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观察防烧伤膏疗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药对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只小型猪背部各制备9个面积为2.54cm^2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并将创面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创面),即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以创面面积、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级治疗效果。结果 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为(0.10&;#177;0.03)cm^2,明显小于凡士林组[(0.81&;#177;0.54)cm^2,=t=-3.22,P&;lt;0.05]和空白对照组[(0.70&;#177;0.21)cm^2,t=-6.93,P&;lt;0.05];PCNA检测显示伤后7,11d各组创面组织均为强阳性表达;组织学检查表明伤后7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的创面纤维组织生长多于凡士林组和空白组,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已基本愈合,而凡士林组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 防疤烧伤膏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表现为溶解创面痂皮,促进纤维组织和表皮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观察防疤烧伤膏疗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药对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只小型猪背部各制备9个面积为2.54cm2的深II度烫伤创面,并将创面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创面),即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以创面面积、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级治疗效果。结果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为(0.10±0.03)cm2,明显小于凡士林组犤(0.81±0.54)cm2t=-3.22,P<0.05犦和空白对照组犤(0.70±0.21)cm2,t=-6.93,P<0.05犦;PCNA检测显示伤后7,11d各组创面组织均为强阳性表达;组织学检查表明伤后7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的创面纤维组织生长多于凡士林组和空白组,伤后11d防疤烧伤膏治疗组创面已基本愈合,而凡士林组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防疤烧伤膏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表现为溶解创面痂皮,促进纤维组织和表皮生长。  相似文献   

3.
防疤烧伤膏与京万红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于小型猪背部制备小面积深Ⅱ°烫伤创面,并将创面分为防疤烧伤膏治疗、京万红治疗和空白对照3组。以创面面积及创面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伤后11d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到(0.06±0.10)cm2,(0.03±0.03)cm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都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0.71±0.23)cm2,(P<0.01);伤后11d组织学检查见京万红治疗组创面均已被新生表皮覆盖,表皮生长略好于防疤烧伤膏组,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均有促进作用,且两者的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4.
防疤烧伤膏与京万红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同柱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106-3106,I004
目的 比较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于小型猪背部制备小面积深Ⅱ&#176;烫伤创面,并将创面分为防疤烧伤膏治疗、京万红治疗和空白对照3组。以创面面积及创面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伤后11d防疤烽伤膏和京万红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到(0.06&#177;0.10)cm^2,(0.03&#177;0.03)cm^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都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0.71&#177;0.23)cm^2,(P<0.01);伤后11d组织学检查见京万红治疗组创面均已被新生表皮覆盖,表皮生长略好于防疤烧伤膏组,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 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均有促进作用,且两者的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烫伤消疤软膏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影响。方法采用猪深Ⅱ度烧伤模型,创面外用烫伤消疤软膏,通过伤后不同时相点创面取材,检测烧伤创面羟脯氨酸(OHP)含量、创面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变化、创面含水量、创面愈合率及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创面外用烫伤消疤软膏后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烧伤对照组,而创面含水量、创面细胞G  相似文献   

6.
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探讨其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大鼠麻醉后,在背部脊柱两侧1.5cm处切除两个直径约1.6cm,的圆形,以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其中一个创面局部涂抹白芨胶溶液:或在背部脊拄两侧1.5cn,处各切开一约8cm长的全皮层切口,埋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海绵,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一侧注入白芨胶溶液结果:伤后3(或5),7,10,14,21d白芨治疗组创面残留面积百分率显低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25d.创面组织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也显高于对照。伤后3.5.7d白芨组伤口巨噬细胞数量也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文忠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74-3675,T004
目的 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1,3,7,14d和21d采集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中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伤区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伤区,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伤口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伤区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 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 退缩在时序上的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生肌创愈膏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 32只大鼠,分为正常创面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生肌创愈膏组,每组 8只。在大鼠背部腰椎偏上处做两个直径1.5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除正常创面组,其他大鼠通过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液+腹腔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制备感染性创面模型。待造模成功后,正常创面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换药,湿润烧伤膏组予以湿润烧伤膏纱布换药,生肌创愈膏组予以生肌创愈膏纱布换药,每天换药2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给药第 3 天、第 7 天大鼠一般情况及创面情况; 分别在给药第3天、第7天随机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通过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L-6) 含量。