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附子的应用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附子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蹊瓣,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附子在中药学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药物,特别是在云南,名医吴佩衡被称之为“吴附子”。  相似文献   

2.
附子的应用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附子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躃,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附子在中药学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药物,特别是在云南,名医吴佩衡被称之为吴附子.吴老把附子做为中药十大主帅之首,治疗各种疑难顽证药到病除,为应用附子治疗多种疾病开创了先河.笔者在20多年临床诊疗中,学习前辈经验,应用附子治疗内科杂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 糖尿病赵某 ,女 ,5 6岁。主诉 :视力模糊、口干、乏力二月余。经查 :尿糖 ( ) ,空腹血糖 11 2mmol/L ,肝肾功能正常 ,血压 15 0 / 90mmHg。舌质红苔少 ,脉细略数。诊断为糖尿病。以脏阴燥热论治 ,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处方 :生黄芪4 5 g ,山药、花粉、生石膏各 30g ,生地、苍术各 15 g ,玄参、地骨皮、石斛各 12 g ,五味子、金樱子各 10 g ,生大黄 2g。 5剂 ,水煎服 ,每日 1剂。另服消渴丸 10粒 ,每日 3次。二诊 ,自觉视力较前清晰 ,血糖 7 6mmol/L ,尿糖阴性。前方既效 ,守方再进 7剂 ,消渴丸减为 5粒 ,每日 3次 ,并予杞菊地黄口…  相似文献   

4.
李维华  傅以才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63-1164
温胆汤原载于《千金方》,由半夏、橘皮、枳实、茯苓、竹茹、甘草等组成,具有除湿化痰、清胆和胃、降逆止吐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惊悸不宁,虚烦不眠,眩晕呕吐,呃逆癫痫等症。笔者根据其所主病机,用于治疗中风、胸痹、喘证、眩晕等内科急症,每获效验。现举例案于下。1中风-中经络杨某,男性,50岁,2005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形体丰腴,素以膏粱,烟酒自奉,10日前出现头晕目眩,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右侧肢体偏瘫等症,曾在当地卫生室输液治疗,好转不著,延余诊治。症见患者右侧肢体瘫痪,口角歪斜,语言謇涩,神情略呆,纳差,腹胀便溏,舌苔黄腻,…  相似文献   

5.
金匮胶艾汤化裁而来的局方四物汤由当归、白芍、熟地、川芎所组成 ,主治妇人月经不调 ,笔者用治血虚阴亏的证候 ,取四物汤加味治疗收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以飨同道其用。1 盗汗 (植物神经紊乱 )李某 ,女 ,39岁 ,医务人员。 1996年 2月 2 1日延诊 ,头晕纳减 ,月经提前 4、5d来潮 ,量多已有半年余 ,近 10余天咳嗽 ,咯痰少 ,寐则汗出周身 ,醒后自止而畏寒 ,舌淡红 ,薄白苔 ,脉沉细 ,经X光摄胸片及实验室等检查无异常 ,诊断 :植物神经紊乱。辨属 :血虚阴亏 ,遂投方 :当归 2 0g ,川芎 15g ,白芍 2 0g ,熟地 15g ,桑叶 5 0g ,日 1剂 ,水煎…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证而设。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消遥散加减治疗内科杂症,收效显著,现举验案如下。1震颤杨某,女,37岁,2006年5月初诊。诉因情志因素致四肢、头部不自主颤动10余天,伴肢软,失眠,记忆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曾于2000年有类似发作史,经治数月后缓解。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辨证为风阳内动,筋脉失养。治以平肝潜阳。处方:柴胡、白术、白芍、茯苓、当归、远志、山药、菟丝子、炒酸枣仁、大枣各15g,生龙骨、牡蛎(先煎)各30g,炙甘草10g。连服10剂,患者自觉四肢及头部颤动消失,夜寐安,肢体活动有力。上方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发。2郁病李某,女,53岁,2006年6月初诊。一年前因焦虑过度,始发不寐,喜动,持续2~3天后,又出现嗜睡、纳差、倦怠、乏力、懒言、反应迟钝,20余天后,又渐能饮食,出现兴奋、多食、好动、夜寐困难等症,如此每月反复,曾多方诊治无效。患者既往性情急躁,月经不规律年余。否认有脑外伤及精神病史。头颅CT、经颅多普勒等检查无异常。刻见:四肢酸软,时时欲寐,纳差,神疲,夜寐多梦,反应迟钝,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健脾。...  相似文献   

