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赵国镛 《眼科新进展》2000,20(6):436-437
超短角膜放射状切开术 (Mini- RK)是近年美国学者L indstrom教授在常规 RK基础上进行改良的手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使 RK重新获得了生命力 ,我们在开展此手术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 [1 ] ,在临床上又尝试采用 1.5 mm更短的切口治疗 - 3.0 0 D以下近视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屈光度 - 3.0 0 D以下经检查矫正视力达1.0以上 ,无散光的单纯近视眼患者 ,年龄 2 0~ 2 5 a,性别不限 ,无外眼和眼底疾病。本组病例共 32例 ,其中男 2 1例 ,女11例。平均屈光度 - 2 .0 0 D,术前平均裸眼视力为 0 .2。1.2 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2年6月用现代国际通用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器械和设备开展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至1993年4月已作手术217例(429眼)。现将429眼手术结果及对随访6~10个月的186眼疗效观察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病例:男155例,女62例,共217例,其中5例为屈光参差行单眼手术,合计429眼。年龄最小18岁,最大43岁。近视屈光度一2.00D—一11.00D,平均为一5.85D。其中低度近视(一LOOD~L75D)24眼占5.59%;中度近视(一3.00D~5.75D)208眼占48.49%;高度近视(-6.00D—-11.OOD)为197眼占45.92%。矫正视力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3.
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疗效分析华北油田总医院眼科研究所贺珊婷,刘若海,刘加乘我院1992年10月至1993年6月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手术计300例(589)眼。本文就此间所做手术,追踪观察到6个月资料完整的227例446眼进行了疗效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4.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以下简称R-K术)治疗近视的效果及不良后果。方法 对已经手术治疗的286例564眼病例进行分析和追踪观察。结果 R-K手术治疗轻、中度近视有效率达100%,视力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渐稳定,经手术治疗的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严格手术质量,手术后严格注意事项,R-K治疗轻、中度近视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随访超过6个月的142例(276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患者术前裸眼视力、眼屈光度、角膜屈光度分别为0.135±0.142、-7.15±2.65D、43.61±1.20D,术后6月分别为0.804±0.341、-1.73±1.53D、37.87±1.63D。并随随访时间的延长裸眼视力逐渐下降,眼屈光度回升,角膜屈光度改变不明显。基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手术原理。作者认为评价手术的疗效及稳定性应以角膜曲率为标准。同时对术后散光及轴向变化等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自制的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电脑计算机软件,作为手术的预测标准,对术后已随访1年以上的77例(152只眼)、术前近视屈光度≤6.0DS的患者,进行了疗效统计,其中68%患者视力≥1.0。强调切口深度≥85%角膜厚度,才可获得远期疗效,因此精确测量用膜厚度至关重要。尽管RK疗效安全可靠,但仍存在其局限性。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RK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相似文献   

8.
9.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治疗近视98例194眼经2~24个月随访结果:平均视力术前为0.17,术后提高到0.93,其中1.0以上121眼(62.37%).检影验光平均术前-5.93D,术后56眼完全矫正(32.75%),过矫55眼,平均 0.66D,欠矫46眼,平均-1.55D,有14眼散光,平均0.79DC.角膜屈光力由术前平均43.45D减少到术后38.80D.并发症轻微.提示本手术安全、有效,尤对低中度近视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疗效追踪观察空军福州医院眼科过贵元,张俊华,陈建明,潘明东,陈爱媚本组对1991年10月-1993年1月在本院RK术定期来院观察,资料完整135例(245眼)分析其术后远期效果,以客观地评价手术方法的临床开展和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便公式的预测性,用与RK直接相关的切口条数、切口深度、视区大小和屈光度之间关系组成的BK术前简便计算公式,对118例(222眼)近视进行了术前预测和术后效果对照分析,随访时间为术后7-48月(平均30.7311.36月)。在低度组,随访视力较预测视力为好(P<0.01),中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度组预测性较差(P<0.01)。作者认为本计算公式对低、中度近视预测性较高,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2.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二年屈光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2年中有连续随访的123例(245只眼)患者,进行屈光动态改变的观察及手术后屈光稳定性的研究。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屈光为-6.47D,平均角膜屈光为44.32D。术后1周,1、3、6个月,1及2年等效球镜屈光平均各下降6.77D、5.74D、5.14D、5.09D、5.14D及5.27D,说明手术后1周近视下降幅度最大,3个月内近视明显回升,经统计学分析,术后1周与术后1及3个月比  相似文献   