结果:给药第3天、第7天时,湿润烧伤膏组和生肌创愈膏组大鼠一般情况和创面生长情况均优于模型组;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生肌创愈膏组创面渗液较少,上皮爬行更明显,愈合情况更好;给药第 3天、第7天,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及生肌创愈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TNF-α、IL-6 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创面组( P<0.05) ; 给药第3天、第 7 天,与模型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及生肌创愈膏组大鼠创面组织TNF-α、IL-6含量明显下降 ( P<0. 05) ;给药第7天时,生肌创愈膏组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 ( P<0.05) 。结论:生肌创愈膏可加快组织修复,促进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 TNF-α、IL-6 表达水平,抑制创面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壳聚糖胶原生物敷料(chitosan-collagen biological dressing,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壳聚糖与鼠尾胶原分别按1:9和1:1配成敷料原液并制成CCBD A和CCBD B。以单纯胶原敷料组和自然愈合组作对照,测定伤后3、7、14、21d的创面愈合率、便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组织EGF、bFG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CCBD A、B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CCBD B组伤后3d和7d时EGF和bFGF的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 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促愈机制与使用CCBD后创面EGF和bFG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贾乐宁  程飚  苏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94-7196,i005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rhPDGF)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26只糖尿病大鼠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随机分成3组,rhPDGF治疗组,凝胶剂基质组,空白组。观察伤后3,7和14d组织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创周和创基修复细胞增殖状况。结果:伤后7d,组织学检查显示,经rhPDGF。治疗的创面伤后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rhPDGF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至(0.03&;#177;0.03)mL,明显低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0.06&;#177;0.03)mL(P&;lt;0.05)和空白对照组(0.07&;#177;0.05)mL(P&;lt;0.05)。伤后7d,rh-PDGF治疗组的创面收缩明显,再上皮化速率达到46.1%,明显高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23.2%)和空白对照组(25.6%)。伤后14d,rhPDGF治疗组再上皮化速率达到99.9%,明显高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91.7%)和空白对照组(91.30%)。同时伤后组织中各类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rhPDGF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有促修复作用,其对炎症细胞的趋化和修复细胞的增殖影响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烫伤创面给予解毒烧伤膏治疗后,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愈合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广东产成年杂种猪8只,用自制恒温恒压水浴循环烫伤仪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于猪背部两侧以98℃热水烫12s,各制作一个直径8cm的圆形创面。一侧为解毒烧伤膏治疗侧,创面外用解毒烧伤膏,1次/d,另一侧为空白对照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数据分析,分别在烫伤后第1,3.5,7,9,11天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猪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猪深Ⅱ度创面烫伤后不同时间两侧的大体观察:解毒烧伤膏治疗侧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空白对照侧提前[分别为(8.0&;#177;0.4),(10.3&;#177;0.6)d,P〈0.05]。②猪深Ⅱ度创面烫伤后不同时间两侧的病理学观察结果:伤后第1天解毒烧伤膏治疗侧开始有基底层细胞增生,第5天可见明显增生的表皮细胞,细胞胞体较大,排列紧密,由单层上皮细胞向复层上皮细胞转化,并以毛囊区附近增生活跃。而空白对照侧第2天开始有局部细胞增生,至第7天增殖明显,细胞体积较小,分布疏松,以单层上皮细胞为主。③猪深Ⅱ度创面烫伤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在解毒烧伤膏治疗侧和空白对照侧于伤后的表达均有两个高峰,空白对照侧高峰时间分别为伤后第3天和第9天,解毒烧伤膏治疗侧的第1个高峰也是伤后第3天,峰值略低于空白对照侧(17.71&;#177;3.32,17.79&;#177;3.43.t=1.37,P〉0.05),第2个高峰则位于伤后第7天,较空白对照侧明显提前(P〈0.01)。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后期主要表达在单核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亦见表达。④猪深Ⅱ度创面烫伤后不同时间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解毒烧伤膏治疗侧在伤后第1天开始表达(7.32&;#177;1.79),主要位于基底细胞.第5天显著表达(18.18&;#177;3.46),第7和9天维持高水平表达。空白对照侧在伤后第1天基本无表达(2.31&;#177;1.12),第3天表达较弱,细胞数量少.于第7天表达出现高峰(18.26&;#177;3.56),并于第9和11天维持高水平表达。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解毒烧伤膏治疗侧的表达明显早于空白对照侧(t=2.21-3.95,P〈0.01)。结论:解毒烧伤膏能够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的早期表达,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在创面修复后期的过度表达,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1,3,7,14d和21d采集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中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伤区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伤区,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伤口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伤区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退缩在时序上的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多虑平外用制剂对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的实验观察,以期了解多虑平外用制剂对瘢痕瘙痒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3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家兔15只,在家兔背部造成深Ⅱ度烧伤模型,实验组采用0.25%多虑平外用制剂,对照组应用0.9%生理盐水。家兔创面上每天涂药3次,待家兔创面愈合后停用药物。两组家兔分别在有烧伤创面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及创面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取创面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标本。采用显微计数尺计算肥大细胞数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0.25%多虑平外用制剂应用在家兔烧伤创面及创面愈合后不同时间组织中组织胺含量。根据一定时间(24 h)内动物的搔抓次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观察两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瘢痕瘙痒的情况。结果:用药后家兔实验组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家兔深Ⅱ度烧伤创面及烧伤愈合后创面不同时间组织中组织胺含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的一定时间(24 h)内的搔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虑平外用制剂对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有一定的影响,从烧伤创面早期开始用药进行烧伤瘙痒的干预是一条可以考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用凝血酶凝固成胶冻状,不仅可以黏合组织缺损处,还可以防止血小板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分泌生长因子,避免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液态重组生长因子试剂在伤口及移植区易流失易蒸发的缺点。