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9月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在B超声监护下完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手术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一例手术并发症。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09例,宫腔镜诊断正确率91%应用宫腔镜治疗,月经增多有效率82%,阴道不规则流血有效率100%。结论:B超声监护下诊断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的绝经患者,分析宫腔镜组(90例)与诊刮组(70例)的手术指征、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诊断等。结果:宫腔镜与诊刮术相比,在超声提示内膜厚或宫腔占位的患者中均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其中6例宫腔镜诊为内膜恶性病变的患者,腹水中未找到瘤细胞。结论:宫腔镜损伤小、阳性检出率高,不易造成肿瘤细胞的盆、腹腔扩散,适宜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应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研究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月经失血图(RBAC)评分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BAC评分低于对照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RI、PI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施行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6 7例 ,且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手术时间 ( 19 39± 0 4 8)min ,出血量 ( 33 5 7± 0 6 8)mL。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者 4 1例 ( 6 1 19% )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系数 ,随访无复发。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polyp ,EP)是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宫腔镜检查术的运用 ,EP的检出率增高。本文通过总结 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并与 38例绝经后萎缩性子宫内膜患者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与体重指数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自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7月 ,宫腔镜检查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6 8例 ,根据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结果 30例为子宫内膜息肉(EP组 ) ,年龄 47~ 80岁 ,平均年龄 (6 4 4± 7 79)岁 ,其中≥ 6 0岁者 19例 (6 …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黄体酮胶囊联合宫腔镜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试验组(78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冷刀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黄体酮胶囊联合宫腔镜冷刀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月经情况、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月经失血图评分低于对照组,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胶囊联合宫腔镜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月经量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各类宫腔镜手术 10 9例 ,其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15例、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 94例。 10 9例中合并月经紊乱 84例、贫血 34例、痛经 16例、原发不孕 3例、继发不孕 2例。患者年龄 2 6~ 73岁 ,平均 (45± 9)岁 ;随访时间 3~ 2 2个月 ,平均 (12± 5 )个月。月经紊乱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填写月经失血图以评估月经血量。结果  10 9例中 ,单纯息肉切除 35例 ,息肉切除同时浅层内膜切除 9例 ,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切除 6 3例 ,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剥除 2例。 84例月经紊乱者术后闭经 14例、阴道点滴出血 2 6例 ,其余 4 4例月经血量均较术前减少。 34例术前贫血患者 ,术后 1个月血红蛋白即恢复正常。 16例痛经者术后 7例症状消失、7例缓解、2例加重。 5例不孕者术后 4例妊娠。 15例绝经后患者术后无异常出血。结论 有月经改变且无生育要求者 ,息肉切除同时应行子宫内膜电切术 ,可避免息肉复发 ;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可行单纯息肉切除 ,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 ,应同时行浅层内膜切除 ;绝经后患者 ,可行单纯息肉切除 ,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 ,应同时行子宫内膜剥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在宫腔镜下最佳的切除方式。方法 选取6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研究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总出血量、月经恢复正常情况、术后子宫内膜情况、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体温、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总出血量、月经恢复正常率分别为19.4%、96.8%,均高于对照组的3.2%、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分型中研究组A型内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妇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782例宫腔镜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的临床及病例资料。结果:782例中,术后病例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596例,粘膜下肌瘤8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8例,恶性肿瘤10例,不全纵隔10例,息肉样腺肌病6例;绝经前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更容易发生病理结果异常。结论:宫腔镜下组织活检术及内膜息肉电切术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loyps,EMP)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不规则阴道流血。EMP恶变率为0.2%~0.4%,须及时治疗。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开始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宫腔镜对229例EMP患者进行诊断和电凝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述期间我院采用超声宫腔镜对229例EMP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37岁。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病变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信号,以往常规诊断方法是诊断性刮宫,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但盲目进行宫腔镜检查会增加宫腔感染的机会和患者的负担。我们对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5mm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检查,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尤其是子宫内膜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2000年 5月至 2003年 12月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160例, 50 ~70岁,平均 60岁,全部病例均未用激素替代疗法,合并糖尿病 4例、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s)发生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9例经宫腔镜病理确诊为EMPs的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471例)和非典型增生/恶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者11例(2.20%,11/489),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7例(1.43%,7/489)。单因素分析的各临床因素中,绝经≥10年(OR=15.60,95%CI:2.05~118.57)和绝经后出血(OR=4.08,95%CI:1.31~12.70)是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绝经≥10年和有绝经后出血症状是发生癌前病变和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随机选取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宫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并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孕激素治疗,将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月经量和月经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21±5.1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89±9.43)ml,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另外,和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的月经量和月经期都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宫腔镜下实施切除术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孕激素的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息肉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疾病,在绝经后出血中起显著作用,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尽管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仍有13%的病例会发生恶变。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子宫内膜修复或脱落过程的异常。通常认为这个生长过程由增殖和凋亡两个相关的部分组成,而在子宫内膜息肉中,增殖和凋亡过程均可受到干扰。在子宫内膜中,雌、孕激素是众所周知的增殖和分化的调节剂,主要通过各自的受体表达。在激素替代治疗(HRT)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超声波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上的价值,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某医院进行妇科检查的患者1338例,患者均进行超声、宫腔镜及诊刮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超声波和宫腔镜的诊断结果与之进行比较。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28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分别为61.21%、91.87%、0.53;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分别为95.33%、99.23%、0.95,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和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比较中,超声波的检出率为61.45%,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出率为99.30%,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是一种无创伤、操作简单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筛查手段,但漏诊率偏高。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高,准确且直观,但操作较繁杂。超声波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可弥补各自的缺陷,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测定宫腔镜是否改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MP)的检出和摘除率,对1997年9月~1998年2月间有子宫出血或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EM)增厚(厚度>8 mm),或有上述两项,临床上怀疑EM恶性病变的绝经后患者,征得其同意后列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刮宫前后作前瞻性宫腔镜研究。为了确保宫腔镜与刮宫术之间敏感性有可比性,规定这两项操作各有专人来作。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程序定为先由特定的医生A作首次宫腔镜检查,不宣布检查结果。然后,由第二手术组指定的医生B作刮宫术,接着由其使用Randall息肉钳(EF)。随后是医生A作第2次宫腔镜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效果显著,在手术指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方面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逐渐增多。有学者建议,行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以便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绝经后无阴道出血等症状而仅B超检查发现的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的病理性变化少,恶性病变更少[1-4]。因此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行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意见尚不一致。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16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手术证实的 2 2例绝经后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 4 7~ 6 5岁 ,平均 5 5 .6± 4 .8岁。主要症状有盆腔包块 15例 ,绝经后阴道流血 9例 ,阴道分泌物增多2例 ,慢性盆腔疼痛 1例。 19例 (86 .4 % )术前误诊。 2 2例均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I、II期 3例 ,III、IV期 19例。术后病理证实合并子宫肌瘤 13例 ,子宫腺肌病 7例 ,子宫内膜癌 2例 ,卵巢癌 1例。随诊时间超过 6个月的有 12例 ,其中HRT者 7例均无复发。结论 :绝经后内异症很可能是绝经前就存在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常与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同时存在 ,易于漏诊。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是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