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荷瘤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8含量的影响,探讨针灸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6只,采用种植S 180肉瘤,复制移植瘤模型,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CTX荷瘤小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针刺及艾灸"大椎"及双侧"膈俞""肾俞""足三里",均每日治疗1次,其中8只治疗3d,另外8只治疗5d。尾静脉取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计算小鼠脾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结果:注射CTX后,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受损,脾脏指数下降,血清IL-18的含量以及白细胞数降低(P0.05)。治疗5d后,针刺组及艾灸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艾灸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针刺组血清IL-7高于模型组,治疗5d后,仍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治疗3d和5d,针刺组血清IL-18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结论:提高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各种免疫细胞的成熟,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是针刺减轻烷化剂CTX对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对白介素-8、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变化及其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组6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消心痛,30mg,1次/d口服)与治疗组(银杏叶片加入消心痛,30mg,1次/d口服),治疗前后静脉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8和IL-10表达。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IL-8与IL-1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8表达下调(P<0.05),IL-10的表达上调(P<0.05);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可能是通过下调IL-8表达,上调IL-10表达,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与内皮细胞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湖南中医杂志》2014,(4):64-64
爱尔兰研究人员2日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有望用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这是治疗老年人常见眼病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白介素-18(IL-18)的影响及治疗NAFLD的机制。方法: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3只,空白组11只。造模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5周制备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电针组针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5V),非穴组针刺大鼠尾巴中1/3段随机4处,每日治疗1次,连续4周。采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S),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匀浆IL-18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针刺4周后,模型组FBS、FINS、FIRI、肝组织和血清IL-18与空白组比较都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电针组FBS、FINS、FIRI、肝组织匀浆IL-18和血清IL-18与模型组比较都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肝组织内脂肪性变减轻;非穴组FBS、FINS、FIRI、肝组织匀浆IL-18和血清IL-18与模型组比较变化都不明显(P>0.05),非穴组肝组织内脂肪性变无明显改善。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肝组织及血清IL-18,阻断多糖攻击肝脏所致的损伤作用,改善肝脏功能,而实现对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比值的影响.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高剂量治疗组、槲皮素低剂量治疗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并用槲皮素高[300mg/(kg·d)]、低剂量[75 mg/(kg·d)]进行干预治疗,分别于给药后4周、8周、12周末,检测大鼠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并进一步检测给药后8周末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空腹血糖(FBS)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IL-10从第4周开始即有明显升高(P<0.01),而且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槲皮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高、低剂量组从第4周开始即明显降低(P<0.01);但各时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槲皮素灌胃治疗8周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FBS、FINS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血清TG、MDA仅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有统计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IL-18/IL-10和大鼠血清TG、MDA、HOMA-IR呈正相关(r>0,P<0.01或P<0.05).结论 血清IL-18、IL-10比值与NAFLD发生和病程密切相关,提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NAFL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槲皮素可降低NAFLD大鼠血清IL-18/IL-10、TG、MDA、FBS、FINS和HOMA-IR,影响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脂质过氧化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观察组)hs—CRP和IL-6水平,分别与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各4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与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hs—CRP和IL-6水平增高,对预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情螽口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堵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探讨其在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28例脑梗塞患者根据IMT分为I组(IMT~0.92mm)128例、Ⅱ组(0.92mm〈IMT≤2.00mm)117例、Ⅲ组(IMT≥2.OOmm)83例,以6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IL-6、IL-18及IMT的差异,研究IL-6、IL—18与IMT的相关性,并比较脑梗塞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IL-6、IL-18的变化,研究IL-6、IL-18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四组IMT、IL-6、IL-1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28例ACI患者中IMT与IL-6呈正相关(r=0.591,P〈0.05),与IL-18也呈正相关(r=0.643,P〈0.05),ACI患者IL-6、IL-18缓解期与急性期比较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6、IL-18与IMT呈现的-致性,提示在ACI疾病风险的预测上,IL-6、IL-18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银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其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每期30例,均以消银汤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1剂/d。同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人为对照。分别检测银屑病各期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清中白介素18的含量。结果:经消银汤治疗后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退行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期患者之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最低。结论:消银汤可降低血清中IL-18的水平,使银屑病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罗格列酮和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罗格列酮组,采用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及高脂饮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8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主动脉粥样斑块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血清白介素-18水平、主动脉粥样斑块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IL-18和主动脉粥样斑块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IL-18、hs-CRP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作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然而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与白介素18(IL-18)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性的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中医证型与白介素-2受体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提炼,并归类整理。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客观免疫指标IL-2R与中医证型肺经伏热、肾阳不足、脾气虚弱、肺气虚寒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观察IL-2受体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找有助于临床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介素(IL)-6和IL-13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和柴芍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家兔新鲜结肠黏膜制备抗原乳化液,分别于造模第1,10,17,24天注射于大鼠的双侧足跖、腹股沟及背部,造模第2天分组ig,正常组与模型组按照10 mL·kg-1蒸馏水ig;四逆散组按照1.75 g·kg-1四逆散溶液ig;柴芍枳组按照1.31 g·kg-1ig;柴芍组按照0.88 g·kg-1ig;第29天ig后,取材,处死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和IL-13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163.64±22.17)μg·L-1明显高于正常组(59.80±11.72)μg·L-1,(P<0.05),IL-13(78.64±12.66)μg·L-1显著低于正常组(616.00±133.80)μg·L-1,(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含量(73.00±9.92)μg·L-1,明显增加IL-13含量(264.89±128.05)μg·L-1(P<0.05);去掉甘草的柴芍枳配伍只降低大鼠血清IL-6含量(131.75±31.93)μg·L-1(P<0.05),对IL-13含量无明显影响;而柴芍配伍对IL-6,IL-13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四逆散干预实验性UC的机制与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有关,对实验性UC大鼠血清IL-6,IL-13的影响以四逆散全方作用最佳,而方中柴芍的君臣配伍并未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对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52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同日给予黄芪及其有效部位(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酮糖组、酮苷组、糖苷组、酮糖苷组)干预。第30d检测血糖,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ELISA法)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血清IL-1β水平上升,IL-4下降(P0.05);黄酮组、酮糖组、酮苷组血糖降低,血清IL-1β水平下降,血清IL-4水平升高;黄芪组、酮糖苷组可降低血糖,升高血清IL-4水平(P0.05)。结论:黄芪黄酮具有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作用,推测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IL-1β、上调IL-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A,频率2Hz/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血液理化指标、分子遗传水平等方面,综述冠心病血瘀证的实质研究及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目前对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已在血液理化指标与分子遗传水平上有所收获,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并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白介素18的含量.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58例,根据临床尿检结果分为单纯性紫癜组30例和紫癜性肾炎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白介素18的血清水平,并统计进行分析.结果:单纯性紫癜组及紫癜性肾炎组白介素18的检出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紫癜性肾炎组的血清白介素18水平高于单纯性紫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中有较高的白介素18表达;白介素18的表达与患儿的肾脏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14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采集造影前血标本以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清Lp-PLA2、IL-18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与AMI组hs-CRP水平和外周血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SAP组(P〈0.05);AMI组与UAP组血清Lp-PL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SAP组(P〈0.05),在校正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二变量相关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Lp-PLA2水平与IL-18、WBC水平呈正相关(r=0.735、0.265,P〈0.001),与hs-CRP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 Lp-PLA2可能协同其他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冠心病新的炎症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程辉  蔡鑫 《中医药研究》2010,(4):475-476
白细胞介素(IL)-6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致炎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参与炎性损伤全过程,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化和加速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等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炎症贯穿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循环中的炎性标志物可能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其中IL-6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