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01/2010-01在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儿童各30例。均以左侧面部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d;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d。干预7,14d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与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情况,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7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治疗组14d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说明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儿童面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载血小板凝胶上清复合可吸收辅料对大鼠烧伤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脊背两侧各做1个直径为2 cm的深Ⅱ°创面,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别外敷载血小板凝胶上清复合可吸收敷料[A组(n=20)]、烫伤膏纱布[B组(n=20)]、生理盐水纱布[C组(n=20)]于实验的d1、d7、d14、d21更换辅料,计算创面愈合率,并与d7、d21随机处死2只大鼠作组织取材,作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A、B、C 3组创面愈合率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A组创面无渗出物、肉芽组织生长丰富,愈合后创面平整;伤后d1、d7、d14和d21愈合率分别为A组为16.60±1.70、40.90±2.57、79.25±3.02和96.67±1.36;B组为14.96±1.79、37.09±1.94、75.10±2.78和91.46±2.03;C组为13.08±2.26、35.09±2.69、72.68±2.14和88.72±3.12(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在血管生成、细胞排列等方面优于B、C组,CD31和CD68的表达比B、C 2组高。结论载血小板凝胶上清复合可吸收敷料应用于大鼠烧伤创面具有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烧伤创面的修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皮角朊细胞迁移、增殖和在相应器官的分化,通过静脉注射表皮角朊细胞,了解其在烫伤大鼠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6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完成。取38只Wistar新生鼠的表皮,采用Dispase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出角朊细胞悬液,然后用^99Tc^m标记。12只Wistar大鼠麻醉后沸水烫伤背部10s,制作20%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假伤)、烫伤0d、烫伤3d和烫伤7d组,分别在假伤后1h内、烫伤后1h内、3d和7d经尾静脉注射^99Tc^m标记的角朊细胞悬液。注射后4h,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测大鼠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胸腺、皮肤或/和创面)的放射性活度,计算出各器官放射性计数角朊细胞分布的百分率。结果:4组1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烫伤0d组、烫伤3d组和烫伤7d组大鼠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测到的放射性活度主要分布在肺脏(66.8%~77.6%),肝脏10.8%~21.5%。②烫伤7d组大鼠肾脏的放射性活度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12.2%,2.6%),皮肤或/和创面的放射性活度百分率在伤后仅略有增加(从0.64%到5.11%)。结论:经静脉注射的表皮角朊细胞主要随血循环向正常和烧伤大鼠的肺脏和肝脏迁移;烫伤后7d时角朊细胞向肾脏迁移显著增多,而向肺脏迁移有所减少。烫伤后迁移到皮肤或/和创面的角朊细胞仅略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rhPDGF)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26只糖尿病大鼠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随机分成3组,rhPDGF治疗组,凝胶剂基质组,空白组。观察伤后3,7和14d组织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创周和创基修复细胞增殖状况。结果:伤后7d,组织学检查显示,经rhPDGF治疗的创面伤后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rhPDGF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至(0.03±0.03)mL,明显低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0.06±0.03)mL(P<0.05)和空白对照组(0.07±0.05)mL(P<0.05)。伤后7d,rh-PDGF治疗组的创面收缩明显,再上皮化速率达到46.1%,明显高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23.2%)和空白对照组(25.6%)。伤后14d,rhPDGF治疗组再上皮化速率达到99.9%,明显高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91.7%)和空白对照组(91.3%)。同时伤后组织中各类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rhPDGF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有促修复作用,其对炎症细胞的趋化和修复细胞的增殖影响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壳聚糖胶原生物敷料(chitosan-collagenbiologicaldressing,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壳聚糖与鼠尾胶原分别按1:9和1:1配成敷料原液并制成CCBDA和CCBDB。以单纯胶原敷料组和自然愈合组作对照,测定伤后3、7、14、21d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组织EGF、bFG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CCBDA、B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CCBDB组伤后3d和7d时EGF和bFGF的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促愈机制与使用CCBD后创面EGF和bFG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外用在痔疮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痔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锰酸钾坐浴护理,研究组则给予中药熏洗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外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 d、3 d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研究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外用可有效缓解痔疮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蓝紫花和毫米波照射对大鼠皮肤创伤及烧伤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敏  马健  王伟  王铮  周淑梅 《中国康复》2001,16(3):132-134
目的研究蓝紫光和毫米波照射对大鼠皮肤创伤及烧伤愈合的影响,并初步了解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9只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9只,分别在其背部皮肤造成20%BSA深Ⅱ度烧伤及创伤模型,并分别用蓝紫光和毫米波对治疗组进行照射,测定烧伤3d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12d后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及创伤12d后皮肤愈合伤口的抗拉强度,另取皮肤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伤口愈合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蓝紫光和毫米波照射可以显著提高大鼠烧伤皮肤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P<0.05)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P<0.05),并可提高大鼠皮肤愈合伤口抗拉强度(P<0.05).组织病理学亦观察到经蓝紫光和毫米波照射后创伤及烧伤创面愈合更佳.结论蓝紫光和毫米波照射可通过提高大鼠皮肤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来促进大鼠皮肤创面(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