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双源CT诊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双源CT诊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先天冠状动脉(CCA)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89名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的资料,探讨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和终止情况,统计成人先天冠状动脉(CCA)畸形的发生率及CT表现.结果:1889例中,检出各类CCA共291例,检出率为15.4%,其中起源异常24例,检出率1.3%;冠状动脉走行异常261例,均为心肌桥(MB),检出率为13.8%;冠状动脉终止异常6例,均为冠状动脉瘘,检出率0.3%.结论:DSCT能够准确地显示冠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在成人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 2007-09-2009-07 间 5 702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类型及CT表现.结果 5 702例中,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4 例,检出率为1.47%,右冠状动脉变异40例(48%)、左冠状动脉变异37例(44%)、左右冠状动脉均发生变异7例(8%).结论 双源CT可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曹茂盛  陈爱华  孟瑜  张红敏   《放射学实践》2012,27(3):309-312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埋藏式走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冠脉起源异常患者的64排128层CT冠脉血管成像及冠脉血管造影(CAG)资料。CT检查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冠状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并与CAG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SCTA显示25例患者均为冠状动脉起源于相反主动脉窦开口,16例(16/25)为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其中6例为右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右室流出道之间,呈埋藏式走行;9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窦,其中2例为左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右室流出道之间,呈埋藏式走行。8例埋藏式走行的冠状动脉中7例冠脉与主动脉间夹角<45°,7例管腔狭窄>50%。25例患者中CAG仅正确诊断冠脉起源异常22例,漏诊2例、误诊1例,8例冠脉埋藏式走行均未能提示。结论:64排128层CTA对冠脉起源异常及冠脉埋藏式走行的诊断准确性高,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情况并与汉族成人比较.方法: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间成功完成的、349例新疆维吾尔族成人的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情况,并与同期完成的1557例汉族成人冠状动脉影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维吾尔族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发生率为3.15%(11/349),明显高于汉族人(1.48%,23/1557).参照Yamanaka分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均以良性类型为主,维吾尔族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以回旋支最多见,也不同于汉族人.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发生率高于同地区汉族人群水平,常见受累血管也与汉族人群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的方法分析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率及主要形式.方法 以5 011例有诊断价值的冠状动脉CTA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发生及表现形式.结果 5 011例病例中,共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变异 32例(0.64%).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最多见(21/32).其次为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7/32),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4/32).结论 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罕见.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主要形式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64排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相对无创、精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1800例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800例检查者中发现冠脉起源异常51例,发病率2.8%。包括右冠状动脉变异11例(21.6%)、左冠状动脉变异8例(15.7%)、左右冠均发生变异1例(2%)、单支冠状动脉1例(2%)、分支变异28例(54.9%)。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9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分段评价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病变.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评价741段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97.7%、76.9%、94.8%.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介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结果和影像特点.方法 对介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52例患者在1月内行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排CT冠脉成像显示52例中,冠状动脉局限性管壁增厚29例(55.77%),管腔无狭窄23处,轻度狭窄6处,平均狭窄程度8%;弥漫性管壁增厚8例(15.38%),管腔无狭窄1例,轻度狭窄7例,平均狭窄程度为11%;单纯内膜钙化或管壁内钙化3例(5.77%),管腔未见明显狭窄.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更适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显示管腔≥50%狭窄的准确性,分析改善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在心电门控下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56例在2周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本组56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50%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7.5%,阳性预测值为82.3%,阴性预测值为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具有无创和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对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320排CT、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9例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组冠状动脉变异的检出情况及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差异.结果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或窦上嵴为较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CT冠状动脉成像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可较直观地显示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P=0.000).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准确、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冠状动脉变异的筛查手段,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性收集173例临床怀疑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及冠脉造影(CAG),对所有病例使用GE AW4.3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将获得图像与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3例中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直径>1.5 mm的节段有746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15%(193/204),特异性为95.90%(514/536),阳性预测值为89.77%(193/215),阴性预测值为97.90%(514/525).