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温条件下大体标本生物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以南京、重庆为代表采用常温条件和间断真空浸渗处理技术,而以大连、青岛为代表采用低温连续真空渗透技术;但制作技术的复杂性、关键技术未普及以及设备昂贵,使应用受限。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国内报道颇多,但是对其详细制作方法、注意事项、塑化标本颜色加深的原因、影响塑化标本固化因素、低温真空技术与常温真空技术的比较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塑化技术实践者提供基础参考,也为解剖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
生物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塑化技术的逐渐推广 ,人们不断摸索塑化标本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并加以改进。生物塑化技术主要是可以从液态硬化成固态的高分子聚合物置换代替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并保持原有组织形态结构 ,从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利用丙酮置换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此后采用真空负压促使丙酮离开组织细胞 ,留下的空间则由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填充 ,最后经硬化处理使组织内聚合物形成固态[1,3 ,5]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可因地置宜开展标本塑化制作 ,现根据本人在香港大学和国内参加标本塑化工作的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供同行参…  相似文献   

3.
<正>断层塑化技术在断层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塑化切片技术,将标本塑化后,再用钻石线锯切制成最薄可达20μm的断层标本;②薄片塑化技术,适  相似文献   

4.
病理学是一门注重形态教学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实验课是学习病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形象、直观的病理大体标本是病理实验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具,是重要的知识载体.但是,现在大多数病理大体标本均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在教学过程中散发出甲醛气体,直接对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学生对大体标本"敬而远之",影响教学效果.为改善此现象,我们尝试将福尔马林浸泡的病理标本利用硅橡胶浸渍技术进行塑化处理.硅橡胶塑化技术是由德国学者von Hagens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明.这项技术主要利用硅橡胶塑化剂对标本进行渗透,取代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1].利用塑化技术制作的病理标本无气味,亦能很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可触摸,存放时间长,在实验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  相似文献   

5.
生物类文物标本塑化保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折了我国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现状和开展对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紧迫性 ;介绍了引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对生物类文物标本进行塑化保存的经验 ;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对生物类文物长期优质保存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人体解剖塑化标本的制作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自从Hargens发明生物塑化技术以来,国内已有医学院校将此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我们引进了Hargens的生物塑化技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制作了一系列的塑化标本,以适应药学院教学模式转制及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生物塑化技术开始于70年代末,由德国Hagens发明并用于生物标本的保存,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地进行推广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我国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引进和应用,为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作出了具大贡献[1,2]。因塑化标本制作,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很多院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顺应当前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需求,我们利用局解实验教学后废弃的人体标本,开设人体塑化标本制作开放实验。通过实验的开展,不仅拓展了的学生视野,而且深化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骨质不良骨标本的利用度,延长骨标本的使用寿命,避免传统清水漆涂刷保护的弊端。 方法 将干燥处理后的骨标本浸泡于HZ-806A/HZ-806B双组份环氧滴胶工作液中真空浸渍处理,并在甘油-乙醇保护液中浸泡初步固化,再经脱甘油后风干完全固化得到成品。最后分别从外观、解剖特征、物理性质等方面综合评估该方法对骨密质、骨松质的改善情况。 结果 经处理后在骨标本表面形成光滑薄漆膜,骨松质内空隙被固化后环氧滴胶填充,骨标本在硬度、韧性、安全性、色泽等方面较处理前有较大提升,平均增重率可达80.3%。 结论 真空浸渍技术应用于骨标本保护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骨质不良标本的保护,可作为骨标本保护的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塑化标本并验证染色塑化标本是否具有自发荧光。 方法 选取1个手掌标本经超薄生物塑化技术做成组织块,进行连续切片,切片数量56张,并按切片顺序进行染色处理:原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凡尔霍夫- 酸性品红染色,亚甲蓝-天青Ⅱ号染色,在扫描仪、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和组织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种染色技术都可应用于塑化切片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肌肉、结缔组织呈红色或紫红色,骨质呈紫蓝色或蓝色。凡尔霍夫-酸性品红染色显示弹力纤维呈黑色,胶原呈红色,其他组织为黄色或棕黄色。亚甲蓝-天青Ⅱ号染色显示肌腱呈紫红色,骨质呈粉红色,软骨呈紫罗兰,其他组织呈紫色。但细胞内结构的染色效果并不理想。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肌肉纤维具有自发荧光,结构清晰可辨。结论 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适合于超薄塑化切片染色,染色切片的各种组织结构比未染色的观察效果好。染色后,塑化切片中具有自发荧光的结构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亦可清晰显影。  相似文献   

11.
经过甲醛固定好的完整的尸体或局解过的大体标本上截取的胃,膀胱,食管。所取胃和膀胱等器官宜固定于收缩期,壁越厚越好,不宜用过度扩张的材料。新或旧的橡胶手套,市售圆形和异形气球,细线绳,橡胶皮筋。  相似文献   

12.
快速去脂法在制作心脏血管铸型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鲜平  崔燕 《解剖学杂志》2006,29(3):388-389
制作心脏血管铸型标本,常用的盐酸腐蚀法,操作周期长,且不易去除心脏表面的脂肪组织,尤其是在冠状沟、锥旁室间和窦下室间沟内的;因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发出的小血管迂回脂肪中,机械剥离易损伤小血管铸型。我们在进行牦牛心脏血管铸型研究中,为了既能快速去除心脏表面的脂肪又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来自漱口法和外周静脉血提取的人类基因组DNA的比较,确定漱口法和外周静脉血提取的基因组DNA是相同的,漱口法可应用于遗传性眼病DNA标本的收集.方法用常规的酚/氯仿方法分别提取来自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和漱口法获取的样本的DNA,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以及非变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SSCP)分析鉴定提取的基因组DNA,DNA测序进一步分析鉴定.结果与结论来自同一个体,采用漱口法和外周静脉血提取的人类基因组DNA是相同的,两者可互相代替.由此可见,漱口法可应用于遗传性眼病DNA标本的收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临床上各种内窥镜、粗针穿刺等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科经常会接收到越来越多小标本的病理诊断,如胃镜、肠镜、气管镜、鼻咽镜等的活检组织及乳腺等实体肿瘤的粗针穿刺组织等[1],这些小标本可以提供很多临床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小标本体积过小,形状不规则,目前大多数医院病理科常采用滤纸包裹法进行脱水制片,...  相似文献   

15.
石蜡切片因操作简单,易保存等优点而成为现代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等医学科学研究领域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石蜡切片制作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直接影响石蜡切片制作结果。目前动物标本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