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卫生部将医院感染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显示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院內感染控制的研究工作,努力降低院內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医院的一项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2.
绿脓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引起医院内感染中也有相当比例。本文对1993年9~10月在我院外一病房发生的一起绿脓杆菌所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的流行情况作了调查,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病历资料 (2)病原学检查 标本来源:采取外科病房中外伤病人创面分泌物和手标本,同病房部分病人切口分泌物及手标本,病房医务人员的手样标本,外环境可疑物(病房空气细菌培养、换药室细菌培养、桌面、敷料、器械等)。 采样方法:采用棉拭子涂擦法及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暴露法。 (3)实验方法:根据常规培养方法,进行绿脓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2.结果  相似文献   

3.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是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它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目前日益增多,近年我市也曾有发生,现将我市某医院儿科病房婴儿室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腹泻病的流行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院的交叉感染是一个直接影响医护质量、床位使用、床位周转、经费开支、药品消耗等一系列涉及医院质量指标、效率指标的因素。所以抓好医院内防止交叉感染的问题,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患病住院乃人之常事,但是在一般人心目中,以为医院一定是绝对干净的地方。其实,医院由于病人集中,流动性较大,疾病种类又特别繁多,因而其污染程度较其他公共场所要严重得多。虽然许多诊断治疗措施是为疾病诊疗所必需,但也会增加感染或感染传播机会。因此,病人住院以后,要预防以下三种细菌的侵袭。 ●污染菌 由于医院人群聚集,空气和物体表面经常有来自病人和家属从院外带入细菌的污染。比如,肠球菌、金葡菌、链球菌、梭芽胞杆菌等在干燥条件下能存活好多天;沙霉菌、黄杆菌、克霉白杆  相似文献   

6.
<正>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承诺到2012年消除麻疹,但麻疹仍持续高发[1]。经过多年监测和调查发现,疫苗时代麻疹疫情与医院内交叉感染密切相关,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05-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2008年以来的323例疑似麻疹病例进行调查,经血清学检测核实分为麻疹确诊病例与排除病例,对比相关指标。以2010-2012年报告的14岁以下实验室确诊  相似文献   

7.
8.
医院是各种致病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创伤科更是如此.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现将我院创伤科对控制交叉感染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对医院内交叉感染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2.50%NaCl水溶液,电解氧化还原位为1145 mV、pH值为2.78的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溶液,试验温度为(20±2)℃,对微生物杀灭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该溶液3 min对试验菌杀灭率均达到99.99%以上,将玻片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原性完全破坏。结论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对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翠芹 《中国校医》2010,24(5):399-400
医院感染的发生,影响着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本院是1所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三甲综合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即使是SARS、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侵袭,也未发生任何交叉感染的爆发及流行。现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级卫生部门对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问题十分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医院被监测部门是否符合医院感染管理中所要求的指标,仅就两院的门诊和病房处置室、换药室、手术室及候诊大厅  相似文献   

12.
1993年9月,沈阳市妇婴医院49名新生儿感染柯萨奇B族病毒,15名鲜活的婴儿夭折于非命。1998年4月,深圳市妇儿医院148人被“龟型分歧轩茸脓肿亚型”病菌感染。引起卫生部的高度重视。医院.人间的圣殿。救人的地方怎能让魔鬼与走使共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多种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多种新型诊断、治疗技术的开展,医院内感染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此,积极控制院内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主要课题和内容,消毒隔离工作的成败,决定着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高低。我院把消毒隔离工作做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来抓,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图书馆的图书污染状况,探讨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途径;呼吁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引起足够重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分析医院图书馆的书刊污染状况,根据具体原因提出防护对策,包括对馆内环境及书刊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图书流通管理,为特殊科室组建袖珍书库等.结果 医院图书馆的读者有其特殊性,图书的污染甚于其他普通图书馆,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很有必要.结论 医院图书馆书刊污染较为严重,应进行定期消毒;以利于保护读者、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2月25日~1996年2月2日,白山市某医院58名精神病患者中发生细菌性痢疾流行,时间长达一月之久。住院患者发病28名,患病率达48.28%,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检验结果证实,此次细菌性痢疾流行,属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所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纳米银有助于消除医院中的交叉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银粒子有助于消除医院中的交叉感染。有报道称,美国每年约有两百万病人遭受与医院相关的感染,约有九万人因感染而死去。与医院相关的感染约有一半与进入人体的导管以及其它的医疗器械有关。微生物可以在这些器械的表面生长出粘性的生物膜,这就成了细菌侵入人体深部的阶梯。在美国,治疗每个受这种感染的病人的费用为4万7千美元。人类很早就知道银能杀菌,在欧洲,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用银来消除感染和对付腐败。那么,如果能将银的纳米粒子覆盖在医疗器械的表面上,就能抵抗细菌感染。但此包覆工艺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在高真空,甚至高温条件下进行,设备笨重,成本很高,而且常常与塑料这样的材料不相容。  相似文献   

17.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房内交叉感染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为探讨轮状病毒 (Rv)性肠炎在医院病房内的交叉感染频率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小儿肠炎患儿便、咽分泌物、患儿应用的床单及门拉手等进行 Rv- RNA检测。结果 收住于肠炎病房内 6 0例肠炎患儿入院日 Rv- RNA检出率为 4 0 .0 0 % ,3d后复检阳性率为 5 3.33% ,P<0 .0 5 ,入院日 Rv-RNA阴性病例与非肠炎病房阴性病例所用床单 ,3d后阳性率分别为 38.89%及 5 .0 0 % ,P<0 .0 5 ;肠炎与非肠炎病房门拉手 Rv- RNA检出率分别为 82 .35 %及 2 3.0 8% ,P<0 .0 1;消毒 1d与消毒 3d,尚未应用的床单 Rv- RNA检出率分别为 11.11%及 10 .0 0 % ,P>0 .0 5。结论  Rv性肠炎占小儿肠炎的 (40 .0 0± 6 .32 ) % ,入院 3d后较入院日同病房患儿 Rv- RNA检出率高 13.33% ;感染因素有 :污染的床单 ,病房门拉手 ;据 AR%值计算结果提示 ,如将 Rv- RNA阳性病例单独收治一个病室 ,易感儿可在原患病率基础上 ,下降 4 1.76 % ;如能根据 Rv- RNA阴性、阳性分别收治患儿 ,床单、门拉手污染率可在原污染率的基础上 ,分别下降 91.73%及 93.6 0 %。  相似文献   

18.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期间,多数大型医院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等越来越重视。但从许多个体社区诊所的实际状况看,仍潜伏着不少安全隐患。尤其是客观因素如:气温的变化、病毒和细菌的变异等,都可导致流行性疾病。所以如何有效地避免社区服务站内的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安全,依然是所有的医疗机构应当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期间,多数大型医院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等越来越重视.但从许多个体社区诊所的实际状况看,仍潜伏着不少安全隐患.尤其是客观因素如:气温的变化、病毒和细菌的变异等,都可导致流行性疾病.所以如何有效地避免社区服务站内的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安全,依然是所有的医疗机构应当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医院图书馆书刊交叉感染及消毒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医院图书馆的特殊性,了解书刊在借阅流动环节中所引发的隐性交叉感染,探讨并实施有效的预防管理及消毒措施.方法 分析引起交叉感染的诸多因素,采取切实有效方法 进行消毒,清除病原微生物.结果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进一步掌握书刊在借阅流动环节中所引发的隐性交叉感染危害及健康病原携带者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传染源.结论 需强化预防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清除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