配对χ~2检验结果说明CTA和CAG 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无统计学差异(χ~2=1.58,P>0.05),CTA与CAG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90,P<0.001),提示CTA与CAG在显示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64排V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内支架术后及血管搭桥术后疗效随访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搭桥术后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评价CT图像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和吻合口远端引流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的病例,评价CT诊断桥血管通畅性和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的可靠性,以管腔狭窄大于50%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指标.结果:14例患者共发现桥血管33根,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可评价率分别为93.9%(31/33)和90.9%(30/33);桥血管本身近、中、远三段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7.0%(32/33)、100%(33/33)和97.0%(32/33);远端引流血管的可评价率为93.9%(31/33).CTA共显示冠状动脉139段,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为69.1%(96/139).CTA对评价桥血管的通畅性和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未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钙化积分的合适切点(OCP)。方法:对150例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定量评价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成正相关(r=0.41、0.37、0.41,P〈O.001)。对患者、分支、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R0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6、0.67,对狭窄≥70%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5、0.66。依据R0c曲线获得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钙化积分切点为255分、374分(特异度均为95%,敏感度分别为42.2%和39.4%)。结论:钙化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对患者或每支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状动脉大量钙化患者,钙化积分可作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查手段或辅助CTA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无常规心率控制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性.资料与方法 35例患者先后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ICA,CTA扫描前所有患者均未常规控制心率.在未获知ICA结果的情况下,两位观察者独立对CTA结果作出评价.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确定冠状动脉狭窄存在的标准.结果 ICA共显示75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3/75), 98.9%(468/473),93.6%(73/78)和99.6%(468/470).结论 在无常规心率控制条件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64 CTCA)对心肌桥(MB)和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 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27例患者资料,测量CTCA发现MB的长度、厚度和MCA狭窄程度,与CAG表现对比分析。结果 527例患者经64 CTCA检出MB 118例(22.4%),而该118例MB患者经CAG仅检出48例(9.1%),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 CTCA发现MB的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6.1±2.5)mm、(2.5±1.6)mm,MCA狭窄程度为(47.3±11.3)%;与CAG检出的MB长度与MCA狭窄程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 CTCA对MB和MCA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20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伴有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典型川崎病患者15例,其中9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5例显示相同(2例左、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动脉瘤伴附壁血栓),1例CT示左、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多发瘤样扩张,B超未见明显异常。非典型川崎病患者5例,其中3例CT和B超冠状动脉检查均显示相同(2例冠状动脉瘤,1例双侧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B超未见异常,CT示冠状动脉均有病变(1例冠状动脉瘤,1例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随访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应礼  徐益明  朱昭环   《放射学实践》2009,24(4):396-39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冠心病患者同期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745个冠状动脉节段MS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率≥500%)MSCT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钙化对其影响。结果:587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58个节段因运动伪影(27个节段)或管壁严重钙化(131个节段)无法进行血管评价。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7.7%。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2%、68%、9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筒注射技术消除上腔静脉伪影的作用。方法:18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速注射对比剂后立刻以相同流率注射30~50ml生理盐水。评价上腔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图像质量分优、良和差3个等级。结果:本组中CT冠脉成像质量优者占85%,良占14%,差占1%。结论:通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消除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潴留对比剂而产生的伪影,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在提高冠状动脉瘘(CAF)诊断率的同时,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以血管造影或手术作为诊断CAF的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006-01~2010-0127例超声诊断为CAF的患者和21例超声诊断为可疑CAF的患者,这48名患者均进行了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将48例患者超声和CT的检测率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8例患者血管造影诊断CAF37例(7例已手术),室间隔肌部缺损1例(已手术),走行变异动脉导管未闭1例(已手术),9例未见异常;64排CT血管成像诊断CAF37例(其中1例血管造影诊断为走行变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肌部缺损1例(已手术),10例未见异常。结论:超声对CAF的诊断率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选的手段,64排CT诊断率几乎与血管造影相仿,用超声做筛选,用64排CT进一步印证在提高诊断率的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