7.
8.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人参、黄芪、当归、白术、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能,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为临床常用补益方。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内科杂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晶  李桂芬  张任城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38-1238
张任城临证喜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内科杂证。历代医家认为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肝肾阴虚之方,可用于肾阴虚诸症如盗汗,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咳嗽、浮肿、咽痛、不寐等。张师应用此方并不拘于肾阴虚,而是从肾的病理生理考虑。1补益肾阴阴中求阳《内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  相似文献   

10.
傅云其 《中医杂志》2008,49(10):882-883
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形成表里络属的关系,沟通了表里内外的关系,密切了脏腑与表里两经的联系.笔者在临床中以表里经荥穴合用为主治疗内科杂症,疗效颇佳,现将验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文  吕伟华  庞龙 《山西中医》2011,27(3):47-47
笔者辨证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属痰热为患的内科杂病,疗效满意,今介绍如下。1中风王某某,男,68岁,1998年7月28日初诊。突发言语謇涩,半身不遂3个月。刻诊:患者昏睡,形体肥胖,气粗口臭,时而口唇颤动,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测血压195/105 mmHg。诊为中风,证属痰浊内阻,风阳上扰。治以清化痰热,熄风通络。药用:黄连、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且疗效显著。高新彦教授临证运用时强调须谨守病机,准确辨证,做到法随证立,方随法出,方证合拍,灵活加减,方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连温胆汤出自孙思邈的《千金方》 ,具有清热除烦、燥湿化痰之功。笔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内科杂症 ,收效满意。兹举案四则 ,以飨同道。1 失眠症樊某 ,男 ,79岁 ,1 992年 1 0月 2 0日初诊。半月前感冒后 ,出现心烦 ,夜不成寐 ,或寐不实 ,头昏头晕 ,胸闷气短 ,咳嗽 ,痰黄难咯 ,纳呆 ,溲黄 ,便干 ,不发热 ,舌偏红、苔腻微黄 ,脉弦滑。查体 :BP 1 3 0 /80mmHg;两肺呼吸音偏低 ,无干、湿罗音。入院前曾予抗生素、安定等治疗 ,效微。诊为“不寐”、“咳嗽”。此证属痰热内蕴 ,扰动心神 ,肺失清肃。治以清化痰热 ,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 …  相似文献   

14.
柴胡温胆汤治例及体会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432100)黄传健谅恐证张××,女,12岁,1988年8月10日就诊。患儿于十天前因晚上与同伴捉迷藏而受惊吓,至夜间睡眠中突然惊叫,语无伦次,言所未见物。观其面色萎黄,目光呆滞,神情恐惧,紧抱其父,舌质淡红,...  相似文献   

15.
王斌 《西部中医药》2011,24(4):57-58
<内经>中所阐述的诊疗学理论十分丰富,运用<内经>经典理论指导实践,能明确临证思路和方法,可显著提高中医治疗内科杂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方证治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娟 《河北中医》2005,27(10):786-787
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临床应用广泛。然因其世代相传,广被先贤发挥活用,主治繁杂,临证之时常有“温”、“清”之惑,是故笔者溯源逐本,以求制方之精要。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其功效主要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郁化热、胃失和降之痰热内扰诸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从辨证论治原则出发,对温胆汤的实际应用进行举例说明,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温胆汤治癫狂黑龙江中医学院王美君,任为民黑龙省五常市医院何媛,钟丽秋温胆汤一方(半夏、陈皮、基苓、甘草、枳实、竹茹)首创于唐·孙思邈之《备急千金要方》,用于治疗大病后胆寒不眠之症。然后世方书记载,对此说均有发挥,如汪昂《医方集解》指出:“胆为清净之府...  相似文献   

20.
刘燕池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淑然  刘晓燕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36-1237
介绍刘燕池博导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抑郁证、神经衰弱、幻视、酒精肝、急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6个验案,予以分析、示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