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 联合脂肪干细胞 (ADSC) 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61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 31 例) 与对照组 ( 30 例), 研究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MEBT/ MEBO联合 ADSC 治疗, 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 MEBT/ MEBO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组织 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表达水平, 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 17 例、有效 11 例、无效 3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 10 例、有效 11 例、无效 9 例 ( 2.740,P = 0.008)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 VEGF、bFGF 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t = 3.431、 2.138,P = 0.001、 0.036)。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t = 3.405,P = 0.001),愈后皮肤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 = 2.740,P = 0.008)。结论 MEBT/ MEBO 联合 ADSC 可显著提高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 VEGF、bFGF 表达水平,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轻愈后皮肤瘢痕增生,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块中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24个瘢痕块随机分为HMME-PDT治疗组和对照组(n=12).造模后28 d取材行银染色,计算瘢痕成纤维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分析HMME-PDT对瘢痕的影响.结果 HMME-PDT治疗后,银染成纤维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显著下降,细胞内粗面内质网萎缩且数量减少;核糖体脱颗粒、解聚;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并出现部分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在瘢痕形成早期,HMME-PDT能够抑制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破坏前胶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并能诱导部分成纤维细胞进入凋亡途径,HMME-PDT有可能成为瘢痕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 -fos,c -ju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其受体 (bFGFR2 )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提取 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 ,分离mRNA ,用RT -PCR方法检测这 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皮肤中 ,c -fos,c -jun ,bFGF和bFGFR基因表达较低 ,而在生长活跃的增殖期的瘢痕中 ,这 4种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在成熟期的瘢痕组织中 ,虽然bFGF基因仍保持高水平表达 ,但c -fos ,c -jun和bFGFR2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低于增殖期的瘢痕。结论 :c-fos,c -jun和bF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 ,而bFGFR及其下游信使分子基因表达降低 ,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烧伤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烧伤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的瘢痕组织标本(早期、增生期、消退期、成熟期)和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DNMT1的表达,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RT-PCR技术检测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DNMT1 mRNA的表达,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瘢痕组织形成早期,成纤维细胞内DNMT1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免疫组化评分:8.57±1.83),并于增生期达到高峰(10.41±1.58),消退期(7.17±1.19)及成熟期(4.90±0.88)逐步降低,而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0.81±0.8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RT-PCR技术检测的: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组中的差异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P=0.000,P0.01)。结论成纤维细胞DNMT1在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在创面愈合中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外用透明质酸 (HA)及透明质酸酶 (HAse)来改变创面内HA的含量 ,观察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探讨HA在创面愈合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1 8只 ,建立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 ,随机分成HA治疗组 (A组 )、HAse治疗组 (B组 )、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C组 )。观察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 ,创面愈合速度及羟脯氨酸 (HPr)含量测定。结果  (1 ) 3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 (1 1 .7± 0 .6 )、(9.8± 0 .9)、(1 0 .8± 1 .0 )天 ,差异显著 (P<0 .0 1 )。 (2 )在创伤愈合期A组胶原纤维较细 ,排列较整齐 ,B、C2组胶原纤维较粗大 ,排列紊乱 ;在瘢痕增生期 3组胶原形态基本相似。 (3)在创伤愈合初期A组伤口内HPr含量始终高于A、C 2组 (P<0 .0 1 )。结论 HA通过抑制胶原的合成 ,改善胶原的排列 ,延缓创面愈合速度 ,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感染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效果及换药时的疼痛情况。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1.9±4.8)d,对照组(16.8±6.3)d,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2.32±0.62)分,对照组(5.78±0.89)分,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创面愈合效果:治疗组除2例患者遗留非增生性瘢痕外,其余18例患者均无瘢痕形成,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遗留增生性瘢痕、10例患者遗留非增生性瘢痕,治疗组创面愈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感染性创面,既能有效控制感染,又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四肢火器伤受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后伤口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兔四肢软组织火器伤模型,UVC 30mJ/cm2和60mJ/cm2分别进行伤道内照射.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 致伤照射后7~21天,60mJ/cm2照射组和30mJ/cm2照射组bFGF在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60mJ/cm2照射组更为显著;照射后21天,60mJ/cm2照射组bFGF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低于30mJ/cm2照射组(P<0.05).结论 在伤口愈合早期UVC照射能促进bFGF的表达,以60mJ/cm2的作用更显著.但不同剂量UVC促进bFGF表达的时相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湿润半暴露疗法治疗耳廓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60只耳)耳廓深Ⅱ度烧伤创面覆盖湿润烧伤膏(MEBO)油纱半暴露治疗,观察创面愈合过程及愈合后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创面全部自行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1 d±4 d,创面未予植皮,无耳软骨炎、小耳畸形、“菜花”耳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年,未见瘢痕增生.结论 湿润半暴露疗法治疗耳廓烧伤方法简便,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增生,降低耳软骨炎及小耳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慕  曾勇  张磊  杨燕  高明敏 《武警医学》2018,29(10):945-948
 目的 探讨负载VEGF、bFGF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微囊复合体对放射性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PLGA为支架联合应用bFGF、VEGF构建纳米微囊,作用于小鼠放射性损伤创面作为实验组,单纯应用PLGA为支架,未用bFGF、VEGF的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创面的病理改变;于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创面新生血管细胞数目、毛细血管截断面积及成纤维细胞数量;RT-PCR检测创面VEGF mRNA 、bFGF 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放射性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组织中VEGF mRNA、bFGF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发现实验组肉芽组织增多增厚,成纤维细胞数量及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伤后第8天、第15天,实验组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毛细血管横截面积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计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载VEGF、bFGF的PLGA纳米微囊复合体可以促进小鼠放射性损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枪击兔后肢,采用带腹壁浅动脉皮瓣转移一期修复创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应用RT-PCR扩增技术,检测弹道震荡区肌肉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水平。结果显示,皮瓣转移侧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震荡区肌肉组织中bFGF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皮瓣转移能成功地一期修复火器伤,震荡区组织中bFGF的高表达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