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合并2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IRT1在39例合并2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40例非合并糖尿病子宫内膜癌和12例合并糖尿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IRT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p53、c-cerbB-2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IRT1在合并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率为64.1%,高于合并糖尿病正常子宫内膜组的阳性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于单纯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39例合并糖尿病子宫内膜癌中,SIRT1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60,P=0.024;与原癌基因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75,P<0.01;与Ki-6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2,P=0.896。SIRT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P=0.023)和组织学分级(P=0.008)有关。结论:SIRT1表达与p53和c-erbB-2表达正相关,并参与糖代谢,糖尿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SIRT1的表达增加,提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Xu B  Yao Q  Dai SZ 《癌症》2004,23(1):69-73
背景与目的:肿瘤抑制基因———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被称为子宫内膜的看家基因。但有关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conformationpolymorphism,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基因第5和第8外显子的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的PTEN基因突变率和蛋白缺失率分别为25%和6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分级为G1、G2及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的PTEN基因突变率高于病理学分级为G3及肌层浸润深度≥1/2者,而病理学分级为G1、G2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低于病理学分级为G3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基因突变率和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其它组织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不同手术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EN基因突变和蛋白阳性表达常发生在病理学分级较低的子宫内膜癌病例  相似文献   

3.
c—myc和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癌基因c-myc和抑癌基因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增生子宫内膜、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2例子宫内膜癌中c-myc和p16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c-myc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为26.19%(11/42),显著高于增生子宫内膜(均显阴性)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55%;P<0.05,P<0.05);c-myc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P<0.05),但与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0.05)。(2)p16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69.05%(29/42),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100%,10/10)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91%,;P<0.05,P<0.05);p1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0.05,P<0.01,P<0.05)。结论 癌基因c-myc和抑癌基因p16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和5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回顾性分析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种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现出高阳性率(43.04%),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27.08%)和增生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3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21.16%)显著高于G2级、G3级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34.78%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病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51.52%)显著高于Ⅱ、Ⅲ、Ⅳ期阳性表达率(37.50%、29.41%和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86.67%)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观察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c-erbB-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34.6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1.11%)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3.79%)(P<0.05),并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增生的程度无关(P0.05).[结论]c-erbB-2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与肿瘤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确诊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对2组超声基本特征及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进行比较;对不同病理分期及不同预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2(MTA2)、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的表达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组织)、因子宫脱垂等手术获取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40例(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标本中的MTA2蛋白、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2蛋白、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2、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5%、65.00%,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TA2、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32.50%,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TA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FIGO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癌患者PGK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2、PG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GK1蛋白与肿瘤的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子宫内膜癌、4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ER2与BRCA1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这2个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5%、67.1%(P=0.000),BRC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2.5%、31.7%(P=0.000)。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BRCA1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HER2阴性表达患者(69.8%vs 92.3%,P<0.05),BRCA1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vs 72.2%,P>0.05);BRCA1与HER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无相关性(r=-0.103,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ER2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取江西省肿瘤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的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104例,其中子宫内膜癌组织56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利用免疫组化检测上述各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PCR法扩增子宫内膜癌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9、21序列并测序检测其突变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73.2%(41/56)vs 30.0%(9/30),P<0.01]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73.2%(41/56)vs 44.4%(8/18),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G3级子宫内膜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级[81.8%(9/11)vs 66.7%(12/18),P<0.01]及G2级[81.8%(9/11)vs 74.1%(20/27),P<0.05],在肌层浸润>1/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肌层浸润≤1/2组[86.8%(33/38)vs 44.4%(8/18),P<0.01]。但EG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发现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9有G2281A突变,而外显子21无突变。结论: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中存在EGFR外显子19的G2281A点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Bmi-1、hTERT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阳性率分别为86.7%、55%和25%,94.3%、72.5%和5%。Bmi-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Bmi-1与浸润深度、血管浸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相关(P<0.05)。Bmi-1和hTERT呈正相关(P<0.01)。