13.
对未加散光切口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124例(245只眼)患者,进行术后6 ̄8个月观察,结果表明,74只眼(30.2%)散光增加,增加范围+0.50 ̄+3.50DC;27只眼(11.0%)散光减少,144只眼(58.8%)散光不变,散光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发生的微穿孔、切口不均、切口入视光学中心区,切口深度不等。  相似文献   

14.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7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发生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包括眼内感染,角膜白斑、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和角膜切口迟发裂开等。其发生原因与术中角膜切穿和术后眼球抗张强度减低有关。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技术与设备的完善,术中避免大切穿和术后预防感染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是对角膜进行放射状部分切开,使眼球的屈光力减少的一种手术。我院行268眼RK术,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RK术的效果,除了精密的手术器械外,主要取决于以下3点:(1)切开角膜组织的深度,(2)保留角膜中央视区的大小,(3)切开角膜切口条数。同时周密设计手术方案,掌握术后处理、观察及加压,RK术是安全理想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与中低度近视患者周边屈光度的差异。方法对45例2013年6~10月在本院眼视光学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2.50~-11.50 D)进行周边屈光度测量。患者平均年龄为(28.67±7.37)岁(20~47岁)。将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组(球镜>-6.00 D,26例)和中低度近视组(球镜≤-6.00 D,19例)。遮盖左眼,右眼裸眼状态下,从颞侧30°至鼻侧30°依次注视7个2.5 m远视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获取6个角度的周边屈光度和1个中心屈光度。周边屈光等效球镜值(Ma)减去中心屈光等效球镜值(M0)即得到相对周边屈光度(RPRE)。周边与中心散光均分解为180°轴位散光(J180)和45°轴位散光(J45)。结果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的平均RPRE在颞侧视网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偏中心注视角度的增加而增大,高度近视组的RPRE比中低度近视组更倾向于远视性离焦,而在鼻侧视网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度近视组鼻、颞侧RPRE不对称,颞侧视网膜较鼻侧视网膜远视性离焦量大(P<0.05)。2组患者周边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近视颞侧远视性离焦较中低度近视更加显著,可能与高度近视患者近视持续加深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2 眼 R K 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者行再次 P R K 治疗, 并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术前残余球镜屈光度- 375±132 D,残余柱镜屈光度- 236±125 D, 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结果: 术后 6 个月球镜屈光度- 032±024 D, 柱镜屈光度- 078±052 D, 裸眼视力≥10 者46 眼 (8846% ), 术后 24 个月球镜屈光度- 037±042 D, 柱镜屈光度- 056±037 D, 裸眼视力≥10 者 42 眼 (8076%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1 行以上者 3 眼 (576% ), 实际球镜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度相差10 D 以内 50 眼 (9015% ), 柱镜相差 10 D以内51 眼 (9807% )。结论: P R K 治疗 R K 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两年随访结果表明, 该方法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和安全性高, 特别在矫正残余散光方面, 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Yu AY  Lin ZD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572-576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在保留晶状体的基础上植入人工晶状体,具有可逆、保留调节及损伤小等优点,在矫治高度近视、远视、散光等方面已初步体现其优越性,是矫治屈光不正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就其矫治中、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施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217只眼,采取了多种矫正散光的手术措施,结果术后散光度均数下降0.58D,散光增加者仅占19.88%;未采取这种措施的术眼,术后散光增加者达52.99%;前者术后散光的增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器械和设备对近视平均-5.48D的155例(285只眼)行RK。对角膜散光超过1.00D者,联合行1~2对旗状横切口矫正散光。并对术后4~5年患者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角膜屈光力平均降低3.98D,角膜散光由术前平均0.68D降至0.36D,等效球镜平均降低-4.74D。正视率、过矫率和低矫率分别为70.7%、15.5%及13.8%。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者占3.4%。裸眼视力≥1.0者占63.8%,≥0.6者占89.7%。并发症中角膜微切穿及视力波动发生率分别为4.6%和34.1%。眩目发生率为8.8%,6个月后降至1.8%。术后1~2年,光学区内皮细胞丧失率平均为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