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症状是进行性痛经、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该病虽然是良性疾病,但是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目前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将针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妇科良性疾病,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其他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不孕、流产及产科并发症等问题日渐突出,而不孕的治疗策略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显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涉及子宫交界区结构和功能改变、子宫内膜异常、激素的作用、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增殖与凋亡、免疫因素等方面的异常,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刘晓敏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11):904-905,907
通常情况下,子宫腺肌病的确诊必须通过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该病常发生于45~50多岁的妇女。因此,不可能评估其与不孕症的关系。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流行病学的数据证明子宫腺肌病和生育能力低下存在确切关系。目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在更早时期提供一种非侵袭性的诊断,国内外许多报道都证明药物、手术或者联合治疗能恢复子宫腺肌病妇女的生育能力,间接证明两者之间有关联。研究显示,在功能水平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结合带或者子宫肌层内存在一些扰乱子宫收缩的异常现象,推测与生育能力低下有关。还有一些相关证据来源于实验数据,如在狒狒体内,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与原发性不孕密切相关。关于子宫腺肌病妇女正常和异常子宫内膜的研究,间接证明子宫内膜功能性和容受性的改变与不孕症相关。总之,根据系统的临床研究,有充分的间接证据证明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症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45例治疗分析吴淑玲吴丽慧(福建省晋江市医院)1994至1996年我们对经B超、CT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子宫腺肌病45例,按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子宫腺肌病45例中经手术证实25例;经B超...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腺病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是以行子宫切除术为主,虽解除了患者病痛,却失去了子宫,影响了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0年至1998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腺病患者中要求保留子宫或生育功能31例,28~43岁,平均38岁。其中<35岁13例,36~40岁12例,>40岁6例。重度痛经25例,经期延长伴经量增多19例,原发不孕3例,子宫增大如孕50d~3个月,其中增大超过孕2个月以上22例。术前B超提示,子宫增大,肌壁间探及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边界不清。术中见宫体增大,质硬,表面见疤痕样愈着,或…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良性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手段仍然是经腹或经腹腔镜切除子宫。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经阴道超声(TVU)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大量年轻女性子宫腺肌病被检出,越来越多的年轻育龄患者因为生活质量等多种因素,迫切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力。因此,各种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如腺肌病病灶切除后再成型子宫、部分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综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其引起的月经异常、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尤其是子宫腺肌病引起的不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对于有保留生育要求的患者,其治疗是妇科和生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子宫腺肌病引起不孕的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宫腔形态改变、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al zone)异常、子宫内膜改变、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以及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综述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实验模型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rnysis)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建立子宫腺肌病的实验模型有利于了解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从而给予治疗及控制,并从病因预防发病。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初即建立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并进行大量研究。本文就国内外有关子宫腺肌病实验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摘要患者 ,2 2岁 ,主诉 :原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8年 ,因严重痛经伴发热 1h ,于 1999年 11月 2 5日晚 9时急症入院。患者 14岁月经初潮时即出现痛经 ,月经周期规律但痛经呈进行加重。2 1岁始有婚前性生活 ,但无妊娠史 ,1年前因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本院妇产科行囊肿剥除术。术后痛经缓解 ,但半年后复发 ,且日趋严重 ,每次月经来潮时均需注射数支强效镇痛药如强痛定、度冷丁等方能缓解 ,曾于数家医院诊治未愈。半年前在本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予以米非司酮、三苯氧胺治疗4个月 ,服药期间闭经、腹痛消失 ,自动停药。停药后 1个月月经…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育功能的疾病,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代表的药物结合辅助生殖为主。近年来,手术在重建子宫腺肌病生育功能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39岁患者存在胚胎反复种植失败史、后壁局灶性腺肌病灶引起宫腔形态改变者,部分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的病灶切除术后可获得成功妊娠。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性消融子宫腺肌病灶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有前景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鉴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影响,在有生育要求的症状性子宫腺肌病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高,诊断及治疗困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子宫腺肌病病因学的研究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好发育龄期妇女,发病率8.8%~31%不等。长期以来,子宫腺肌病一直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常采用药物和子宫内膜切除。但是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一直是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性手术即全子宫切除术,保守性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病灶电凝术、介入治疗、盆腔去神经支配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等。现对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为子宫腺肌病的各种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辅助生殖技术是子宫腺肌病相关不孕患者的首选治疗,其促排方案和辅助生殖技术策略有别于其他患者。文章就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助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对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应当结合影像学检查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结论:鉴于该病的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寻求更加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和贫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共有16例(88.89%)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6月随访16例,有4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月随访9例,有6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月经过多患者7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8例贫血患者术后3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在某些方面可表现出恶性肿瘤特征,如血管生成与侵袭行为,具有恶变潜能。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腺癌居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异常、高雌激素状态、雌孕激素受体、代谢酶的异常、基因突变及表观遗传学等有关。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及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早期诊断更为困难,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术后病理可诊断此病。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预后尚不清楚,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现就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 (MTX)局部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  2 0例子宫腺肌病的病人 ,每月月经干净 3~ 5天时 ,在子宫病灶局部及周围注射MTX 5 0mg ,连续 6个月。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阴式B超检查、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性激素检查 ,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前与MTX治疗后3个月比较B超测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与治疗后 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前与治疗后Hb、WBC、Pt、ALT、BUN、FSH、LH、E2 、T、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仅PRL在治疗后 3个月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局部应用MTX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腺肌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子宫腺肌病的超声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学的表现密切相关。其主要超声特征包括:子宫球形增大、前后壁不对称增厚、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内膜下的线性条纹或岛状结节、内膜-肌层分界不清、子宫结合带(junction zone,JZ)增厚、不规则或中断、栅栏样声影、子宫肌层内小囊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受累区域的血流信号增加、血流走行为穿入血流方式等。先进的超声技术,如电影剪辑和三维超声等,都可以补充常规超声的不足,提高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