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二年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PRK 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日本NIDEK EC—500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眼214 例(343 只眼),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二组,Ⅰ组:- 6.25~- 10.00D,254 只眼;Ⅱ组:- 10.25~- 24.00D,89 只眼。术后随访2 年。结果 术后2 年,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Ⅰ组为59.4% ,Ⅱ组为31.5% ;裸眼视力≥0.5 和≥1.0 者,Ⅰ组为84.3% 和46.9% ,Ⅱ组为36.0% 和4.5% ;屈光度在±1.00D 以内者,Ⅰ组为82.6% ,Ⅱ组为27.0%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不变或上升者,Ⅰ组为94.1% ,Ⅱ组为91.0% 。角膜混浊度小于或等于1 级者,Ⅰ组为93.7% ,Ⅱ组为81.0% 。结论 PRK 矫治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是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高度近视眼的稳定性和预测性比超高度近视眼高,而超高度近视眼术后可明显减少屈光度数,更远期的疗效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UV2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83例(330眼)—6.00D以上近视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随诊1a以上的患者进行观察。术前等值球面镜屈光度为—6.00~—26.00D(—10.27±—3.87D),按屈光度分为3组:A组—600~—10.00D,199眼;B组—10.00~—15.00D,87眼;C组>—15.00D,44眼。结果术后1a时裸眼视力>0.5者276眼,占83.64%,M1.0者144眼,占43.64%;术后类固醇高眼压37眼,占11.21%;23眼(6.97%)的患眼有严重的角膜混浊,发生视网膜脱离3眼,眼底出血2眼。角膜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在术后各时期无明显变化。结论PRK手术对高度近视是有效的.安全的。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大部分患者可明显减轻眼镜度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高度近视眼163例(294眼),其中PRK组84例(139眼),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8.68±2.08D,LASIK组79例(155眼),平均等效球镜-9.17±2.92D。按术前屈光度分2组,Ⅰ组-6.25~-10.00D,Ⅱ组≥-10.00D,随访2a。结果:2a时,裸眼视力≥0.5者,Ⅰ组中PRK占89.5%,LASIK占96.8%;Ⅱ组中PRK占35.3%,LASIK占83.9%。裸眼视力≥1.0者,Ⅰ组中PRK为51.4%,LASIK为80.6%;Ⅱ组中PRK为2.9%,LASIK为46.8%。术后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屈光度±1.00D范围以内者:Ⅰ组中PRK为62.8%,LASIK为88.2%;Ⅱ组中PRK为17.6%,LASIK为61.3%。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发生率,PRK组0级53.2%,0.5级25.3%,1级13.0%,2级8.6%。其中Ⅰ组发生率为39.0%,Ⅱ组发生率为70.5%。LASIK组均无上皮下或层间混浊发生。术后2a的等效球镜屈光度(Y)PRK组与术前等效球镜(X1雪,角膜屈光力(X 2)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为Y =-8.645 0.444X1 0.265X 2(P <0.001)。LASIK组与术前等效球镜(X 1)、术中角膜切削深度(X 3)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 =-0.703 0.52X 1 0.0437X 3(P <0.001)。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LASIK术式较PRK术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度近视PRK后重度角膜上皮下浑浊长期变化情况。对象与方法 95年3月-8月在我院眼科激光中心行PRK手术的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中,有部分患眼发生了Ⅲ级角膜上皮下浑浊,对其中7例7眼随访5年。结果 全部7眼在3月时角膜上皮下浑浊达到高峰,3-12月虽经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角膜浑浊也无改善,随访至3年时角膜上皮下浑浊开始出现变化,4年时全部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无1眼保持在Ⅲ级,其中4眼降至Ⅱ级,角膜渐显透明,5年时4眼降至Ⅰ级。结论 PRK术后重度角膜上皮下浑浊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 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日本 NIDEK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 176例 (2 79只眼 ) ,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二组 , 组 :- 6 .2 5~ 10 .0 0 D者 189只眼 ; 组 :- 10 .2 5~ - 2 4 .0 0 D者 90只眼。术后随访 5年。结果 术后 5年时 ,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 1.0 0 D以内者 , 组为 82 .5 4 % , 组为 2 7.78% ,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 2 .0 0 D以内者 , 组为 98.94 % , 组为 4 6 .6 7% ;裸眼视力≥ 0 .5和≥ 1.0者 , 组为 78.8%和 4 7.1% , 组为 35 .6 %和 3.3% ,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 组为 95 .2 4 % , 组为 92 .2 2 % ;有 3级以上角膜混浊者 , 组为 1.0 6 % , 组为 6 .6 7%。结论  PRK是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高度近视眼的稳定性和预测性优于超高度近视眼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仍然是 PRK治疗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眼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度近视PRK术后两种类固醇激素治疗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RK术后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最佳方案,将162例(314眼)高度近视随机分成A、B两组,用类固醇激素眼液(0.1%醋酸氟美松龙,Alconl)点眼:A组常规激素治疗,B组增强激素治疗,结果:两组间比较,术后六个月时裸眼视力≥0.5者A、B两组分别为77.16%和86.82%,等值球镜屈光度值,两组分别为-1.62±1.04和-0.62±1.17D,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者,两组分别为11.72%和5.26%,以上三项P值均<0.05,相差有显著性。A、B两组,角膜上皮下haze的发生率和3级haze形成的比例间未见明显差异,但A组1级haze占69.13%明显低于B组(93.02%),P<0.01,相差非常显著。