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其病因主要为手术后幽门缺失,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笔者以疏肝利胆、降逆和胃为主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是指未进行外科手术,幽门解剖结构完好的患者,由于胃排空异常,或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胆囊功能障碍等原因,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内,在胃酸的协同作用下,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氢离子向上皮细胞内反渗,从而使胃黏膜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的疾病。临床上治疗PBRG尚无特效药,治疗方案也无统一标准,中医药  相似文献   

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反流性胃炎具有疏理肝气、活血行气、消除胀满、制酸止痛,促进胃肠蠕动和胃黏膜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他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特别是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多以口苦,烧心,恶心,腹痛腹胀等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气犯脾,肝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水饮停滞胃脘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与本,本于阴阳"。故朱曙东主任在治疗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吸烟酗酒诱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幽门正常动力功能失调,以致胆汁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症病变,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灼热痛、呕吐、嗳气饱胀、口苦泛酸、嘈杂、食欲不振等,部分伴有胆道疾患,或发生于胃或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导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平板掺入法测定了胃舒胶囊及其主要成分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制备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上观察了胃舒胶囊在体内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胃黏膜修复的作用。结果:胃舒胶囊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 IC)为0.00298(g/m l)。在体内,可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有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结论: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散在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斑点,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烧心、口苦、呕吐酸水、嗳气、嘈杂、纳呆、黑便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黏液呈黄绿色、胃幽门胆汁反流。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一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目前西医对该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笔者在门诊运用安胃汤治疗肝气郁结、胆失疏泄、胃失和降型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康颗粒对大鼠胃溃疡及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应激、幽门结扎、口服乙醇致大鼠胃溃疡及胃黏膜损伤,观察胃康颗粒3个剂量组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胃康颗粒能明显对抗大鼠应激型溃疡、结扎胃幽门型溃疡,对乙醇所致大鼠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大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生成。结论胃康颗粒对胃黏膜损伤确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胃壁血循环、提高PGE2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龙舟 《中医临床研究》2012,4(3):89+91-89,91
胆汁返流性胃炎,也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炎症性病变,本病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约占胃病的30%左右,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陈宝玲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17-1718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人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人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一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  相似文献   

15.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入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1病因病机胆汁返流性胃炎常有明显而持久的上腹部不适或灼…  相似文献   

16.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散在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斑点,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烧心、口苦、呕吐酸水、嗳气、嘈杂、纳呆、黑便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黏液呈黄绿色、胃幽门胆汁反流.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笔者近年来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贾元博 《新中医》2008,40(1):103-10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手术后幽门缺失,导致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现代医学主要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治疗.笔者采用柴胡系列方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形态学观察示胃黏膜坏死脱落增多。疏肝和胃丸组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形态学观察示胃黏膜坏死脱落程度较低。结论:疏肝和胃丸可有效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海 《新中医》2006,38(1):78-7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胆失通降证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渍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形态学观察示胃黏膜坏死脱落增多。疏肝和胃丸组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形态学观察示胃黏膜坏死脱落程度较低。结论:疏肝和胃丸可有效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