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
卵巢纤维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卵巢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经病理证实卵巢纤维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例(6.0%)为双侧,共53个肿块,8个肿块漏诊、漏诊肿块直径均<3cm。本组二维超声显示45个肿块,显示率为84.9%。其超声特征:肿瘤切面形形态较规则,40例(88.9%)为椭圆形或圆形,38例(84.4%)内部呈较均匀低回声,16例(35.6%)后方伴明显衰减,8例(18%)伴腹水。只有8例采用了彩色多普勒技术,病灶内均见动脉血流,RI均>0.5。本组误诊为浆膜下子宫肌瘤12例。结论 卵巢纤维瘤超声表现具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但应注意与浆膜下子宫肌瘤作鉴别,并警惕漏诊可能。 相似文献
4.
5.
探讨90例乳腺良恶性肿块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的检查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二维与彩色血流图像。结果共发现80枚肿块,肿块大小为5.1mm×6.2mm至66.5mm×48.0mm,平均大小为25.0mm×23.0mm。超声图像显示,肿块边界不规则,且无包膜,周边无任何声晕;部分出现不均匀回声,或者稍低回声,混合性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结节显示有血流信号,且表现中心性和穿入性血流,血流信号的多少与患者病灶大小相关,结节越大其血流信号越丰富,且比较复杂。结节血流分级显示,Ⅰ级10例(15.4%),Ⅱ级28例(43.1%),Ⅲ级27例(41.5%)。PSV为10.5cm/s至50.0cm/s,流速为(30.4±3.5)cm/s;RI为0.42~0.99,平均RI为0.7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及甲状腺癌患者60例的超声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结节数量、结节形态、结节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腺瘤患者最大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甲状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腺瘤患者血流分级以Ⅰ级为主(65.00%),而甲状腺癌患者血流分级以Ⅲ级为主(51.67%),两组患者在血流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通过术后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诊断资料,同时收集80个良性结节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结节超声影像表现低回声(96.3%),实性(100.0%),边缘规则(83.8%),结节伴钙化(71.3%),卵圆形(77.5%),淋巴结转移(56.3%)的特征.MTC结节回声和钙化方面与良性结节影像特征有明显差异(P<0.05),MTC结节边缘和形态与良性结节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具有较明显的超声影像学特征,通过超声检查有助于其鉴别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为GE-Logic7型彩色超声显像仪,扫查范围包括整个盆腔,检测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情况。以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81例患者中经腹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者73例,其中均为阳性者61例,假阳者3例,均为阴性者12例,假阴性者5例,检测灵敏度为92.4%,特异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70.6%,检测准确率为90.1%。经腹超声检查盆腔淋巴结转移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者68例,其中均为阳性者59例,假阳者3例,均为阴性者9例,假阴性者10例,检测灵敏度为85.5%,特异性为75.0%,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47.4%,检测准确率为84.0%。经腹超声检查髂总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相符者18例,其中均为阳性者15例,假阳者1例,均为阴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检测灵敏度为88.2%,特异性为75.0%,阳性预测值为93.8%,阴性预测值为60.0%,检测准确率为85.7%。结论采用多普勒彩超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诊断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重复性好、价格低廉且准确率较高等优点,在宫颈癌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高危人群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筛查对诊断小肝细胞癌的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常规超声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对81例属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患者进行间隔为3个月的定期筛查,比较常规超声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肝细胞癌检出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另外,比较了已经确诊的56例小肝细胞癌患者和11例肝结节患者的回声模式和血流指数。比较不同体积肝癌的检出率和血流指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筛查是在检测敏感性、阴性检测率和符合率上都显著优于常规超声法(P<0.05),显示出更好的诊断性能。肝癌患者的病灶回声模式与肝结节患者差异显著,P<0.05。肝癌组病灶内或周围的最大血流速度和血流指数大于肝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癌组肝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和血流指数大于肝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cm的肝癌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对及早诊断小肝细胞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35例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仅行钼靶X线检查,39例给予联合检查。结果108例乳腺癌患者中,59例左乳、49例右乳,均为单侧发病,平均直径(2.7±0.4)cm;病理类型:2例导管内癌、106例浸润性非特殊癌。与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相比,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漏诊率显著降低,P<0.05;与钼靶X线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异常血管征或血流信号、腋窝淋巴结肿大方面的诊断率均明显提高,但对微小钙化的诊断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各有优势,但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甲状腺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均接受PTMC手术,统计术后1年内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比较复发和转移患者与无复发或转移患者术前淋巴结超声图像特征、Vmax及RI等,并分析患者术前淋巴结超声图像特征、Vmax及RI等对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甲状腺癌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40.00%(34/85)和35.29%(30/85)。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患者可见淋巴门发生率低于无复发或转移患者,Vmax、RI、淋巴结囊性变发生率及钙化发生率则高于无复发或转移患者(P<0.05)。淋巴门、Vmax、RI、淋巴结囊性变、钙化等联合预测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准确性均较高。结论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联合预测PTMC术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价值良好,出现淋巴门不可见、Vmax较高、RI较高、淋巴结囊性变、钙化等的甲状腺癌患者PTMC术后需警惕其复发和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技术在深部神经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深部神经胶质瘤且具有手术指征的30例,且这30例患者均应用了彩色超声多普勒导航技术,术前对患者进行了MRI和CT检查定位,进行开颅,暴露出硬脑膜后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深部神经胶质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大小及周围血供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放置明胶引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路径,并实时监控、评估病灶切除情况,术后行头颅MRI和CT检查,与术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疗效,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未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全切率。结果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的超声显像具有不同的特征,采用术中超声导航的30例患者的病变均能够准确定位,术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可以明显缩短深部神经胶质瘤的手术时间及提高全切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可以显著缩短深部神经胶质瘤显微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并且可以做到实时监控,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US)联合螺旋CT在评估和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HFUS、CT以及HFUS联合CT对其病理组织学进行诊断、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侧Vmax、Vmin以及RI[(30.30±7.56)cm/s、(5.90±1.25)cm/s、(0.78±0.12)],均显著大于无肿瘤侧[分别为(17.22±6.52)cm/s、(3.17±0.54)cm/s、(0.55±0.09)](P<0.05);HFUS、CT以及HFUS联合CT病灶显示率分别为76.00%、78.00%及94.00%,前两种检查方法病灶显示率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查组(P<0.05);HFUS、CT检查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均匀密度/回声及钙化病灶显示率,均显著低于HFUS联合CT检查显示率(P<0.05)。结论 HFUS联合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病灶准确率显著高于HFUS、CT诊断率,在临床诊断及评估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二维超声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结果在9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经高频超声确诊甲状腺癌90例(95.74%),其中乳头状癌67例、滤泡状腺癌16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2例;误诊4例(4.26%),误诊为甲状腺瘤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观察组患者的周边无回声、内部低回声、边界不清、微钙化灶、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2~3级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PSV、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图像具有低回声、边界不清、微小钙化、高PSV和高RI的特点,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