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寻找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及液体闪烁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growthfactor,K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由此推算出有效滴眼液浓度并应用于兔眼。用计算机图形分析系统计算角膜上皮愈合速率;用光镜和电镜评估愈合的质量。结果0.1~100ng/mlKGF有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增长率为27.66%~76.73%),且呈剂量依赖性(r=0.9233,P<0.001)。1μg/mlKGF滴兔眼,加速了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愈合速率,KGF组为1.77±0.23mm2/h,与对照组1.49±0.24mm2/h比较,P<0.05)。结论外源性K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其滴眼液有加速兔眼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兔眼角膜缘干细胞在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卿  孙秉基 《眼科研究》1996,14(3):149-151
利用显微手术切除+0.25N氢氧化钠溶液碱烧伤的方法制备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兔眼角膜缘干细胞在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全周角膜缘上皮切除合并角膜上皮缺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长(25.8天)。愈合后含有大量新生血管和杯状细胞,呈现结膜上皮表型。半周角膜缘上皮切除合并角膜上皮缺损组,上皮愈合时间缩短(6.3天),含有少量新生血管和杯状细胞。保留角膜缘上皮单纯角膜上皮缺损组,上皮愈合时间最短(3天),无新生血管及杯状细胞,呈角膜上皮表型。结果表明:角膜缘上皮干细胞在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是损伤后角膜上皮再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Q  Lü L  Han B  Jin T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8):679-685
目的 评价以纤维凝胶膜为载体,体外培养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制作兔眼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取对侧眼角膜缘组织进行干细胞培养,并以纤维凝胶膜为载体制成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Ⅲ组为实验组,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术,Ⅰ组移植术后观察3个月,Ⅱ组移植术后观察1个月,Ⅲ组移植术后观察2周。Ⅳ组为对照组,移植不含干细胞的凝胶膜,术后观察3个月。以角膜上皮染色、角膜混浊及新生血管3项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通过病理检查评估术后不同时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印迹细胞学检查移植前后角膜上皮的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特异性角蛋白K3、MUCSAC及转录因子p63在移植角膜上皮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角膜上皮逐渐愈合,透明度提高,新生血管减退或消失;对照组角膜呈持续混浊,上皮缺损迁延不愈,最终大量新生血管长入,上皮结膜化。临床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角膜上皮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对照组为PAS(+)的结膜细胞表型,而实验组上皮细胞PAS(-)。组织病理学显示实验组为正常角膜上皮结构,对照组为结膜化生的上皮,可见血管和杯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角膜上皮表达角膜上皮特异性角蛋白l(3(AE5),不表达结膜特异性MUCSAC,在上皮基底部表达转录因子p63。对照组上皮持续表达MUCSAC。结论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方法,可重建眼表,修复角膜上皮的损伤,抑制角膜上皮结膜化和新生血管。纤维凝胶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吸收快,透明度高,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一种较理想的移植载体材料。(中华眼科杂志.2006.42:679-685)  相似文献   

4.
自体角膜移植对角膜血管新生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早期自体角膜缘移植对碱烧伤后角膜血管新生(CNV)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用NaOH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在伤后1、3、5、7天进行自体角膜缘移植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手术组平均12.38天,对照组19天。CNV程度:手术组1 ̄2级15眼占93.755,对照组3 ̄4组4眼占100%。手术组CNV侵入角膜少,血管细小,管腔内红细胞少。结论 自体角膜缘移植可抑制CNV,促进角膜上皮的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iNOS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iNOS和VEGF蛋白的IOD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均为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5018±1.60)mm2、(86.53±2.27)mm2、(108.31±2.01)mm2和(70.04±2.85)mm2、(116.34±2.02)mm2、(151.40±058)mm2;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410.51±156.16、4395.18±165.07、3566.27±236.48和13092.53±159.42、10682.30±253.65、8582.35±371.16;iNOS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566.09±194.56、4528.03±181.15、3472.62±131.87和12618.60±196.63、10438.68±176.89、8110.68±209.19。且iNOS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98,P<0.05)。结论 iNOS和VEGF可能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氨基胍可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的产生来降低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8例角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各注射康柏西普约20μL(0.2mg)。通过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及面积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通过视力及眼压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7.83±5.64)mm2、(12.58±4.52)mm2 和(14.64±4.18)mm2,患者术后第7天和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7天视力和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7天眼压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可减少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而短期内对视力及眼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0岁,右眼视力0.12,-5.0 DS=1.2,左眼视力0.1,-3.75 DS  -1.0 DC×5°=1.2。角膜中央厚度:右574 μm,左眼585 μm,按常规行LASIK手术,角膜瓣厚度160 μm,直径为8.5 mm。术中不慎损伤右眼角膜瓣下方5∶00~7∶00位角膜瓣缘的上皮。术后左眼无异常,右眼疼痛流泪。第2天复查,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0.12,试镜无提高。损伤的角膜上皮未完全愈合,角膜瓣略向鼻侧移位,当日在表麻下行角膜瓣复位术。第3天右眼角膜上皮愈合,对位良好,…  相似文献   

