元的胞浆、神经纤维、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也呈 SOCS-3免疫阳性。结果表明 :SOCS-3蛋白在脑内具有广泛的基础表达 ,并且以核蛋白为主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RLF3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了重组CRLF3蛋白.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CRLF3瞬时转染293T细胞,转染24 h和48 h后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表达及定位;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CRLF3,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经GST亲合层析纯化蛋白.结果:CRLF3蛋白在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成功构建了表达CRLF3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纯化后得到Mr约为74 000的融合蛋白.结论:在真核细胞中过表达的CRLF3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膜;获得了重组GST-CRLF3融合蛋白,为进一步探讨CRLF3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观察饮食诱导肥胖(diet-induced obese,DIO)大鼠下丘脑细胞因子诱导的含SH2区域的蛋白(cytokine in-ducible SH2 containing protein,CIS)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mRNA表达的变化.将雄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饲养9周后处死.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下丘脑CIS mRNA与SOCS-3 mRNA表达,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下丘脑CIS mRNA、SOCS-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基础饮食组(P<0.05).提示CIS、SOC-3可能参与DIO大鼠肥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肿瘤抑制因子PTEN蛋白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和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 结果 背根节神经元及穿越背根节神经纤维轴突有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存在 ;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在脊髓主要位于灰质神经元。 结论 PTEN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轴突中表达。  相似文献   

13.
冯潇  程胖  赵洁  肖岚  李臻 《解剖学杂志》2013,36(3):269-273
目的:观察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与其受体CCR1、CCR5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年大鼠附睾上皮RANTES及其受体的细胞定位,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别显示RANTES与CCR1、CCR5的细胞共定位情况.RT-PCR检测RANTES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检测RANTES及其受体的蛋白量.结果:RANTES与其受体CCR1、CCR5在大鼠附睾各段呈特异性表达.免疫印迹在大鼠附睾各段检测到RANTES及其受体CCR1、CCR5特异性蛋白条带.RANTES与其受体CCR1、CCR5在大鼠附睾上皮主要表达于基细胞.双重免疫荧光显示RANTES与CCR1、CCR5在附睾管基细胞共存.结论:RANTES可能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方式在大鼠附睾基细胞功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伯基特淋巴瘤(BL)同属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但是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差异较大,与BL相比DLBCL具有较好的5年生存率。抑制因子3(ID3)属于分化抑制因子家族中的一员,通常ID3抑制细胞增殖,是抑癌因子。当ID3发生突变时则缩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ID3在BL中常发生突变。T细胞因子3(TCF3)与ID3突变相关联,正常情况下TCF3负调控ID3表达,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调节免疫球蛋白及其他B细胞限制性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在BL细胞系中上调ID3可以减低TCF3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我们比较DLBCL与BL中ID3与TCF3蛋白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为研究DLBCL与BL的发病机制、预后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以及周期性张应变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Rho蛋白解离抑制因子(RhoGDIα)的表达变化,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信号通路对其表达的调控影响. 方法 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4周、12周和18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n =4)和正常血压京都种鼠(WKY, n =4)胸主动脉RhoGDI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hoGDIα在SHR和WKY胸主动脉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腹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大鼠(ACR, n =6)胸主动脉RhoGDIα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大鼠胸主动脉VSMCs施加1Hz、10%的周期性张应变,在有或无血管紧张素亚型Ⅰ(AT1)受体拮抗剂 L-158809的条件下观察周期性张应变刺激对VSMCs RhoGDI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4周与12周SHR和WKY胸主动脉RhoGDIα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在18周组,SHR胸主动脉RhoGDIα表达显著高于WKY.RhoGDIα主要存在于血管中膜VSMCs.2周和4周ACR胸主动脉RhoGDIα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提示在高血压状态下的主动脉RhoGDIα的表达上调.10%周期性张应变加载抑制了VSMCs的RhoGDIα表达,加入ATI受体拮抗剂后RhoGDIα表达显著低于10%周期性张应变加载组. 结论 大鼠高血压时主动脉RhoGDIα表达上调;Ang Ⅱ信号通路在RhoGDIα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DNF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的PD大鼠模型,移植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初次感染后妊娠大鼠在胚胎着床窗口期子宫蜕膜C3a,γ干扰素(IFN-γ)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量的变化. 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SD大鼠35只(除去不符合标准的雌鼠5只,最终以30只作统计学分析),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通过阴道接种沙眼衣原体D型株,对照组阴道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大鼠妊娠后第5、第6和第7天(即胚胎着床窗口期)处死大鼠,并从子宫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在胚胎着床窗口期子宫蜕膜C3a 、IFN-γ和LIF表达量. 结果 30只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均有C3a 、IFN-γ和LIF表达.实验组C3a 和IFN-γ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妊娠第5天和第6天LIF比对照组低表达(P<0.01),妊娠第7天两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IFN-γ和C3a 在子宫蜕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965),IFN-γ与LIF的表达无相关性(r=0.2331). 结论 生殖道感染CT后,子宫局部C3a 、IFN-γ和LIF表达量有变化并与着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