激素反应性青光眼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8.51%和20.39%,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度近视PRK术后增强类固醇激素治疗强度,可明显减轻术后角膜切削面的修复反应,降低上皮下haze形成的密度,减少屈光回退,使PR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改良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改良酒精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矫正近视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视患者136例(272眼),其中男64例(128眼),女72例(144眼),年龄19~40岁,平均27.2岁.等效球镜度数右眼(-7.53±1.23)D,左眼(-7.67±1.43)D;等效柱镜度数右眼(-1.13±0.47)D,左眼(-1.45±0.37)D:角膜中央厚度右眼(491.23±15.37)μm,左眼(489.31±14.21)μm;患者右眼行传统酒精棉片去上皮瓣的PRK(对照组),左眼行改良酒精去上皮瓣的PRK(试验组);术中取游离的角膜上皮瓣作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基底膜的连续性,以判定去除角膜上皮瓣的完整性.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2.66 d,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3.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1.0者:试验组27眼占19.8%,对照组17眼占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等效球镜度数(-0.75±0.75)D,等效柱镜度数(-0.50±1.25)D;试验组等效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0.50±0.25)D、(-0.25±0.75)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连续的角膜上皮34例,不连续的角膜上皮102例,而试验组连续的角膜上皮115例,不连续的角膜上皮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改良酒精去上皮瓣PRK矫正近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角膜上皮基底膜完整性较好,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联合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对109例201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PRK术,激光切削后使用0.2g/LMMC20s,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68±0.35d。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2mo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的者189眼(94%),等效球镜在±0.5D以内者153眼(76%)。术后矫正远视力下降1行者7眼(3%),无1例矫正远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术后3mo与术后12mo相比,屈光度变化≤0.5D者占96%。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1=0.71;P2=0.83)。术后12mo,0~0.5级haze者189眼(94%),1级haze者12眼(6%);未见2级以上haze。术后未见丝裂霉素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联合术中使用0.2g/LMMC20s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程鹤  邹月兰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08-1810
目的:评价LASE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07/2010-01在我院行LASEK手术的271例493眼患者,按术前等值屈光度分为高度近视组(6.00~10.00D)与超高度近视组(≥10.00D),其中高度组311眼,超高度组182眼。随访1a,比较术后两组的裸眼视力、haze及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随访结束,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数为,高度组255眼(82.0%),超高度组110眼(60.4%),两者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haze均在2级之内;无明显的角膜刺激症状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对超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PRK治疗近视术后2年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轻、中、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PRK治疗的239只近视眼的术后2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组术前近视-1.00~-6.00D(等值球境,下同),术后2年裸眼视力≥1.0者占87.1%,≥0.5者占97.0%,剩余屈光度为-0.34±0.39D,95.0%,角膜已完全恢复透明;Ⅱ组术前近视-6.25~-12.00D,术后2年裸眼视力≥1.0者占47.8%,≥0.5者占88.4%,剩余屈光度为-0.77±0.63D,78.2%角膜已完全恢复透明。结论:PRK治疗-12.00D以下,特别是-6.00D以下近视眼安全有效,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111眼屈光范围球镜在-3.00 ̄-17.00D及柱镜在-0.50D ̄-4.50D范围的患者进行了PRK术后的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VISX20/20B准分子激光系统的最新软件包进行角膜切削,并行术前后的主客观验光及角膜透明度检查。结果与结论 准分子激光PRK术是目前理想的屈光手术之一,特别对于中低度近视尤为适合,对高度近视则其预见性稳定性较差,并发症的发生并未成为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德国Keracor116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步分区切削法治疗高度近视。按屈光度分为二组,Ⅰ组:-6.00~-9.75D,233只眼;Ⅱ组:-10.00~-14.00D,55只眼。术后随访1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0.5者占79.4%,≥1.0者占31.6%(其中Ⅰ组≥0.5者占92.3%,Ⅱ组≥0.5者占58.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术前者占37.1%,小于术前者占6.2%,93.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变或上升。术后1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最重;1年时最轻,87.4%的术眼混浊度为0。术后1年实际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内者占52.0%,±2.00D内者占80.9%。激素性高眼压占14.9%。结论准分子激光多步分级切削法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较好的方法,对于超高度近视其安全性较高,但预测性略差。  相似文献   

13.