8.
深低温保存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善壁  陈家祺 《眼科学报》1998,14(4):224-226
目的:评价深低温冷冻保存兔眼角膜缘干细胞活性及自体移植治疗角膜干细胞缺乏眼表疾病的疗效。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用刀片制备带2mm周边角膜和2mm球结膜的环行浅层角膜缘植片,去除余下的角膜上皮,制成角膜干细胞缺乏眼表疾病模型。角膜缘植片通过程序降温仪程序降温后-196℃深低温保存。30天和60天后作自体移植行兔眼眼表重建术。结果:角膜干细胞缺乏导致角膜上皮愈合延迟,7眼在术后22~26天愈合,平均24±1天,4眼复发性上皮糜烂;基质混浊水肿;角膜血管化,平均5±1天出现新生血管。深低温保存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移植能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平均10±2天愈合,基质混浊逐渐吸收,新生血管消退、变细,2眼消失。结论:深低温保存法能保存角膜缘干细胞活性;能随时按需为临床提供活性角膜缘材料;为临床深低温保存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眼科学报1998;14:224~226。  相似文献   

9.
早期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碱烧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角膜缘移植术在眼碱烧伤中的治疗意义。方法新西兰兔14只,1.0mol/LNaOH溶液眼前节烧伤1分钟。其中7只兔于烧伤后即实施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另7只兔为对照。术后观察1个月,取其角膜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手术组角膜上皮愈合快,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炎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轻。结论早期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碱烧伤可加速角膜上皮愈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角膜炎症反应及预防角膜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角膜缘部干细胞对角膜上皮创伤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东卿  银平章 《眼科研究》1993,11(4):233-235,T014
利用角膜缘上皮移植,结膜移植和非手术的方法分别对角膜上皮创伤伴随膜缘损伤的兔眼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膜缘上皮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短(平均8.5天),且无杯状细胞,无或极少量新生血管;结膜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延长(平均11.5天),含有杯状细胞和新生血管,非手术组形成角膜血管翳性混浊。而不件随角膜缘损伤仅有角膜中央皮皮创伤的兔眼愈合时间最短(平均3.5天),愈合后无新生血管及怀状细胞。结果证实角膜部  相似文献   

11.
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角膜缘干细胞不仅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也是结膜和角膜之间的栅栏.当化学伤和热烧伤等造成角膜表面紊乱时,常导致定胜缘干细胞的破坏,从而引起新生血管侵入或假性胬肉形成,加重角膜的损害.目前研究表明通过移植自体或异体角膜缘组织,能有效地阻碍新生血管的度入和假性胬内的形成.对某些角膜病的复明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一.历史回顾在严重化学烧伤,热烧伤眼的角膜通常广泛破坏,角膜上皮修复出现障碍,结膜上皮向内生长,不能分化为角膜上皮表型而为结膜上皮表型,容易脱落,导致角膜上皮长或慢性炎症刺激,上皮愈合延迟,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2.
培养角膜干细胞羊膜片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障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临床观察培养的角膜干细胞羊膜移植片治疗角膜缘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人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后接种生长于羊膜上,临床选择角膜缘烧伤后(碱烧伤、酸烧伤、其他化学烧伤等),角膜新生血管的患者进行干细胞羊膜片移植,术后观察角膜上皮、组织浸润和新生血管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轻,视力有一定提高,角膜缘移植片紧密贴附,角膜上皮完整,轻度基质炎性浸润,浅层新生血管减少,深层新生血管充盈减轻,睑球粘连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烧伤后角膜血管翳的途径.方法 分别采用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新鲜板层角膜移植治疗43例烧伤后角膜血管翳.结果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24例,视力增进22眼,23眼新生血管消退.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9例,全部病例新生血管未见消退,视力增进不明显.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为烧伤患者提供上皮再生来源,有效的阻止新生血管侵入角膜.  相似文献   