结论:Bmi-1和hTERT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病变的恶性转化,联合检测Bmi-1和hTERT对早期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成像特征联合寿命蛋白(Mortalin)、SPARC相关钙粘连分子2(SMOC-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能完成经阴道超声检查;术中收集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Mortalin蛋白、SMOC-2蛋白表达,分析Mortalin蛋白、SM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参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病灶组织中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判断结节良恶性,其中良性76例作为对照组,恶性41例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超声造影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强度(Peak)]、病灶组织中血管新生基因表达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性粘液表皮样瘤(c-met)、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侵袭基因表达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特异结合蛋白1(SATB1)、金属蛋白酶解离素9(ADAM9)]、增殖基因表达量[蛋白磷酸酶4调节亚基1(PP4R1)、靶向Xklp2靶蛋白(TPX2)、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及自噬基因表达量[Beclin1蛋白(Beclin1)、磷酸酶张力蛋白样同源物(PTEN)、小ras同源蛋白Ⅰ(ARHⅠ)],探究超声造影参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灶组织中血管新生、增殖、侵袭及自噬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AUC、TTP、Peak、M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为0.894,大于超声造影各参数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最佳敏感度为80.49%,特异度为85.53%。研究组VEGF、c-met、HIF-α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P4R1、Smac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PX2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XCR4、SATB1、ADAM9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eclin1、PTEN、ARHⅠ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参数AUC、TTP、Peak、MTT与病灶组织中VEGF、c-met、HIF-α、TPX2、CXCR4、SATB1、ADAM9基因表达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PP4R1、Smac、Beclin1、PTEN、ARHⅠ基因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其参数与病灶组织中血管新生基因、侵袭基因、增殖基因及自噬基因表达量存在密切相关性,有助于评估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特征,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7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RI、P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2年随访,记录其预后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I、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RI、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1/2、RI≤0.41、PI≤0.53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流特征,为其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癌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25(CA125)表达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肺癌组,选取5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的外周血CA15-3、CA125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对比3组受试者的CA15-3、CA125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并分析CA15-3、CA125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患者的CA15-3、CA125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病变组且高于对照组,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肺癌组患者的CA15-3、CA125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且高于对照组,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肺癌组患者的CA15-3、CA125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癌患者的CA15-3与CA125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CA15-3、CA125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分期、转移有密切关联,并且两种指标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在肺癌的发展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结合粗针穿刺活检(CNB)在鉴别乳腺癌中的应用及其与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CA125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8例乳腺肿块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乳腺癌患者71例作为乳腺癌组,6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乳腺疾病组,比较各组CNB结果以及血清CA125、CA153水平,分析高频超声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的预后情况的关系,给予早期宫颈癌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8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宫颈癌病灶内血管生成、血流参数情况与其经手术治疗后的临床预后指标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病灶内微血管血流丰富与临床Ⅱ期、间质浸润≥10.0 mm、脉管受累、肿瘤直径≥15.0 mm、宫旁浸润≥10.0 mm、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I及RI与间质浸润深度、有无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血流情况组术前超声早期宫颈癌病灶微血管情况(PI、RI、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富血流组的PI、RI明显低于血流不丰富及血流不明显组(P<0.05).不同预后风险组术前超声早期宫颈癌病灶微血管情况(PI、RI、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的PI、RI明显低于中、低风险组,血流也比低风险组更加丰富(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的预后发展存在相关性,宫颈癌灶内血流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预测早期宫颈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白细胞介素35(IL-35)和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表达与其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另取同期60例良性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IL-35和IL-37水平表达。通过对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IL-35和IL-37检测,分析IL-35、IL-37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预后价值。结果与良性肿瘤患者相比,恶性肿瘤患者IL-35水平显著升高,IL-37水平降低(P<0.05);IL-37高表达与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节转移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IL-37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节转移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袭深度和IL-35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的独立指标(P<0.05),其他因素分析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P<0.05),IL-35不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P>0.05)。结论IL-35和IL-37的水平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发展有着明显相关性,在预后相关性上,IL-35水平可能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测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 and the correlat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system and their prognostic impacts in cervical cancer. 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 were eligible. We obtained the serum levels of total IGF-1 and IGF binding protein-3 (IGFBP-3)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the expression of IGF-1 receptor (IGF-1R) in cancerous tissue by immuno-fluorescent (IF) stains. The 5-year recurrenc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03 and P=0.01, respectively) among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expression of tissue IGF-1R,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low-grade expression. After adjustment for other factors, preoperative serum total IGF-1 or IGFBP-3 levels failed to predict cancer death and recurrence. High-grade expression of IGF-1R and elevated preoperat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level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both death and recurrence, and combination of both factors could further help identify the subgroup of patients at higher death risk. The IF staining indicates the colocalisation of IGF-1 and IGF-1R in the cancerous tissues, whereas the IGF-1R expression is not correlated with circulating levels of IGF-1 or IGFBP-3. In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 IGF-1 system may have a paracrine or autocrine function and the adverse impacts on prognosis by IGF-1R overexpression are implica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黏液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ewis y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0.0%、70.6%、53.3%和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3.3%、70.6%、46.7%和40.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抗原或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Lewis y抗原和IGF-1R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IGF-1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5)。结论: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Lewis y抗原及IGF-1R的表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IGF-1R对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转移、分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