联合角膜屈光术治疗高度近视11眼临床观察河南省眼底病研究所刘苏冰,聂晓丽,赵玉兰,吴志鸿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efrativKeratectomy,PYLK)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由计算机控制的眼屈光外科手术.它采用了激发的二聚物激光产生1...  相似文献   

14.
LASIK与PRK治疗高度近视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宏生  王兴荣 《眼科》1999,8(2):67-70
为比较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随访半且且资料完整的LASIK(143只眼)和PRK(129只眼)两组治疗高度近 虱,并按屈光度分为A、B、C3个组,对两种术式在不同度数,不同治疗时期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并发症等进行系统的的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L式和P式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95.8%和79.8%;裸眼视力≥1.0者为74.1%和  相似文献   

15.
应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RK),对138例(202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治疗。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6.25~-15.00D(平均-8.56±2.42),分两组:Ⅰ组-6.25~-10.00D.Ⅱ组-10.25~-15.00D。结果:术后一年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88.32%、53.85%;最佳矫正视力降低≥2行者分别为4.38%、23.08%;实际矫正度数在预计矫正度数±2D范围之内分别为83.94%、36.92%。术后向近视回退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在6个月时达到高峰。本统计资料表明,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用于治疗≤-10.00D的高度近视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稳定性及预测性较好的方法,对于治疗-10.25D~-15.00D的高度近视有一定的疗效,但不理想。更远期效果及并发症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以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方式对超高度近视[≥10.00(近视+散光)]进行手术术后回退情况,探讨对其进行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总结81例134眼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回退情况,根据术前屈光度和手术光区把他们分为~10.00≤D≤-13.00、-13.00〈D≤15.00、-15.00D≤D三组和6.0〈光区≤6.5、5.5〈光区≤6.0、5.0〈光区≤5.5、4.5〈光区≤5.0四组,分别在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并运用x。检验来判断各组间的差异是否有临床意义。结果术前屈光度各组近视回退眼数在组中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光区各组近视回退眼数在组中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经x^2检验6.0〈光区≤6.5、5.5〈光区≤6.0,两组与5.0〈光区≤5.5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与4.5〈光区≤5.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光区的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比术前屈光度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并发症。对PRK治疗的104例136眼高度近视散光术后12-18月随访,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近视回退90眼占66%;角膜上皮下混浊95眼占69.8%;低矫21眼占15.4%;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14眼占11.1%。本组病例近视回退,角膜上皮下混浊和低矫的发生与试图矫正的屈光度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远高于中低度近视。  相似文献   

18.
LASEK与PR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馨  白继  贺翔鸽  张怡 《眼科研究》2003,21(6):631-633
目的 比较LASEK与PRK手术矫正不同程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70名患者(140眼),分为中低度近视组39人(78眼)、高度近视组31人(62眼)。患者一眼行LASEK手术,对侧眼行PRK手术,术后观察术眼疼痛情况、上皮愈合时问、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裸眼视力6个月。结果LASEK与PRK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及术眼疼痛指数无明显差异;中低度近视组两种手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高度近视组裸眼视力及角膜haze程度差异显著。结论 LASEK矫正不同程度近视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裸眼视力及视力稳定程度优于PRK,特别表现在高度近视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超高度近视,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185眼)超高度近视,因选择6.0 mm直径的切削区,剩余角膜厚度小于250μm,而进行LASIK分区切削治疗,分区切削分为2~3区,切削光区4.7~6.0 mm。随访时间6~20月,观察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月视力达到最好并趋于稳定,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3月183眼(98.92%)裸眼视力超过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回退47眼(25.41%),术后眩光51眼(27.57%),分析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切削过度区光滑,无偏心切削。与标准手术相比可节省角膜厚度20%~25%,视力、屈光度变化与分区多少及近视度数有关。少数患者出现的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并发症,1个月后减轻或消失,角膜地形图均为正常负性形态。结论LASIK分区切削模式是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超高度近视进行激光治疗有效安全的方法。可节省角膜组织,具有安全可靠,稳定性、可预测性强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LASEK与PRK术后兔角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馨  白继  贺翔鸽  张怡 《眼科研究》2005,23(6):586-589
目的通过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动物角膜组织形态的改变比较角膜创面愈合情况,为探讨LASEK与PRK手术后角膜创面的愈合机制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左眼行PRK。术后1、7 d及1、3、4、5、6个月观察Haze情况;处死动物取角膜行HE染色,比较术后每一时相点角膜上皮及角膜基质的愈合情况。结果LASEK组与PRK组的术后组织形态学比较发现: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增厚程度及恢复正常的时间、胶原纤维排列的紊乱情况均轻于PRK组,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上皮瓣在手术后角膜创面的愈合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