14.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外伤性角膜板层损伤 10眼、角膜缘碱烧伤 5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B组为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损伤、碱烧伤行结膜瓣移植术 (对照组 ) ,4 1例 4 5眼 ,其中翼状胬肉 3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 11眼、碱烧伤 4眼行结膜瓣移植术 ,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泪膜破裂恢复时间以及胬肉复发率 ,术后随诊 6~ 2 4月。结果 A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2~ 4d、BUT(6 .7± 0 .8)d ,无角膜缘新生血管生长 ,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0 ,角膜透明 ;B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5~ 7d ,BUT(7.9± 0 .5 )d ,角膜缘有 3~ 8支新血管生长 ,角膜有不同程度的云翳 ,翼状胬肉复发率 13.33% ,A、B 2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145例眼表疾病,并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50例单纯性胬肉。术后观察6-18月,结果:上皮移植组新生角膜上皮平均7天覆盖全部角膜表面,而对照组则需要12天;上皮移植组4-5周角膜表面新生血管逐渐退缩,面且则需15-18周。采用自体角缘上移植组145例有1例复发,而对照组50例有17例复发。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讨论了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手术的机制,认为为此手  相似文献   

16.
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角膜印迹细胞学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后临床和角膜上皮表型的改变。方法 建立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1个月后对治疗组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比较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和角膜表型的改变。结果 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后,角膜混浊,新生血管化,持续性上皮缺损;角膜上皮为结膜细胞表型。移植术后角膜上皮完整,新生血管减少,角膜透明度增加;上皮恢复角膜表型。结论 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有效方法。印迹细胞学检查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诊断和角膜缘移植术后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从干细胞角度探讨角膜碱烧伤后表层新生血管的成因。对大鼠角膜缘部进行碱性烧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连续观察5周,结果,缘部基底细胞完全破坏者,角膜以新生血管化愈合,而保留缘部基底细胞者,角膜无新生血管化。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角膜干细胞缘部基底层定位的观点,提示干细胞对碱性烧伤后阻止角膜的新生血管化,并重建角膜表面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FK-506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FK-506抑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前瞻性评估研究方法,将角膜缘移植术后病例64只眼按随机原则分投药组及对照组各半,投药组应用0.5%FK-506滴眼液,对照组应用1%CsA滴眼液。平均随访期半年,以术后角膜缘植片新生血管、水肿、混浊及溶解程度为临床主要评估指标。结果:随访期内在新生血管指数、上皮排斥发生率、移植排斥指数及假性胬肉指数四项指标投  相似文献   

19.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单眼化学烧伤后角膜血管翳性混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治疗化学烧伤后角膜血管翳性混浊,为受损角膜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阻止结膜源性组织侵入。方法 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17例(17只眼)化学烧伤后角膜血管翳性混浊。结果 17例中,15例上皮愈合稳定,13例角膜透明,无新生血管生长,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重建角膜缘的Vogt栅状皱纹(POV),为受损的角膜缘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角膜化学烧伤后血管翳性混浊的一种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及合并睑球粘连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对25例(27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其中,5例(6只眼)并发睑球粘连,1例(1只眼)合并上皮囊肿,施行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睑球粘连分离、囊肿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8.76±8.05)月,观察眼表上皮修复、炎症反应、新生血管、视力等。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03±0.46)天,无睑球粘连及上皮囊肿再发,翼状胬肉复发7.41%(2/27),视力提高74.07%(20/27),症状改善88.89%(24/27)。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能够有效重建眼表,修复角膜缘缺损,改善角膜缘基质微环境,促进上皮修复,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衰竭、减少复发性翼状胬肉再发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